分享

史學稗論;史學分文筆兩學派論

 粤静深 2020-05-18

史學稗論 

六經皆爲古史。 見龔定盫文集章氏遺書 各具一體。龍門作史。得其深旨。竊六經之精神。成一家之著作。自是以降。不得其義。班范之輩。雕琢成言。慘淡經營。寖失古意。蓋學無根柢。語皆塗附也。若馬遷而前。得六經之義。成一家之史者。則有諸子焉。 諸子之言足謂野史 諸子之學。得於六經。 見章氏遺書 儒家順陰陽而明敎化。出於司徒之官。禮樂之學也。道家記成敗而淸虛自守。出於史官。尙書周易之學也。 漢書藝文志曰合於堯之克讓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 陰陽家敬順昊天。又敬授民時。出於羲和之官。周易之。學也。法家信賞必罰。以輔禮制。出於理官。春秋禮記之學也。 春秋賞罰一準於禮 名家正。名辨禮。出於禮官。亦春秋禮記之學也。墨家貴儉兼愛。出於淸廟之守。禮記之學也。縱橫家游說諸侯。因權制宜。出於行人之官。毛詩之學也。雜家兼儒墨合名法。出於議官。禮樂春秋之學也。農家播百榖勸耕桑。出於農稷之官。尙書之。學也。九流學由六經。自成一子。觀其採摭。多所軼事。謂非近於野史乎。請申言。之。晏子。 晏子春秋 孫卿子。 即荀子也漢書藝文志曰孫卿子三十三篇今存三十二篇 儒家也。各記君臣問答之。辭。晏子內外諫篇。無非昌言禮樂。荀子禮樂二一篇。竟能發明禮樂。足見晏荀之學。禮樂之學也。此爲儒家之史。老子莊子之學。道家之學。老子爲周史。著書五。千餘言。 史記曰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爲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迺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强爲我著書於是老子迺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其言皆史理。得於書而深於易也。莊子十卷。爲寓言之史。 史記曰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爲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闚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 採論五帝。泛言天地。莊周之學。出入書易。此爲道家之史。宋司星子韋三篇。景公之史。鄒子四十九篇。談天飛譽。考其言近於易。此爲陰陽家之史。商君行法。以禮爲律。管子立法。以禮爲制。其學出於春秋禮記。此爲法家之史。鄧析二篇。 鄭人也與子產並時列子荀子並云子產殺鄧析據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子產卒定公九年駟歂殺鄧析而用其竹刑則非子產所殺也 公孫龍子十。 四篇。 趙人也好爲堅白之辨 鈎鈲析亂。正名定法。其學出於春秋之正名。禮記之辨理也。此爲名家之史。墨子。 名翟爲宋大夫著書七十一篇 胡非子。 翟之弟子著書三篇 隨巢子。 翟之弟子著書六篇 之流。雖爲空言著書。亦兼言時事。其旨不外貴儉兼愛敬鬼,禮記之學也。 禮記以禮施諸人有兼愛之義 此爲墨家之史。蘇子張子使於四方。不辱君命。謂善誦詩者非歟。蘇著書。三十一卷。張著書十篇。皆記當時游說諸侯之辭。此爲縱橫家之史。尉繚子。二十九篇。 六國時人劉向別錄云繚爲商君學 呂氏春秋二十六篇。考其所言。兼合儒墨名法。尉繚。之學。深於春秋而淺於禮樂。呂氏之言。詳於禮樂而略於春秋。此爲雜家之史。神農二十篇。 六國時諸子託之神農作此書以勸農業劉向別錄云疑李悝及商君所說 野老十七篇。 六國時人所著 主意。耕耘。旨近尙書。此爲農家之史。儒家之史。爲極善論斷之史。道家之史。爲極善寓言之史。陰陽家之史。爲極善時令之史。法家之史。爲極善褎貶之史。名家之史。爲極善考訂之史。墨家之史。爲極善共和之史。縱橫家之史。爲極善議論之史。雜家之史。爲極善纂修之史。農家之史。爲極善皇古之史。史分九家。學原六藝。後人爲史。全昧厥旨。可勝歎哉。 評史之學。兩漢以前所未有。唐代劉子元深知史例。官秘書監時。與人爭論史。事。因著史通。而評史之學於是興矣。其書內篇論史家體例。 三十六篇 外篇述史籍。源流。 十三篇 辭條言葉。駁詰無窮。降至有宋。評史之作。汗牛充棟。錢時著兩漢筆。記十二卷。評論漢史。多所心得。前數卷評論苛刻。類胡寅讀史管見。後數卷漸近人情。其謂井田封建必不可行。識在南宋講學諸人之上。唐庚著三國雜事二卷。雜論凡三十六條。瑜瑕參半。則漢史有評。足爲前漢書後漢書之小補。李燾著六朝通鑑博議十卷。六朝戰爭。多所載記。系以論斷。亦復可觀。則六朝史有評。殊爲南北朝史之濫觴。范祖禹著唐鑑二十四卷。原本十二卷。呂祖謙註之。卷析爲二。其書摘唐事標題。係以論斷。敷陳剴切。於法戒多所申明。孫甫著唐史論斷三卷。朱子嘗稱其議論勝唐鑑。呂夏卿著唐書直筆四卷。前二卷論紀傳志。三卷論舊史繁文闕誤。四卷創言新例。宋史稱其於故唐書最有功。世系諸表。皆出其手。則唐史有評。可補舊唐書新唐書之不足。呂中著大事記講義二十三卷。臚列北宋九朝事迹。而推論其治亂得失之由。皆反覆開陳洵屬明暢。則宋史有評。可助宋史之所未及。劉羲仲著通鑑問疑一卷。考羲仲劉恕子也。司馬光修資治通鑑。以三國至隋屬恕編次。恕以書徃返商搉。羲仲因排纂成帙。朱子通鑑綱目。黜魏帝蜀。講學家以爲上繼春秋。今觀此書。則恕已先持此論。曹彥約著經幄管見四卷。考宋寳元二年始詔以三朝寳訓進講。是書卽彥約進講三朝寳訓之語。旁證經史。歸之法戒。葛洪著涉史隨筆一卷。考洪解官憂居時。獻於時宰之作c故所論皆古大臣之事。臣道可風。王應麟著通鑑答問五卷。考其論始於周威烈王。與通鑑相應。但終於漢元帝。則不與通鑑相應。又以通鑑答問爲名。而所論乃以尊崇綱目爲主。名實亦乖。持論刻覈。南宋人所著歷代名賢確論一百卷。蓋卽宋史藝文志所謂十七史名賢確論。南宋人所作。明刻或題錢福撰者誤也。考其書上起三王。下迄五季。諸家史論。蒐採頗詳。下至元代。亦有其學。陳櫟著歷朝通畧四卷。歷代興廢。皆有論斷。詳近畧遠。足資考證。胡一桂著十七史纂古今通要十七卷。約括史事。系以論語。普通史評之學。繼續不息。知幾學派。代有其人。宋元而降。明儒繼起。邵寳著學史十三卷。取自周至元史事。隨筆論斷。詞義簡括。朱明鎬著史糾六卷。觀其體例。考訂諸史書法之謬。及其事迹之牴牾。上起三國志。下迄元史。元史不甚置可否。自謂仿鄭樵通志不敢删削唐書之例。此皆普通之史評。宗法劉知幾者也。輓近章實齋著文史通義一書。其論史學。不下於知幾。評史之學。足云盛矣。

史學稗論作者: 陸紹明: 国粹学报 1906卷期: 2卷 4期页码: 1-3




史學分文筆兩學派論 

古之文字。文與名並稱。子思子曰。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文心雕龍曰。先王聲敎。書必□文。是偶文韻語之謂文也。釋名曰。名明也。明事實使分明也。儀禮聘禮曰。不□百名書於方。 註曰名書文也今謂之字疏曰名者即今之文字也 周禮秋官曰。諭書名。 註曰書名書之字也古曰名 是以事直書之謂名也。 專指記事而言謂其字有所申明也 文名並稱之外。又以。文筆並稱。 古今注曰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即謂之筆秦呑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禮記曲禮曰史載筆士載言釋名曰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漢書樓護傳號曰谷子雲筆札 猶文名之義也。偶文韻語者謂之文。無韻單行者謂之筆。 梁元帝金樓子云至如不便爲詩如閻纂善爲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汛爲之筆吟咏風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劉彥和文心雕龍總述篇曰今之常言有文有筆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爾雅釋器曰不律謂之筆註曰蜀人呼筆爲不律也說文曰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蓋言筆爲記事不求文律也 文筆之學。判若兩途。古今。史家。學擅文筆。漢班叔皮好古能文。所著有王命論。及賦論奏事凡九篇。又著西漢書。草創未成。皆秀句奇章。炳如繪素。擲地振玉。掞天凌雲。其子孟堅九歲能文。及長能守家法。續成其父所著西漢書。文章炳炳。雍容揄揚。班氏之史。文所擅長。吳華覈研精墳典。善飛翰騁藻。後主擢爲東觀令。慰之曰卿當光贊時。事。以越揚班張蔡之儔。 册府元龜曰吳華覈遷東觀令領右相國上書辭讓後主答曰以卿研精墳典博覽多聞當飛翰騁藻光贊時事以越揚班張蔡之儔怪乃謙光厚自菲薄宜勉修所職以邁前賢勿復紛紛 是後主知華覈之學。近於班氏者也。唐貞觀二十年詔修晋書。以房元齡褚遂良許敬宗等掌其事。並當時屬文之士。 册府元龜曰貞觀一十年詔修晉書以房元齡及褚遂良許敬宗掌其事又詔中書舍人來濟等並當時屬文之士分功撰錄莫不博考前文旁求遺逸芟夷繁雜舉其精要 所以駢文記事。爛若披錦。秀藻雲布。濳思淵停。壬安石所謂丹靑難畫。是其精神也。元宗時蕭嵩得房褚之學。能鈎深學海。囊括詞林。詔令修國史。降至有宋。尙文學派。愈衍愈盛。王安簡黃唐卿同爲編修官。安簡神情冲澹。唐卿刻意篇什。皆工於文者也。 山堂肆考曰宋天聖中王安簡謝陽黃唐卿李邯鄲爲編修官安簡神情冲澹唐卿刻意篇什謝李戲爲句曰王貎閒如鶴黃吟苦似猿 吳春卿繼其學。文詞雅正。天下推之。歐陽修宋祁集其大成。同修新唐書。好以駢體長篇。潤色唐代詔令。此皆史家尙文之一派也。至於重筆之學派。更盛於尙文之一派。司馬遷具良史之才。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 見漢書司馬遷贊 王肅所謂不虛美。不隱惡。叙事實錄者也。 見魏志 南北范曄知。遷學。人謂其得班氏之學。蓋徒以迹象論也。曄著後漢書。主意功過直書。熊方治曄之學。著補後漢書年表十卷。其論說皆取材於范書。條貫参稽。至爲精密。吳仁傑亦治范氏之學。但所著兩漢刋誤補遺。引據賅洽。考證精確。由於重筆學派。而流入於考據之學。亦重筆之支派也。晉陳壽以馬爲宗。而其學未能一貫。至今讀其所著三國志。衆事直書。不能如天衣無縫。人譏其學爲求米。有以也夫。唐韋述居史職二十年。其修國史。事簡語詳。人謂其有良史之才。洵不誣也。 見册府元龜 良史之稱。馬遷而後。則始於韋氏。其精於馬學。可不辨而知矣。其後。元行冲撰魏典。其學於韋氏反對。但事詳文簡。亦不外乎重筆之一派。時王彥威撰唐典。本於國史。略其繁文。舉其機要。元和時李氏謂勸善懲惡。正言直筆。史官之任也。其秉筆史官。主意於直載事功。下至宋代。李淸臣編修國史。撰河渠律歷選舉志。文直事詳。人以爲不下史漢。 見宋史 其實李氏之學。純得於遷史。非得於班氏之學也。范旻治遷學。得家法。上言家世史官。願得秉直筆。或朝廷大典。因爲史官。袁樞爲編修官時。嘗曰吾爲史官。書法不隱。甯可負鄕人。不可負天下後世公議。時趙雄總史事。稱其無愧古之良史。樞有良史之目。蓋深得遷史之旨也。宋代而後。元揭徯斯治司馬之學。詔修遼金宋三史。彼嘗謂修史以心術爲正。得遷史之精義是皆重筆之一派也。今之論史才者。輒謂某有史筆。某無史筆。蓋不知史家有尙文之一派。而一孔之士。又謂尙文非史之正裁。孰知記言之史。宜於尙文。而記事之史。始宜於重筆哉不此之審。槪求史筆。亦太愼矣。

篇名信息:

  • 题名1: 史學分文筆兩學派論

  • 作者: 陸紹明

  • 中图分类法: C55

  • 栏目: 史篇

  • 文献来源: 国粹学报

  • 出版时间: 1906

  • 卷期: 2卷 4期

  • 页码: 4-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