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认同铸就中国众志成城,共同抗疫

 丁小悟典 2020-05-18

文化是骨子里的东西,就如同基因一样,代代相传,深深影响着在每一个民族成员的心理,也影响着人们对现实中一些重大事件的认同。在防控疫情的过程,中国采用了最严格的抗疫措施,却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这种认同的背后是民众文化心理在发挥作用。那么,在抗疫过程中,中国的哪些文化因素对抗疫产生了影响?

0 1  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千百年生存发展进程中饱经忧患,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源远流长。

个人层面:

《诗经》:“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

潘岳《藉口赋》:图匮于丰,防俭于逸。

冯梦龙《警世通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对老百姓来说,晴天要把房屋漏洞补好,才不会在下雨时漏雨;吃饱了,穿暖了,也要想有一天可能过苦巴巴的日子,就要注意节俭,不要等到苦日子来的时候再去图谋,就来不及了。

国家层面:

《周易·系辞下》:“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论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墨子·七患》:“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荀子·仲尼》:“满则虑嗛,平则虑险,安则虑危。”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想到长远,否则祸患就会来到眼前;安逸时要时刻警醒可能出现的祸患,提前作出防范,作好充分的准备,就有可能避免祸患的发生;即使祸害突然降临,因为有所防备,不至于措手不及,仓促应付。这样,国家才能保持长治久安。

在疫情处于初始阶段时,对疫情保持高度警觉,断然采取措施,于1月23日10时起对武汉封城,全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停运,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与此同时,从城市到乡村实行封闭,学校停课,交通限行,全体人民待在家中,并对武汉封城之前离开的500多万人员的去向进行追踪和地毯式大排查,外来人员一律隔离。

为什么要采取这么决绝的措施呢?

当时正是春运高峰期,民众全国范围内大流动,如果不进行交通管控,离开武汉的人员坐着高铁、公交、公共汽车、飞机,将会散布在全国各地。据统计,在春运期间,预计有30亿人次需要出行,可能与这些离开武汉人员密切接触,旅客聚集在密闭的空间里,给病毒提供传播的沃土,可能把病毒传播到全国各地。春节期间,走乡串友,互相聚会,也给病毒带来了传播的机会。限制病毒携带者的流动,减少高密度人群聚集,都是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与此同时,利用大量的网络媒体、广告牌、广播、宣传贴等进广泛行发动宣传,让公众认识到病毒存在的严重风险,学习有效的预防方法。

正是这样高度的警觉,采取最严厉的措施,才有效地遏制了病毒快速、全国范围的蔓延。

0 2  家国同构的爱国情怀

中国是一个伦理型社会,以家庭为中心的文化衍生出了自己的一整套思维和和生活方式。“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下》)在中国人的观念当中,国与家始终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家是国的一个缩影,国是家的延续。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由国家而天下是中国人特有的社会价值逻辑,将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串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建构起身、家、国、天下多位一体的伦理关系,由爱家进而升华到爱国,培育了炎黄子孙牢固的爱国情结,形成了舍己为家和保家卫国的社会传统。

责任先于自由。中国人有一种自我担当的意识,强调个人对天下国家的责任。孔子提出“修己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是一种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与提升,是一种手段,“安人”才是目的,修养自己是为了安人、安百姓,能够为人民带来幸福,这就是责任,就是担当。中国人爱国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以个人责任为立足点,以服务社会天下为目标责任。

义务先于权利。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人以群分,群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强调个人只有融入群体中才能生存发展,不强调张扬个人权利,特别强调个人对群体的义务,每一个都要明白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定位,懂得自己为群体服务的义务,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能出现角色错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家国天下的文化传承培育了中国民众的集体主义和国家意识,自觉服从大局。当疫情来临时,民众不自觉地将共同面临的灾难认同为国家灾难,把国家灾难也当作自己的灾难,众多家庭将小家融入到全国这个大家庭之中,“国家有难,我不添乱,呆在家中,就是贡献”,全民宅家,全民戴口罩,实现了国家和个人高度统一,从而可以形成以社区为防控点,以点连成线,以线织成网,全国成为一盘棋,从而很快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可以说,这一次疫情让全国人民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加强。所以说,在对抗疫情的具体事情上,民众能够做到上下同心,实质上也是文化的优势体现。

0 3  仁者爱人的慈悲胸怀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怎样做到仁爱天下,有两条原则,一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待,这是从消极方面说人不应该做什么,最起码不要害人;一条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积极的方面说,有能力,就要帮助他人。

全国为了打赢这场防疫战,普通民众按照群防群控的要求,自觉宅家不给国家添麻烦,开玩笑说“终于躺在床上都可以为国家做贡献了”;企业加班加点生产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纷纷捐款捐物;国家职能部门畅通物资运输、做好电力保障、主动减租免息,每一个人、一个部门按照自己能力的大小,向社会奉献一份爱,让艰难时刻的中国处处充满了温暖。

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的人,对人的生命是爱护与尊重的,讲究生死相依的血脉传承和情感链接。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之心是仁爱之心的起点,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要给予关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管他们能不能创造社会价值,对这些弱势群体更应该关爱。

中国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停工停产,经济停摆,即使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也要遏制疫情蔓延,拯救人民生命。用十多天时间,对武汉1100万居民进行地毯式筛查,分别出确诊和疑似病例,然后分别进行收治和隔离观察,成功阻断病毒传播。在短短一个月内,就使中国境内发病率从每天两三千降至个位数,进而在全国所有省市区实现本地新增病例归零。

0 4  有难同当的互助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集体主义、团结互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危机中不断化险为夷,靠的就是精诚团结,互相帮助。

当疫情到来时,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奋勇抗击病魔。纷纷无偿贡献出人力和物力支援湖北,医护人员不畏艰险奔赴一线,军警闻令而动冲上抗疫前线,党员干部、疾控人员、社区人员等日夜值守,海外华人华侨用各种方式支持祖国,舍小家顾大家,甚至牺牲了生命,体现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精神。

儒家倡导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引申到今天,就是协调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让各个国家都能够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及时向世界通报,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研判信息数据、寻找对策,与国际社会保持密切沟通和合作。我国在抗击本国疫情的同时,用世界工厂的优势,生产大批防护物资援助各国,医疗队远赴海外支援意大利、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协助抗疫。

   

本次疫情,中国充分运用体制优势和文化优势,广泛发动广大群众,上下同心同德,措施得到最有效的执行,成功控制疫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