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白体

 允默斋 2020-05-18

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它的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画突出,在书写中产生力度,使枯笔产生"飞白",与浓墨涨墨产生对比,以加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相传是书法家蔡邕受了修鸿都门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启发而创造的。北宋黄伯思说:"取其发丝的笔迹谓之白,其势若飞举者谓之飞。"今人把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也泛称飞白。同时可利用"飞白"使书写显现苍劲浑朴的艺术效果,使作品增加情趣,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当然书法的功力在"飞白"中也能充分体现出来。

据史料记载这种书写方法盛行于晋、唐、宋时代。并由历代书法师祖、书圣、及书法大家们极力推崇。蔡扈、王羲之父子、欧阳询、萧子云、唐宗宋祖等均苦练飞白体,其艺术成就影响深远。唐代李嗣真在《书后品》中这样介绍王羲之的飞白作品"其飞白也,犹夫雾谷卷舒,烟空照灼,长剑耿介而倚天,劲矢超腾而无地"。萧子云创造小篆飞白,意境飘然,妍妙至极。欧阳询飞白冠绝,峻于古人。唐太宗父子,一代女皇武则天都钟情于飞白的书写意境,那时朝野上下,墨子文人均苦练飞白书。这一盛况一直由宋太祖、太宗、仁宗的大力倡导,直至北宋达到了我国飞白书法史上的巅峰时期。从元、明、清至近代,飞白书势微,成为书道的绝学,传承者甚少,建国后更很少有人问津此书艺。

汉魏宫阙题字,曾广泛采用。 唐张怀瓘《书断》上:"飞白者, 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王隐、王愔并云:飞白变楷制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径丈,字宜轻微不满,名为飞白。" 唐 李绰 《尚书故实》:"飞白书始於 蔡邕 ,在鸿门见匠人施垩箒,遂创意焉。"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 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萧'字存焉。"清赵翼《王述庵道经毘陵停舟话旧》诗:"焚黄诏特荣先垄,飞白书应起赐楼。"

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素为文人墨客所推崇。"书圣"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俱精于飞白。唐太宗酷爱王右军飞白,自此唐代帝王将相多擅飞白。

运用飞白作书,要求恰到好处,因此在书写过程中有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忌飞白出现单字起笔处或笔画的前端,或过多出现在一幅作品的首字。否则,整个字或整幅作品便失去气势,使得"立"起来的力量锐减,即不能"造势"。其原因是单字起笔处出现飞白有显散漫,也不合笔法规范;首字过多出现飞白则显轻浮,也不合章法。二者都违背了书法创作的一般规律。

二忌一字多飞白,即一般在字的一笔中出现飞白,少有两笔同时出现。倘若一字中过多出现飞白则导致笔画不实,有飘浮之嫌,其原因可能是在运笔过程中没有掌握好轻重徐疾,心(眼)到而手未到,没能控制好节奏。当然,有些书写者故意追求多用飞白之美,这或许值得研究。

三忌整篇多飞白。整幅作品中过多运用飞白,易导致松散不实,气断而乏力。飞白在整幅作品中只能起点缀作用,以少胜多,以巧胜多,以精胜多,方可增强整体美。这就要求书写者在创作前充分做好整体考虑。而在具体创作过程中有所变化也是很正常的,那就看书写者的驾驭能力如何了。

四忌飞白过长。有人会问,古今书法名家中不是有将飞白拉得很长的例看待,那是风格的展现,是书艺已达到一定境界而情感自然流露的具体表现。一般书写者不要刻意去追求用过长的飞白凸现自我,要打好书法基本功,循序渐进,达到自然表现的最佳境界,方能将飞白运用得长短适宜、挥洒自如。

五忌飞白软弱乏力和不自然。仔细研究书写高手的飞白,均刚柔相济,多用中接,水到渠成,浑然一体,神采奇妙。这是习字者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戴亚民

戴亚民,字墨凡,斋号:潜修斋 ,1955年出生于古都北京长于龙城太原,籍贯江苏 武进,"戴氏飞白行书"创始人,专长于书法创作及书画评论。

戴亚民先生先后任国管局西山杏林画院办公室主任、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创作员、中国法官诗文社常务理事、酒仙网诗酒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国际书画艺术院院士,颐德轩国粹馆馆长、太原市木子乔画院名誉院长。

戴亚民先生作品《沁园春·雪》曾被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永久收藏并颁发收藏证书;并被港、澳、台同胞及美国、法国、英国、西班牙、新加坡、日本、韩国、新西兰、马来西亚、以色列、毛里塔尼亚等国家政府、驻外使馆及国内外书法爱好者收藏,由权威机构授予"共和国杰出书画名家"、"中国世博书画名家""中韩文化使者"等荣誉称号,其作品先后入典《中国书画名家大典》(汉英双语版)、《中华国粹人物年鉴》、《中国书画名家大辞典》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