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项目对水土保持利弊有多少,审查审批要量化把关

 tower6331 2020-05-18

上一期给大家讲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影响程度的分级成果,涉及水土保持的三十多个生产建设行业分为了极严重、严重、中等、轻度、较轻度共5级。为你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工程的水土流失影响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本概念。做不同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监测、监理、验收评估时,你应该联想到你做的那个项目是什么等级的水土流失影响程度,相应的工作内容、深度、工作量、投资等等。

许多项目都是国家的重点工程、地方的惠民工程,也有企业创新项目,成千上万的项目,水土保持许可有没有条件,如何分析和评价项目水土保持利弊,以最小的水土流失代价,支持国家的工程建设呢。

 (一)水土保持准入条件,疏理了近二百条政策与技术条件

准入条件”,你想到的是市场准入、资本准入、行业准入、从业人员准入等等吧,水土保持也要有准入条件吗。2008年经水利部、财政部同意立项,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开展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研究”,这期间水利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达到历史高峰,年度批准的项目达400多个,如何把握国家法律政策、技术标准,依法合规审批。

题目很大,涉及的行业多而复杂,我作为课题组长,要组建大规模、高水平的团队开展研究。从水利部流域机构、部分省水保机构、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各行业设计院的专家等,组成了一个几十人的研究团队。全面开展相关行业准入条件调研,理出研究思路,制定工作大纲,经课题组连续、深入、系统的研究,正式提交了研究成果,出版了66万字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研究》专著,水利部刘宁副部长为专著做序。在2010年《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集中发表了17篇专题论文。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准入条件研究内容与方法: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严把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和遏制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危害。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不同国土功能区,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公路铁路、采矿、电力、水利水电、城建、农林开发等16大类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项目准入条件和水土保持方案准入条件,提出否决、限批和缓批的准入条件,专家们提出建议将表土剥离利用率、弃渣分类堆放率、土地裸露程度、复耕率、蓄水措施率、水土流失影响指数等量化指标,纳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从中你可以看出,课题组研究的前瞻性,一些指标已纳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中,上升为国家规定。 

准入条件通用条款:以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行业发展规划、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和要求为依据,经系统收集、比照分析和深入研究,提炼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105条,其中基本条件86条、限批条件7条、缓批条件12条;提炼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条件86条,其中基本条件16条、不同类型区的特别条件35条、不同类型生产建设项目的特别条件12条、须由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对主体工程进行修正的条件12条、须修改完善水土保持方案的条件11条。共提出适用于全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通用条款191条

(二)通用的限批、准入条件,为决策提供了科学支撑

研究成果很丰富,看看当时提出的具体条款。

限批条件7条:即不予批准的条件。

1)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产业结构及布局调整、规模效益等相关规定, 属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限制类生产建设项目之列的项目。

2)地处国家近5年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限制开发区域内的项目。

3)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差,本类工程项目在已密集分布的地区再在同区域、同期建设的项目。

4)项目选址在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较脆弱地区的, 以及水资源评价、地质灾害评价、防洪评价及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存在限制性内容的项目。

5)耗能、耗水和耗资源多或者工艺装备比较落后的项目。

6)水资源利用程度已经很高, 工程建设可能造成过度开发利用格局,严重影响到当地生态环境或者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

7)重点建设项目选址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 需要占用部分基本农田,但未取得同意建设用地的项目。

上述条款对方案编制人员、技术评审专家、行政审批部门都是有指导意义的,至今也有指导与参考作用

水土保持方案通用基本准入条件16条:

对于国家鼓励、支持和不限制的项目, 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准入。凡是达到以下要求的水土保持方案,方能予以审查和审批。

1)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完善,防治措施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临时防护措施安排到位,水土保持措施布设位置明确,设计标准符合相关要求,能有效减少和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及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灾害。

2)方案所确定的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等指标达到现行国家标准GB50434—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要求。

3)对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预测及可能发生的灾害评价深入,分析结果正确。

4)主体工程(含区、段)有比选方案并在比选中使用了水土保持量化指标。

5)准确把握主体工程的基本情况,工程项目组成、规模、布置及施工工艺等介绍清楚。

6)选线(址)避开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未占用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

7)选线(址)避开了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地区。

8)选址(线)避开了生态脆弱区、固定半固定沙丘区、国家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成果区,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土地和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的。无法避开的,采取了有效保护措施,加强了治理和补偿措施。

9)取土(石、料)场避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

10)大型弃土(石、渣)场未布设在江河、湖泊、建成水库及河道管理范围内。

11)取土(石、料)场符合城镇、景区等规划要求,并与周边景观相互协调,且避开正常的可视范围。

12)弃土(石、渣)场选址没有影响周边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安全。

13)对于主要边坡治理,能在保证边坡稳定基础上,采用植物防护或工程与植物防护相结合设计方案。

14)水土保持监测的目标、监测内容、监测点位、采用的方法与监测频次设计具体,可操作性强,对水土保持监测的实施具有指导和控制作用,并明确监测具体工作、工作量及投资。

15)水土保持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可靠,方法合理,工程量和概算相一致,独立费用能满足开展相关工作。

16)报告书中较少存在有文字、数据(包括前、后数据一致)、图(按照水土保持制图要求)表等非技术性错误。

上述审查标准、审批条件至今仍适用。

如果你还想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不同类型区的(风沙区、东北黑土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北方土石山区、西南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区、城市和平原区)的特别条件、不同类型生产建设项目(线型建设类项目、点型建设类项目、点型建设生产类项目)的特别条件,以及须由建设和设计单位对主体工程进行修正的条件、须修改完善水土保持方案的条件,可以在《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网站下载(2010年第3期)。  

(三)建设项目对水土保持的损益如何评价,研究成果为你奠定了大数据基础

所有的生产建设项目都要占用和扰动土地,损坏原地貌和植被,开挖、堆弃土石渣,程度不同的引发和加剧水土流失。因此,在建设实施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是必然的,不能要求其不产生一点水土流失,而是要求将这种影响控制和减少到最低程度。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损失与收益分析和评价,就是衡量其水土保持的得与失,生产建设项目在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利与弊,特别是水土保持功能、作用的损益。

自己就读北京林业大学博士时,选择在这个方向开展专项研究,虽然这一研究没有前人做过,但学习借鉴环境损益、经济财务损益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利用水利部有大量水土保持方案资料的优势,开展前瞻研究,充满信心。

经过专家团队的问卷调查,拟定了从土地资源消耗和占用评价、水资源消耗和占用评价、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对周边和下游水土流失影响评价、对周边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投入成本评价等7个方面,建立水土保持损益分析系统,客观、全面、系统的进行科学计算、分析,调查了29个指标类51个影响因子,以水利部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为依托,调查、收集了1000多个项目的80000多个原始数据,经过层次分析法等数学方法,分析、计算出各类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损益。出版了国内首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损益分析研究》专著,在《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国水土保持》、《水土保持通报》、《中国水利》等期刊发表了专题论文十多篇

  损益分析的方法和结论能为你作什么呢,第一,为你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综合评价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尺度,这些指标可以在不同区域的同类项目间作对比、评价,也可以对同一区域的不同行业项目作对比、评价,通过比较说明不同行业项目、同一行业的不同项目的水土保持损益状况,无论你是行政管理部门人员、若是编制方案的公司,通过编制、审批项目的大数据积累,就可以掌握本地区主要生产建设行业的损益大小及其差异,你羡慕别人的丰厚经验就是这样积累出来的,让你也成为一个知识丰满者。

第二,对一个你具体负责的建设项目而言,通过损益分析评价,为改进项目提供系统并具体的导向意见。经过对水土保持损益分析各个指标、因子的分析、评价,可以从各个方面、各个因素说明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损益,为了使项目能顺利立项、为了更有效控制项目的水土流失、为了更加经济合理地采取措施,方案编制单位、主体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都可从损益分析的指标中,找出存在的不足、缺陷和问题,以改进项目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四)你做的这个项目水土流失影响度有多大,如何改进和优化呢?

如何更加简明的分析和评价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影响呢,这就是水土保持损益分析的核心内容和成果了。 

经水利部水保方案评审专家、流域机构、省级水保部门、设计、科研、教学等机构的350多位专家团队的咨询与研讨,选取了关键的5个重要因子,即生产建设项目的影响时间(T,项目建设总工期)、预测的水土流失量(Q,水土保持方案预测的水土流失总量)、扰动面积与影响范围(S,0.69*扰动面积+0.31*直接影响面积)、可恢复程度(R,治理与恢复的程度)、挖填弃土石方(Y,0.44*挖填土石方量+0.56*弃渣量)5类量化指标(下面公式的5个因子),以及各自的水土流失影响权重(α,专家咨询成果分别为0.158、0.194、0.215、0.205、0.228),也是每个水土保持方案中均有的数据,再利用全国各行业大数据调查、统计的基础数据,就可以计算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影响度(也称为影响指数)。

当然,由于上述5个计算因子是不同的量纲,不能简单代入数据运算的,按科学的计算方法,需要进行数据的标准化转换:

标准化计算中需要用到每个因子在全国或地区的最大值(max)、最小值(min),这个数据你就没有了,损益分析调查的8万个原数据,为你创造了这个基础条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损益分析研究》专著中为你列出了12大类行业项目水土流失影响度计算中用到的5组基础数据,以下给你列几个典型行业的数据。

行业类别
计算参数
测算单位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公路工程

水保影响度

平均值0.2743

最大值0.5664

最小值0.0865

1、项目占地面积
hm2/km
22.6
1.67.3
2、直接影响区面积
hm2/km6.00.03
1.1
3、土石方挖填总量
万m3/km
41.2
0.2
17.0
4、弃渣量
万m3/km14.9
0.01
3.5
5、影响时间(总工期)

78
24
41
6、预测水土流失总量
t/km
35552
155
3949
7、未恢复比例
1-治理度
0.9
0.010.26

输变电工程

水保影响度

平均值0.1947

最大值0.5439

最小值0.0557

1、项目占地面积
hm2/km
1.4
0.06
0.4
2、直接影响区面积
hm2/km0.8
0.010.1
3、土石方挖填总量
万m3/km
0.9
0.040.3
4、弃渣量
万m3/km0.06
0.01
0.02
5、影响时间(总工期)

51
8
20
6、预测水土流失总量
t/km
542
4
44
7、未恢复比例
1-治理度
0.6
0.01
0.06

井采矿工程

水保影响度

平均值0.3058

最大值0.6389

最小值0.0904

1、项目占地面积
hm2
313
1377
2、直接影响区面积
hm25333
22
877
3、土石方挖填总量
万m3
408
17135
4、弃渣量
万m399
1
26
5、影响时间(总工期)

56
5
33
6、预测水土流失总量
万t
62.91
0.18
3.84
7、未恢复比例
1-治理度
0.73
0.016
0.37

  聪明的办法是你可以在excel表中列个简单的计算公式,把这些基础数据提前录入,这样当你输入某一个项目的5个因子值后,就会自动计算出该项目的水土流失影响度了。 

示例1井采煤矿项目水土保持分析与优化。方案复核时计算出该项目的水土流失影响度为0.6,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值(0.3058),接近行业最大值(0.6389),方案评审专家提出了需进一步论证、修改完善的意见。经主体设计和方案编制单位重新优化,减少了建设区面积和影响区范围,增大了土石方的回填利用率,从而大大减少了弃渣量,进一步压缩了建设工期,增加了治理和恢复面积,经工程优化和水保方案完善,水土流失影响度降到了0.305,接近行业平均值,大大减弱了水土流失影响。

你如果是一名新入职的从业人员,用这个方法是不是很实用、自我提高更快呢。

示例2:水土流失影响度在分析评价主体工程设计方案的应用。

根据国标和水利部文件的规定和要求,水保方案中要用水土保持量化指标对主体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主体工程在论证建设方案时,提出了两个选线,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通过水土流失影响度计算和分析,从整体计算结果看,B方案水土流失影响度为0.269,较A方案(0.396)低,且低于公路行业的平均值(0.274);从具体指标看,B方案扰动面积小、损坏植被少、挖填方量和弃渣量小、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小、危害轻。因此,B方案有利于水土保持,为主体工程最终确定线路方案提供了重要支撑

 (五)专家审查方案,机关审批项目,项目的水土保持影响度是支持与限批的重要依据

无论是当年经过我们的努力,国家把水土保持方案作为建设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还是现在将水土保持方案作为项目开工的前置条件,水土保持方案都是为国家保护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重要关口,既然是把关,就不应该报来一个批准一个,来者皆批准就失去了水土保持方案的意义和作用,流于了形式。因此,早在2007年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时任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就明确要求今后要严格水土保持方案,切实为国家水土资源与生态保护把好关改变以往来一个、批一个的做法不光批“准”还要批“否”

自己在2007年《中国水土保持》第1期发表了“论新形势下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的历史定位与观念转变”,以下是文章中的原文: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要起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调节器”作用,就必须改变过去凡是上报水土保持方案的都一路绿灯放行、报来一个批一个的走程序模式,要从保护流域和区域的水土资源、生态环境的战略高度出发,控制和减少可能产生的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扭转过去大量消耗水土资源、加剧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要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维护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国家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起到过滤、调节作用

文章中认为:作为依法履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的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不能将其认同为一个普通的项目审批、一项日常的管理事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保护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历史高度和责任出发,深刻认识审查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新作用、新意义,承担起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神圣使命,切实履行好政府部门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

看了当时的思想认识和意见,现在审视仍不落伍,也很到位啊。

专家评审、部门把关,都要提高站位,不能就项目论项目、就事论事。除了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外,要有评判的科学依据,客观、量化的计算、分析和评价项目的水土流失影响,防止主观臆断,避免人为的随意性,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影响度为评判标准,对同一类建设项目(如各地、各企业申报的火电项目),优先审批影响度小的项目;对不同类型项目(如公路、水电等),支持影响度小的行业,限制和整改影响度大的行业;对影响度非常大的项目,不应批准。

审查审批时,用水土保持方案中的5个数据计算出该项目的水土流失影响度,水土流失影响度较低(明显低于行业平均值)的项目,应优先审批;水土流失影响度较高(高于行业平均值)的项目,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方案编制单位说明原由,专家应结合影响度的几个因子,提出修正、优化的具体意见,经进一步改进、降低影响后再予审批;对水土流失影响度接近甚至超过行业最大值的项目,必须改正、优化,应阐明难以更改和优化的正当理由,此类项目应严格审查、慎重审批,不能让一个全国或全省水土流失影响最大的项目,直接就通过了专家评审,轻易获得了行政许可。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过滤作用,为国家把好关。

时至今日,国家已进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发展的重要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方向,水土保持更应站位高远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来源:转自“弄潮40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