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风隐逸的山水画,为何受隐士们喜爱?有其历史原因

 丁镛 2020-05-18
文/文涓

相较于人物画的传神、花鸟画的精致,山水画则充斥着隐逸的情感。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画作的重要载体,山水画的产生和成熟建立在隐逸思想之上。在隐士们的绘画实践当中,被推向更为辉煌的阶段。

文人墨客崇尚自然之道,醉心于自然界,从而对于艺术的审美便更加深刻。而世俗生活和自然超脱之间有着较大差距,由此可见在不同审美意象的矛盾之下,隐逸的山水画诞生其实是必然。

观之对山水画的产生和推动有较大影响的人物,譬如王维、荆浩、倪瓒、文征明等,他们身上都能看到隐士情怀。其实山水画受到隐士们喜爱,有其历史原因。

一、萌芽阶段

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处于萌芽时期,而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中,思想的改变在慢慢生根并露出迹象。人们由世俗渐渐朝着亲近自然、体悟自然的方向发展,从自然之景中发掘出了别样的艺术美感,也在这样的开拓过程中感受到了自然所赋予的人文之趣。

隐士们借助于绘画这种艺术手段展现出美感,在画面上拥有着更强的表现力。与此同时,不同人士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成为风潮,以至于在多种艺术形象上都能看到田园的痕迹,譬如田园诗歌、园林建筑以及山水画。

二、推动发展

进入五代时期,山水画在荆浩理论之下有着进一步的发展。荆浩的“六要”以及作画技巧皴法,让山水画家们获得了一定的启发,同时也进一步点出韵律的重要性。

这样的理论,在物外之趣上有着更深入的研究,山水画中比较核心的特点——意蕴,就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逐渐走入辉煌。

三、渐入巅峰

唐宋以及此后的时代是文人画诞生以及成熟的时期,促进了山水画的蓬勃发展。在画风上有着南北之分,同时也在诸多山水画家的努力之下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姿态,这样百家齐鸣的景象,是山水画步入盛景的一个代表。

其实山水画的本质是脱离世俗、亲近山水、借景抒情的一种艺术载体,也因此在山水画中多看到摒弃世俗、寻求自由的思想。
画家能够和山水画中的理想形成统一的关系,更容易将心思寄托在山水画中。

知名的《富春山居图》为黄公望所作,看似是对富春江一带的景致进行描绘,实则体现的是画家超凡脱俗,寻求隐逸生活的理想。

从历史的发展阶段逐步分析足以看出,山水画受隐士们喜爱,其本质是建立在历史环境的变化中,从而引发艺术创作者们思想的改变,以至于对超凡脱俗的景致产生了追逐。

—END—

本平台所发布的图片均搜集自网络公开资料,编辑并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仅供书画爱好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由蓝鹰书画原创,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以上为嘉宾观点言论,不代表本馆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