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尚荣丨立德树人:共同创造中国特色的教育学!

 五千韧月 2020-05-18

2019年9月8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了以“生命永恒,教育永恒——于漪·成尚荣·李政涛共话基础教育改革70年”为主题的“大夏教育·高端论坛”。

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成尚荣在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点明了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脉络和方向。他指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在他看来,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是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学。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一本教学,是中国的教育学。这是中国的一种自信,是中国的骨气,是中国的底气,是中国的志气。

在伟大的时代,我们大家要共同创造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这本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是什么呢?

我想它的名字应该叫“立德树人教育学”,中国特色的立德树人教育学。

第一,它要坚守中华民族育人的初心。

第二,这本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要真正实现教育人的教育学。

第三,这本教育学要概括,要解答,用自己的话语来诠释教育学的四个基本论域: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以及谁来培养人,这些教育学中基本的论域,我们这本教育学是要解决,要回答的。

第四,这本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要有道德的力量。

第五,这本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要将真善美融合在一起。

总之,这是一本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这本教育学要坚守中华民族育人初心,要立德树人,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精髓,是两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01

立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们重要的文化符号。

我们要立德,要明德,要树德,要崇德,要重德,把道德的种子播撒在中国大地上,播撒在孩子们心里。

同时树人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树人像树木一样,但是树人比树谷,比树木漫长的多。

立德和树人这两个思想精髓早就融合在一起,如今它们再一次牵起手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走进新时代,成为立德树人。

中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改革根本任务,它是长在中华民族文化土壤里的,它是中华民族育人的初心。

02

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是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学,是人学的一本教育学。

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统一起来,这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追求。

这本教育学围绕着人的发展,围绕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来构建我们的教育学。

这种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有理想的,有理想就是有核心价值观的,它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照耀下的;

它是有本领的,因为它是有关键能力的;它也是有担当的,说明它是有必备品格的。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是我们这本中国特色教育学要真正实现的目标。

03

我讲的中国特色教育学,它要解决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是教育学四个学术论域: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谁来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

于老师讲了要有中国心,要有中国情,要有中国味,要有中国魂。

谁来培养人?

我们中国教师,我们在座各位,我们中国教师来共同担当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共同写就这本中国特色教育学。

04

道德是一种力量,赫尔巴特讲,从普通意义上,道德是社会的最高目标,也是教育最高目标。

杜威也讲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教育最根本的目的。

其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伦理道德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底色和亮色,它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结构,那就是伦理结构。

我们用伦理道德来构造我们的教育学,因为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国无德不信,人无德不立”。

道德关乎着教育核心目的,道德关乎着教育智慧,道德也关乎着法制教育,当然也关乎着我们的法,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它是照亮学生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光源,这是一种可爱的力量,这种可爱的力量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以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应该成为中国特色教育学的一个重要亮点。

05

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德育、智育,真善美它是一个整体。

它们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

从伦理的角度来讲,美就是一种善;从美学的角度讲,善就是一种美。

中华文化善和美,真善美都是联结在一起的,关联在一起的,它是互相支撑的。

让“真善美”这个重要的命题,在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当中得到比较好的回答,来回应我们东方的智慧,也回应世界改革的潮流。

我们中国这本教育学当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个开放的系统是把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中华传统只有经过时代的解释,才能从过去时变成现在时又变成未来时。

这本中国教育学是扎根中国大地的,瞭望世界。

谁来完成,怎么完成?

我想是两个扎根。

一个扎根,扎根在中华文化传统中,找到我们中国特色教育学的血统,从中华民族文化当中找到中国特色教育学的学术性标志概念。

这本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有它的教育目的论——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我们的目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的信念。

这本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有它的办学观,我们的办学观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本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有它的教育观,我们的教育观就是“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这本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有它的课程论,宽著期限,紧著课程;小立课程,大做工夫。这是一个宽泛的课程概念,其中包括六艺的课程,伦理的课程,还包括日常生活的课程,它是有课程的文化底蕴的,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这本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有它的教学观,我们的教学观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有我们的学习观,“三人行必有我师矣”就是探讨合作学习;发愤而忘食,乐学而忘忧,老之将至而不知,其实是叫我们终身学习,要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它是终身发展的。

这本中国教育学还有许多学术性、标志性的概念,这种标志性的概念让我们这本中国特色教育学建构起自己的学术体系。学术的观念,学术的思想,它将基本问题和前瞻性的根本问题有机地统一结合在一起。

这本中国教育学是有中国气象的,它是有中国品质,它是有中国气派的。

我们既要扎根在中国文化大地上,同时要扎根在新时代实践当中。

新时代的实践那么丰富多彩。我们今天把这些实验研究的成果梳理整合、概括,它为我们新时代的这门中国特色教育学打下了基础。

站在这个讲台瞭望着世界,是看着世界改革的潮流,中华民族文化从来不是封闭的文化,当然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也是一个开放的,能将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的一种文化。

这本教育学的确是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它不是某一个人写成的,它不是在书斋里写成的,它是写在田野中的,写在实践中的,是写在每个人心中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