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题《数学课本“阅读与思考”板块学习指导的研究》研究体会

 我要折腾 2020-05-19

太和县三塔镇中心学校 李戬

新人教版“阅读与思考”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新引擎。若能把“阅读与思考”与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之中,“阅读与思考”材料是否落到实处?是否能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期望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把对教材中“阅读与思考”的研究的体会分享给大家。

一、“阅读与思考”研究的意义

1、“阅读与思考”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在学生的共识是数学不好学,觉得学习数学也没多大的作用,所以学起来没什么兴趣,上课无所事事,教师布置的任务完不成,课堂效率低下,甚至有些学生因此成了问题学生。教科书中的“阅读思考”里有许多具有趣味性而且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概率》这一章知识时,教材呈现了“概率与中奖”,与大家非常熟知的彩票联系起来,这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的时候更加直观有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科学家如何测地球的年龄”,仅这个标题就会让学生眼前一亮,他们会想,对于这么浩大的工程,数学家是如何做到呢?不但一改数学的单调,也让学生了解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的历史。还比如,在学习分式的知识后,“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通过这一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阅读思考”有时是以故事形式出现的,很适合初中生的年龄及生理特征,运用好了可以事半功倍。

2、“阅读与思考”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数学史实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数学,大多数教师只重视中考要考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来只要考得好就行,这样使得学生对数学发展的历史知之甚少,学生不了解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很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全面发展。教科书在“阅读思考”中对这方面内容做了一些补充。如,在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中,“阅读思考”介绍了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后增强了自豪感,培养了爱国思想,知道了中国人为数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学生知道方程,但对于方程的历史却不一定了解,“阅读思考”中的“方程史话”让学生对方程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知道了人们对方程的研究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进一步说明了数学历史的悠久,同时知道了中国数学家对方程的研究所做的贡献……把它展示给学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数学的通古达今、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回顾这些历史,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进一步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  3、“阅读与思考”有利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3.“阅读与思考”是数学教学内容、教材知识的延伸与补充,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形式,利用“阅读与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一些史料知识,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内涵,更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达到增强四基,形成牢固的知识体系。

4、“阅读与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不仅不会数学,而且还会学数学的能力,在“阅读与思考”的很多材料中都充分展示了“学用相结合”的原则,不仅在正文中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认知的冲突中引出概念,提出问题,在“阅读与思考”材料中更是以实际问题为背景,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其目的就是在于进一步丰富,培养和促进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或者相关领域中,有关生活、生产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真正实现“数学生活化”。  例如:在必修5第二章《数列》最后附有“阅读与思考”《购房中的数学》,学生们学习完数列后不仅会提问一个老问题:“我学数学,学数列到底有什么用呢?”,其实通过这个“阅读与思考”,同学们不但巩固了有关数列的知识,还发现原来实际生活中是可以很好很方便地运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这是数学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个应用。阅读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是描述科学的语言。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讲,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作为数学教师应改变轻视数学阅读的传统观念,重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着重培养和逐渐提高数学阅读能力,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也应研究怎样处理好教材、学生、方法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发挥数学阅读的教学功能,利用教材和课堂,在增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提炼与整合、自主探究、归纳应用能力。在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责任感的同时,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在理论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

自研究开展以来,我们认真研究课题内容,讨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围绕“提高阅读能力” 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通过上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明确研究点,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寻找切入点。

搜集关于数学阅读的方法以及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的资料,并认真学习,精心研读,交流沟通。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知主义学习论、目标教学理论、行为心理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精心研读了余香玉的《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培养实践》,李保兰写的《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探究》,雍欣的《利用数学教科书培养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叶勇的《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探索》,石述莲的《培养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

通过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并逐步掌握基础理论,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和常规的课题研究策略。力求从理论把握上、实践上、材料积累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以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

2、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针对培养和提高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这个课题,我们对学校初中学生进行了有关阅读情况的调查,并根据前期的理论学习和与学生的座谈交流,精心设计了一份《关于初中学生数学“阅读与思考”教学的调查问卷》。这次的调查主要就学生的阅读现状、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形式等方面展开调查。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以笔答问卷的形式抽样调查了太和三中、天宫中学、太和县三塔镇中心学校初一,初二、初三200名学生。回收问卷后进行整理数据,做出详实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从而了解现阶段初中学生数学阅读现状和问题所在,为后继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资料,做到有的放矢。随后课题组积极探讨策略,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和研究。

3、针对问题,有计划的组织实施数学阅读指导

根据前期的调查了解,课题组成员的讨论以及现阶段学生忽视教材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先以教材为载体指导学生阅读,计划由教材过渡到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内容的抽象性,语言的简洁美,决定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真正激发学生数学阅读,必然要“授之于渔”,让他们体会数学语言之美。

首先加强课前阅读指导,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给与预习提示、任务,让学生带着方向进行预先,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利用预习的要求引导学生从已知出发,经过阅读,进行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阅读能力。

其次,在课堂上强化阅读。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对一些容易的知识点已基本掌握,并带这一些疑问进入课堂。此时,我们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他们自认为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是否真正掌握,让他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一些课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探索,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探究,通过阅读、已知知识寻找突破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体会数学阅读的快乐,激发数学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材料如同语文一样也有不同的类型,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在概念、命题学习的新知课上以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定义、定理、公式,完成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之间的转化,继而学生自主理解、分享收获为主;在数学问题解决、应用型课和习题解决课上指导学生自己精读题目,快速、准确的寻找解题信息,学生分析讲解。

在课堂上采用引导阅读、学生自主泛读,学生探究细读精读,学生分析讲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有效的数学阅读方法:严谨性和抽象性是数学语言的特征之一,理解数学语言是数学阅读的核心问题。对难以理解的可以采用“反复揣摩”;数学阅读要“读写结合,手脑并用”帮助记忆,加深理解;教材呈现问题的思考过程和具体的结论,课前阅读教材容易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要让学生知道数学阅读是一种主动阅读,因此让学生采取“思考在前”的策略;数学语言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结合,数学阅读重在理解这三种不同语言的关联,采用“语义转换”实现它们与学生内化的转化;数学阅读需要一个理清教材脉络,提取重点内容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良好认知结构,可以采用“归纳小结”实现。

最后,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然要进行课后阅读的延伸。利用课后习题,作业,课后“读一读”等,将阅读由课内延续到课外,强化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三、研究结果与成效

我们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选择了人教版版的初中数学教材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以及能力强化。

在历时一年的实验研究中,本课题组成员以理论为指导,从影响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因素入手,在实践中尝试了若干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原来的课堂教学中着重注重运算能力和数学方法教学,转变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学生的认知水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改变了我校学生恐惧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综合性题目的现状。

3、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的专研精神和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4、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很大提升,教案设计新颖,教学反思深刻。

5、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初三三四班学生在区联考中成绩名列前茅,一部分学生在区联考中位于全区前几名。

6、学生们讲解阅读技巧、分析阅读题目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所提升。

7、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不在流于形式,做到了人人参与、互帮互助。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8、通过一年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有价值的理论资料。

9、带动了教研组研究课题的参与程度。

10、提高了自己写论文的质量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

1.认识不到位。

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和老师认为“阅读与思考”是阅读教材,往往是一带而过。从思想上不重视数学阅读与思考,缺乏主动性,错误的认为数学与阅读没有直接关系。数学学科的特点及当下考试方式的引导,让学生觉得类型化的训练对提高数学成绩会有更大的作用,加之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就会差一些,更有甚者为认为数学学习与阅读能力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

2.学生不会阅读课本。

课本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学好数学方法的重要素材。通过阅读课本,学生可以掌握所学知识内容,搭建数学知识框架,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阅读课本,往往只是停留在逐字逐句地阅读,缺乏理解的对知识的消化。更有部分学生错误的认为数学课本只是给出定义,公式,定理的媒体。

3.对数学阅读存在畏难心理,缺乏自信心,没有克服困难的决心。

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不到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加之又没有能力进行数学阅读,久而久之也就存在了畏难心理,从而丢掉了学习数学这一重要途径。

4.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解决思路。

(1)让理解代替死记硬背。数学是一个思维性的学科,它的知识具有系统性,环环相扣,螺旋上升。因此,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数学材料时,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理解。

(2)设置小目标,让学生能够得着。学生不会阅读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抓不住数学要点,因此,设置一些具体的目标,让学生在阅读中捕捉这些要点和因素,帮助他们在通过阅读的时候,搭建知识框架,形成数学能力。

(3)在考试中适当地设置一些能够体现数学阅读能力的试题,在试卷讲解时,及时指出一些题隐含考察到数学阅读能力,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

(4)当学生遇到阅读困难的时候,教师多给指导,多给帮助,在平时的教学中继续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当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知识,感受到学习快乐的时候,教师多表扬,多肯定。

(5)鼓励,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课堂练习,表达思维过程与结果;逐步开展课外阅读以多种方式、渠道更多的了解有关数学家及著名数学问题的故事,从数学家身上学习坚持、不放弃、不抛弃的特质,体会每个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阅读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需求。

2020年5月1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