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谈课程的挑战度

 浪逸书生 2020-05-19

文章来源:林健.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 1~13

与发达国家高水平高校工科专业相比较,当前我国高校工科专业的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① 课程难度不大,学得容易,忘得也快;

② 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存在隐性逃课现象;课程教学效果与课程目标要求存在差距。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课程本身而言,缺乏挑战性是主要原因。提高课程的挑战性是新工科课程建设需要高度重视的又一项工作。

课程的挑战性指的是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的难度、需要的投入和努力程度等。 提高课程挑战性的主要目的有五:

一是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是激发学生挑战问题和困难的勇气;

三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四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五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提高课程的挑战性既能够有效地挖掘青年学生的潜能,又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青年学生不甘落后,乐于挑战问题和困难,期望能够超越前人,渴望彰显自身价值,因此,提高课程的挑战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 好地达成培养标准、实现培养目标。 

提高课程的挑战性可以通过增加以下四方面课程内容着手:

一是前沿性内容,包括学科专业前沿问题、行业领域前沿发展问题、工业企业未来发展需求等;

二是综合性内容,包括跨学科问题、综合性问题、依靠单一学科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当前行业企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等;

三是研究性内容,包括需要运用工程科学和技术的原理、理论和方法等予以分析、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

是开放性问题,即问题和结果均是开放的,旨在最 大限度地允许和鼓励学生不受限制地去探究和发现未知领域。 

课程挑战性的难度或称课程挑战度的把握是课程能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这方面需要做好 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把握学情,即充分了解选修本 门课程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课程挑战的起点;

二是确定平均挑战度,本着多数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解决问题,即通 过“跳起来能够摘到桃子”这一准则确定适合多数学生的课程平均挑战度;

三是修正挑战度,通过提高和降低挑战度确定满足首尾两头学生的课程 挑战度;

四是调整挑战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动态挑战不同层次学生的课程挑战度。 

除了一般课程需要提高挑战性外,具有明显挑战性特征的课程类型主要有挑战性课程、多学科交叉研讨课、复杂工程问题/工程项目导向性课程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