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方剂医案》五积散】

 昊晟堂 2020-05-20

五积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苍术 桔梗各二十两(各15g) 枳壳 陈皮各六两(各9g) 芍药 白芷 川芎 川归 甘草 肉桂 茯苓各三两(各5g) 半夏汤泡,三两(5g) 厚朴 干姜各四两(各6g) 麻黄去根、节,六两(6g)

【用法】上除枳壳、桂两件外,余细锉,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枳、桂令匀。每服三钱(9g),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中盏热服

(现代用法:上药为散,每服9g,生姜3片,水煎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方歌】

五积散治五般积,麻黄苍芷归芍芎,

枳桔桂苓甘茯朴,陈皮半夏加姜葱,

除桂枳陈余略炒,熟料尤增温散功,

温中解表祛寒湿,散痞调经用各充。

【证治机理】本方证系寒、湿、气、血、痰五积所致。外感风寒,郁于肌表,腠理闭塞,故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等表实证。内伤生冷,或宿有积冷,中阳受损,脾胃运化失常,停湿生痰,阻滞气机,气血不和,故胸满恶食、呕吐腹痛。妇人以血为本,寒凝气滞,气血不和,可见月经不调、心腹疼痛。寒为五积之始,故治疗应以表散外寒、温化里寒为主,兼以行气活血、祛湿化痰。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以及妇女血气不和,心腹疼痛,月经不调。

【功用】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

【方解】

方中重用苍术,既解表又燥湿,配厚朴,合陈皮、甘草,法取平胃散,功擅苦温燥湿、健脾助运,以祛湿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相伍,法取二陈汤,行气燥湿化痰,以消痰积;麻黄、白芷辛温发汗解表、散外寒,干姜、肉桂辛热温里以祛内寒,合而用之,以散寒积;当归、芍药、川芎活血化瘀止痛,以化血积;桔梗、枳壳升降气机,与厚朴、陈皮为伍,以行气积,并可助化痰除湿;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收表里同治、散寒温里、气血痰湿并行之功,使脾运复健,气机通畅,痰消湿化,血脉调和,诸症得解。本方能温里散寒,行气活血,故对妇女血气不调、寒凝气滞所致的心腹疼痛、月经不调等亦可治之。

【配伍特点】消温汗补四法并用,表里同治,主以温消。

【运用】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所致寒、湿、气、血、痰五积证之代表方。以身热无汗,胸腹胀满或疼痛,苔白腻,脉沉迟为辨证要点。

【方论选录】此阴阳表里通用之剂也。麻黄、桂枝所以解表散寒,甘草、芍药所以和中止痛,苍术、厚朴平胃土而祛湿,陈皮、半夏行逆气而除痰,芎、归、姜、芷入血分而祛寒湿,枳壳、桔梗利胸膈而清寒热,茯苓泻热利水、宁心益脾。所以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也。一方统治多病,惟活法者变而通之。(汪昂《医方集解·表里之剂》)

拓展阅读:

五积散首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书云:“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并宜服之”。
处方:

苍、白术各15g,桔梗18g,麻黄、枳壳、陈皮各15g,厚朴、干姜各12g,姜半夏、茯苓、甘草、白芷,当归、白芍、川芎、肉桂各9g 

按:配方剂量与院方有所出入,例如原书苍术为72g改为苍白术各15g,系根据我的经验配制,白术健脾较苍术强,苦甘性缓;苍术辛苦性烈,故前者补多于散,后者散多于补,若脾虚湿困,补运兼施,宜二术同用。

五积是指寒积、湿积、气积、血积、痰积,以寒积为主。

五积散主治五积之证。以寒为中心。首先是寒邪影响到了气、津、血的运行输布。寒有内寒和外寒之分,但在临床上有时候没有截然的分开,外寒往往以内寒为基础。如果一个人的阳气充足,往往不易受寒,若是阳气相对不足,又感受了外寒,内外合邪,此时最易犯病。里虚寒是基础,外寒是诱因。

总而言之,寒积是本证的主要因素。分而言之如下:

1、若影响到气,气机运行不畅。在肺,则表现为咳嗽;在胃脘,则表现为胸胁满闷;在肝经,则表现为胀满疼痛。

2、若影响到津,气机不畅,津液输布失常而成湿。若湿邪困阻肌表,则为麻黄加术汤的表现。除了恶寒、身重等症状之外,还有全身酸痛的表现。(当五种因素同时存在时,疼痛可以作为病人的主证);若湿邪困阻脾胃,则表现为呕、利、痞等症状,所以病人往往有恶心欲呕、腹泻。另外若湿聚成痰,则表现为咳嗽有痰,痰阻反过来也可导致气机不畅。  

3、若影响到了血分,导致血瘀之证。一方面,疼痛往往会加重;另一方面,部分女性则会出现痛经。 

总而言之,五积中以寒为中心,五种因素相互的影响,形成一个网状的结构。

制用法(1)上药共粉碎如黄豆般大粗末,文火炒黄发香即可收贮,勿泄气。成人每日用30g煎水去渣分2—3次服完。 

(2)碾细过筛为细末,收贮勿泄气,成人每次服3—5g,开水送下,或用生姜、红枣、葱头等煎汤为引,依症情选用。

【验案举例】1、慢性胃肠炎兼带下证1952年土改时,我们配合下乡防病,在昭通大寨公社,该地是高寒山区,气候严寒,治一李姓妇,年34岁,结婚十年未生育。大便溏泄已有四年,每日3-5次,无脓血,腹部鼓胀疼痛如妊娠状,按之则觉舒适。并下白带甚多,似米泔水般清稀。患者消瘦,怯冷,乏力,舌淡白,苔腻,脉沉细而缓。证属脾肾虚汗作泻,予五积散细末,每次服一包,日二次,早晚用姜枣汤送服,每包重6克,一周后症情明显减轻,腹胀消退,大便白带均减少,再给药一月继续服用。于53年夏季复诊时病痊愈,面色红润,身体健康。2、寒热似疟魏××,男,52岁,教师。于1963年前来我院门诊。

初诊:患者每日下午黄昏时先恶寒、后发热,体温测量在38.5℃左右。烧至一小时即出汗退凉,如疟状,同时感到两臂及腰酸痛,并咳嗽、胸闷、痰带风泡,胃纳呆滞,饮食少思,舌苔白厚,脉虚数。如此已一月有余,经注射复方奎宁,中药服过人参败毒散,小柴胡汤未效。证属寒湿阴邪客于经络,表里俱寒。予五积散粗末60克,每天煎服30克,葱姜为引,两剂服完,病竟豁然。

体会:五积散是一张综合性的大复方,用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健胃,祛湿,除胀满,消食积;参以二陈汤(法夏、陈皮、茯苓、甘草)祛湿化痰,专主内伤生冷;又合桂枝麻黄各半汤去杏仁,姜、枣加白芷,兼治外感寒邪,解除头身疼痛;加以四物去地黄,而合甘草干姜为治血中受寒之圣药;并配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利胸膈,调气除满,以祛痰积气积;内藏桂苓甘术汤以涤饮散邪;小半夏茯苓汤令未尽之饮取之从小便出,此虽内集十余方,而不嫌冗杂者,得辛温散邪之大旨也。综观全方,结构严密,运用曲当,颇为广泛。本方虽为痰、寒、食、气、血五积而设,但对表里内外,脏腑经络之寒湿阴邪,悉皆治之。日人龙野一雄用治腰部冷痛、心腹痞闷、寒证、腰痛、坐骨神经痛、胃炎、带下、月经不调(《中医临证处方入门》)。据所见,在农村行医者大都备有五积散,该方运用范围广泛,医生乐用,群众欢迎,为常用有效验方。 五积散气味辛温,既发汗又温中,开郁顺气,厥功甚伟,为去寒湿之效方。陈修园云:“中脘作痛,手不可近,乃内外不和,外则寒气凝于皮毛,内则垢浊停于中脘,当审其体之虚实而施治……实者宜五积散(《时方妙用》),又云”表里俱寒,外而头项强痛,内而肚腹亦痛,较桂枝证更甚者服此汤”(《时方歌括》)。——摘自《来春茂医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