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期用蒲公英泡水,对身体有4大好处,牢记5种搭配,效果翻倍!

 小赵养生库 2020-05-2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养生了,尤其是对一些中草药的关注度大大提高了。

    蒲公英就是我们常见小植物,很多人会用其泡水,达到养生的效果。

    蒲公英,虽是路边常见的小植物,但国医大师却把蒲公英称为“济世良药”,“天然抗生素”、“正宗下火草”。

    那么,长期服用蒲公英泡水有什么效果呢?

    1、去火消炎

    蒲公英清热解毒的效果很好,素有“下火草”、“排毒草”之称,非常适合用在各种热毒疾病方面。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蒲公英,被称为“春天里最好的下火草”,挖一点新鲜的蒲公英,蘸酱,或者凉拌,皆可很好的去火解毒作用。

    2、消痈散结

    蒲公英,具有很好消痈散结之效,在治疗硬结性病变方面,疗效确切。

    传统中医,常用蒲公英,来改善治疗乳腺增生。

    《本草正义》记载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症,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疖、红肿坚块,尤为捷效”。

    《本草经疏》蒲公英“主妇人乳痈肿乳毒”。

    所以女性常用蒲公英泡水,对乳腺健康有帮助。

    3、保肝利胆

    蒲公英中含有多种具有保健功能的化学成分,比如植物生物活性成分蒲公英甾醇和蒲公英苦素,对肝胆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有实验证明,蒲公英甾醇,可以将小肠肠腔内的胆汁酸微团中的胆固醇替换出来,使之不被胆汁酸微团运送到小肠微绒毛的吸收部位,可以减少胆汁过度的分泌。

    现代科学证实,蒲公英可拮抗内毒素所致的肝细胞溶酶体和线粒体的损伤,解除内毒素导致的毒性作用 , 故可以保肝。

    4、养胃清热

    蒲公英,入胃经,可清胃热、消胃炎,止胃痛,改善溃疡,杀灭幽门螺杆菌。

    一旦,饮食不节制,过辣、过辛、过烫、过油等等,易导致胃部有灼热感,出现胃疼、口干苦、牙疼,甚至会便秘。

    可以用蒲公英泡水,可有效的清热解毒,缓解胃热。

    蒲公英虽好,但是四类人不宜喝!

    1、体寒的人,蒲公英对于热证,效果显著,一些寒症,也不适宜。

    2、过敏体质,如用蒲公英泡水喝,有人会出现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应立刻停止饮用,必要时,就医检查。

    3、慢性肠炎慎用,蒲公英,性质微寒,大量饮用,容易的导致腹泻等,因此,慢性肠炎者,要慎用。

    4、低血压慎用,蒲公英根茎,泡水喝,有一定的降压之效,所以,低血压者,要注意慎重。

    此外,牢记五个搭配,让养生效果事半功倍!

    1、蒲公英+山刺玫花

    女性,选择搭配山刺玫花,一起泡水喝,是不错的选择。

    山刺玫花,是一种野生的小玫瑰花,性质温和,可中和蒲公英的一部分寒性。

    并且,可理气解郁、活血散淤,对于改善乳腺增生,十分有益。

    很多人的乳腺增生,是由于气郁所致,也就是经常生气所致。

    经常用山刺玫花泡水,可疏肝解郁、理气,还能够温养人的心肝血脉,舒发体内郁气,起到镇静、抗抑郁的效果。

    此外,山刺玫花还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同样可以改善乳腺增生,对女性健康,大有益处。

    一起泡水喝,对于改善乳腺健康,十分有益,是不错的选择。

    2、蒲公英+白茉莉花

    取蒲公英叶、白茉莉花,按照4:1的比例,热水冲泡,静待3-5分钟,即可饮用。

    一方面,蒲公英,利尿排毒,去火消炎,对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皆有改善之效。

    另一方面,白茉莉花,芳香入脾,治辟秽治痢,解清虚火,去寒积,对于改善咽炎,也有不错的效果。

    二者搭配,对于吸烟者,排毒、改善咽喉不适,效果显著。

    3,蒲公英+黄皮

    蒲公英可泻胃火、消胃炎,现代研究表明,蒲公英可杀灭、抑制幽门螺杆菌,促进溃疡面愈合,停止疼痛,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有辅助治疗作用。

    黄皮,又称为陈皮,药食两用,含挥发油,可刺激胃肠道平滑肌,促进消化,排肠道积气,增强食欲。

    搭配在一起,养胃消炎,调理脾胃。

    4、蒲公英+玉米须

    这样搭配,泡水喝,利尿通淋,促排毒,效果尤佳。

    蒲公英,有“尿床草”之称,利尿通淋,促排毒,十分有益。

    玉米须,利尿消肿,有助于肾脏排毒,有益健康。

    这样搭配,对于利尿散石,给身体排毒,大有益处。

    5,蒲公英+苦丁

    蒲公英,具有保肝护肝、降脂作用,尤其适合血脂偏高者,两者搭配效果更佳。

    小叶苦丁中含有阿克苷,能促进去氧肾上腺素诱导的动脉收缩,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同时,对食高胆固醇诱发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有降低作用,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小,从而降低血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