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名人与垂虹:范成大与垂虹桥

 吴越尽说 2020-05-21
作者:陈志强


    南宋名臣、文学家范成大,居住在石湖,与原属吴江的越溪近在咫尺,而越溪在1951年前属吴江,此后才划归吴县(现吴中区)。吴江的方志上,记有一处古迹名绮川亭,明弘治《吴江志》所载“石湖山水图”中就有它的身影。该亭在莫舍村,范成大的别业之一,后人因以其名来给当地命名。吴江多本方志把范成大列为寓贤。

    范成大生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卒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字致能(现吴中区有致能大道),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六年(1170),作为泛使出使金国,不辱使命而还。淳熙五年(1178),升任参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资政殿大学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诗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便是代表作,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兴味盎然,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里。

    范成大大概是吴江寓贤的缘故吧,写吴江的书、诗、文颇多。诸如书籍有《松陵续集》等,诗有《渡太湖》《过平望》《村田乐府诗并序》《灯市行》《四时田园杂兴》《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等,文有《三高祠记》《吴江县新修主簿厅记》等。

    范成大对吴江第一名胜垂虹桥也情有独钟,他在其所著《骖鸾录》中记道:“石湖居士,以乾道壬辰十二月七日,发吴郡,帅(注:同率)广西,泊船姑苏馆。十四日,出盘门,大风雨,不行,泊赤门湾(注:苏州觅渡桥所在)。十五日,发赤门(注:苏州古八门之外的一座城门),早饭松江(注:吴淞江)。送客入臞庵(注:宋代王份归老处,在吴江东门外,文庙西侧)。夜登垂虹(注:垂虹桥),霜月满江,船不忍发,送者亦忘归,遂泊桥下。十六日,发垂虹,宿震泽。”

    就在此间,他写下了《垂虹》一诗,全诗为:“浪拍楼阑家枕流,天将奇胜慰悲秋。飞来玉塔横江卧,散作金鳞卷地浮。何处风烟寻祖武,此生功业记今游。长年剩看垂虹月,肯向鸥前说滞留。”诗中的“玉塔”,指垂虹桥东南堍的华严寺塔,其所在是华严寺,初建于南朝梁,后与相邻的宁境院合并,称为宁境华严讲寺,塔建于宋元祐四年(1089),为七级,高十三丈,形制方形,故亦名方塔。据载,此塔历经磨难,清康熙五年(1666),被雷击去一角。十六年后,又遭雷击,下四层的檐角、回廊被焚。后由平望人、翰林院检讨潘耒父子相继募修。咸丰十年(1860),华严寺遭兵燹而毁。宣统二年(1910),华严寺塔由于连遭风雨而倾圮。2004年,吴江市政府在垂虹桥北侧钓雪滩,易地重建华严塔,仍为方形,七层,高46.66米,与垂虹桥两端所遗桥孔、计成纪念馆和东侧的吴江文庙及南侧的盛家厍等组成“垂虹景区”。

    范成大还作有《过吴江》(一作《过松江》,吴江和松江均为吴淞江的古名)诗,在此诗中,他开头就写到了垂虹桥:“长虹斗起蛟龙穴,朱碧栏干夜明灭。”可见他的垂虹情结是颇深的。

    2020-05-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