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珠、真珠与真珠花菜

 369蓝田书院 2020-05-21

由某些贝类(如马氏珠母贝、三角帆蚌等)在一定外界条件刺激下,所分泌并形成与贝壳珍珠层相似的固体粒状物,因具有明亮艳丽的光泽,珍贵异常,故称“珍珠”。

珠状的东西,均可泛称为“珠”,如露珠、眼珠、泪珠、汗珠、玉珠、石珠、滚珠、算盘珠,等等。珍珠系动物所天然滋生,既是珍贵的装饰品,又可入药,且“珍”、“真”同音,故自古以来,珍珠亦称“真珠”。唐·贾岛《赠圆上人》诗有句曰:“一双童子浇红药,百八真珠贯綵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亦迳称之,其《介二·真珠》云:“真珠入厥阴肝经,故能安魂定魄,明目治聋。”这一称谓,潮语中亦一直保留,如带催眠曲性质的民谣《搈(fóng,潮音〈翁6〉,意为摇晃,轻拍怀抱中的孩子)啊搈》中有句:

担靴担浮浮,饲猪大过牛。大牛生马仔,马仔生真珠。真珠拢拢(潮音读〈罗翁3〉)圆,阿舍读书赴科期。

“大牛生马仔,马仔生真珠”,自然是匪夷所思的、绝无可能发生的事,但超越常理、只求协韵合辙且充满奇趣,正是民谣特别是儿歌的特色与魅力之所在,完全不用亦毫无必要在事理方面去较真。而歌谣中的“真珠”一词,正说明了潮人称珍珠为真珠,渊源久远。

珍珠既名贵又漂亮,所以很多不是“珠”的物事,亦多冠以“珍珠”、“真珠”之名。如玉米称“珍珠米”,嫩玉米称“珍珠笋”,美酒称“珍(真)珠红”……《诗话总龟后集·咏物》引宋·张师正《倦游录》曰:

真珠鸡,生夔峡山中,畜之甚驯,以其羽毛有白圆点,故号真珠鸡,又名吐绶鸡。

鸡可以“真珠”为名,菜亦可称为“真珠菜”。宋·宋祁《益部风物略记·真珠菜》云:

戎、泸等州有之,生水中石上,翠缕纤蔓,首贯珠。蜀人以蜜熬食之,或以醯煮,可行数千里不腐也。

无独有偶,潮汕一带亦有称“真珠花菜”者,每逢做猪血汤,必买一小扎作辅料,做成的汤,气味芳香,风韵独特,令人百食不厌。吴修仁先生《潮汕植物志》谓:

甜菜子。别名:白苞蒿、广东刘寄奴、真珠花菜、鸭脚艾……(潮汕)全区各地庭园栽培。全草药用,破血通经,活血去瘀。

原来,真珠花菜的学名是“甜菜子”,与青蒿、艾蒿、茵陈蒿等同属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纲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怪不得它有类似蒿、菊的特殊香气,与猪血合煮,既合味,又有通血、活血的功效。不过,这种长相有点像菊花叶的菜,为何会有一个“真珠花”的美名呢?

今年九月下旬,笔者应邀到潮安万峰山林场讲课。林场办公楼前有个宽敞的院子,院墙跟栽有不少花草,主人指着一段正开花的绿草丛介绍说:“这是真珠花菜。”我“哦”一声,不由得仔细地观看起来:黛绿的叶片,的确是平时吃猪血汤时见过的样子,不过要肥厚壮实些。叶丛中抽出一串串的细长枝条,上面点缀着一朵朵匀称的小白花。我顿时感悟过来:这花枝的形状,分明就是一串串用绿色的细绳系连起来的珍珠练!真珠花菜,真珠花菜,多贴切、多美妙、典丽的名称啊。当初的命名者,又咋能不令人由衷地钦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信然!

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