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月节食俗点滴

 挑燈看劍r7wtm5 2020-06-25

当地摊小食店、大小餐饮开始售卖粽子的时候,一年一度的“粽子节大赛”也就拉开了帷幕,各式粽子已经成为人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代表,几乎能想到的食物,都可以包进粽子里。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想要守护的“粽之味”,或许是家乡地道食材的味道,或许是妈妈手工精制的味道……。这些端午习俗,更多的是蕴含“修之身,其德乃真”的道理。因为道德修身文化是珍爱生命、感恩自然的文化,也是明德自省、明理重行的文化。

  “包粽子”潮汕话叫'缚粽',口头语称“粽子”为'粽',用来包粽的叶叫“粽叶”,用来缚粽的咸草叫“粽步'。(点击查看缚粽

'缚粽煠粽'讲究“成双成对”

    按乡下习俗,五月节前一天,各家各户开始缚粽,会缚雅粽的老婶啊姨可就忙了,帮东家过西家,邻里一片和谐热闹。这时也乐坏了孩子们,女孩用沙来缚粽,温和而亲切;男孩采来几根麻骨作扁担,挑着二掼假粽过家家,成熟而宽厚,这情景不亚青梅与竹马。

而缚粽煠粽有讲究:每个粽用2叶“粽叶”来包,“粽步'缚2圈、结成活结,成4角,状如心形。每8个或8对为一掼,下锅煠,同生同熟,是特有的煠粽习俗。

“八”是一个吉祥的数字,易经就是从八卦中推导出来的。《大戴礼记·本命》:八者,维纲也,谓八方四正四隅,故潮汕乡村有讲究'四对'或'四双'的习俗。

粽既“温和”又“包容“

和气致祥,乖气致戾。粽子的主料是糯米,温和且滋补,粽球所散发出的是一种“温和”。温和的人,一定待人亲切、进退有度,让人如沐春风,于是像糯米一样使人常吃、爱吃,而吃得开;温和的人,人前不躁,事上不乱,举手投足间皆体现着修养和涵养,不但让人受用,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别人,就像糯米一样滋补。《壶天录》中说:和气致祥,乖气致戾。做一个糯米般温和的人,吉祥。

   《淮南子》中说: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端午的粽子,的确有着这样的气质。粽的外面是粽叶,里面是粽馅,一“包”一“容”,呈现给我们的就是“包容”。粽叶是自然清新的,包容之心则是真诚的、热心的。粽球外形有点像一颗心,这颗心是千万颗熟透的糯米粒组成的,就像只有一个成熟而宽厚的人,才懂得包容。包容其实就是懂得让别人受益。就像粽子的存在,就是为了饱人的肚子、甜人的口、养人的身。

潮汕栀粽(点击查看)

潮汕传统粽品主要有“双拼粽”“咸肉粽”“豆仁粽”和“栀粽”,其中“栀粽”最为特色。

栀粽,也叫栀粿。源于唐代的“蜂蜜凉粽”,始于“烧尾宴”上的“赐绯含香”,即凉粽淋上蜂蜜而成,是一种理想的夏令食品。具有凉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点。

栀粽的制作关键是栀水的提炼:上山采集栀子(苦楝树、埔荆之类小灌木)的树枝,回来后将这些带有暗香的木料集中点火燃烧,直至烧成灰烬,将灰烬放置在一种竹制的筛子上,筛子下放置大木桶,再将烧开的滚水冲淋到灰烬上,淘过栀子木灰烬的开水就流进了大木桶里,呈略暗的金黄色,这就是制作栀粽的重要原料“栀水”了。栀子树本地俗称为“鸭脚木”,烧成灰烬经滚水烫淋后,化学成分经分解,产生出一种碱性物质,这就是“栀味”的浓香源头。

    事实上,栀粽和栀粿,还是有区别的。栀粿的主料是糯米粉,并按比例渗入栀水、食碱液(有的还加入茶水)混和,用纱布包裹装入竹箕炊熟而成。吃时用纱线或小刀切割成小片,揾糖粉吃。

栀粽的主料是糯米,糯米洗净后,放进装有栀水的缸里浸泡12小时,栀味才得以最大限度地渗入糯米里,包出来的粽子才具有浓烈独特的栀子花香。

栀粽呈棕色或茶色,是风味独特的潮汕小吃,一般在端午节食用。因为潮汕讲究“时节做时粿”和“时令防时病”,古代潮人世传五月为“恶月”,此时阴气萌生,毒瘴猖獗,时疫流行,故以“时粿”防“时病”。栀子有清热泻火,除烦解郁,主治胃中热气,泻三焦火,除时疾热,去热毒风等功效。

将栀子融入在粽子的制作上,使粽子这一节令食品增添了“食疗”的功能,提升了粽子的品位,成为有别于其他粽球的地方特色。飘香的栀粽,散发的是一种历史底蕴深厚的千载民俗人文精神的味道,蕴涵的是潮汕先民的一种逆境中求生存的精神,寄托了先民们不惧时疫、追求健康的朴素情结。至今仍激励着本土民众,注重健康、保护环境、传承民俗、弘扬文化。

“敨粽敨凉”有仪式

若提于手,乃韫灵陲荆山;如聚于盘,遂感魂临汩水。

敨,潮音读[偷2],把包着或卷着的东西打开。有解开、呼出、化解之意。

缚粽时,轻结赤绳,婉若前生宿会。敨粽时,手敨心敨,慢掀莹袡,翼如处子弱禁。敨之缓缓,不负沉吟。东坡曰:“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此为心敨,旷达之敨。结既倾心,敨亦旖旎。是一种珍爱生命、感恩自然的寄托。

    潮汕自古就有端午节敨凉除虫驱病的习俗。“珍珠花菜(猪血、猪肝等猪腹内)汤”是潮人五月节的“敨凉例汤”,民间传说食后可以清理肠胃中毛发杂碎等污秽之物,也叫“食清气”。

珍珠花菜,民间传统认为珍珠花菜在凉血解毒、祛湿明目等方面皆有裨益。旧时潮汕产妇坐月子,买不起大鱼大肉,煮个珍珠花菜鸡蛋汤,也算是食补。后来渐渐被广为种植,成为潮汕特有的一种菜蔬。至于猪血,孙中山《孙文学说·行易知难》的观点:“盖猪血所含之铁,为有机体之铁,较之无机体之炼化铁剂,尤为适宜人之身体。故猪血之为食品,有病之人食之固可以补身,而无病之人食之亦可以益体。”真珠花菜属野菜纤维比较粗偏涩,猪血又偏涩,所以要搭配猪肉猪骨汤来煮,加入猪肉增加油脂,汤清甘醇。

     真珠花菜搭配猪血是最传统也是最经典的吃法,嫩滑的猪血,粉而甘香的猪肝,鲜嫩的瘦肉,搭配有特殊草药香气的真珠花菜,汤水变得更加鲜美,汤中的猪腹内没了腥膻味,真珠花菜的苦涩也被中和,可谓“食疗良配”。最重要的是,这道汤品具有非常显著的清肺解毒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