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9岁的高庆奎之子高韵笙被誉为京剧“美猴王”

 cxag 2020-05-21

(来源: 壹度YIDU)

记者 李振文 

猴戏,是古老的中国表演艺术之一。尤其到了清代及之后,更是成为以《西游记》为蓝本的“悟空戏”的一个代称,深受民众喜爱。在中国戏曲的历史上,擅演“猴戏”者,名家辈出,但其中一位说来却与众不同——他有“国际猴”之誉,曾在上世纪50年代,将猴戏艺术带出国门,并为当时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贡献。他就是宁夏京剧团离退休干部、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高韵笙。

高韵笙在家中接受壹度文化记者采访↓↓↓

记者 李振文 摄

梨园世家,科班出身

初见高韵笙先生,颇有些惊讶。眼前已是89岁的高老,耳聪目明,身姿挺健,说起话来嗓音亢亮,中气十足,而且带着一丝舞台上的京韵之味。

这一点倒也不难想像。自幼学戏,且一生以此为业,在高韵笙身上,可谓戏曲即人生。

高韵笙出生于梨园世家,其父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高派老生的创始人高庆奎。9岁时,高韵笙即入北京富连成科班学戏,师从钱富川、王连平、刘喜益等人,而教他猴戏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叶盛章。

时至今日,高韵笙仍清楚记得自己12岁,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的情景。“就在北京前门广德楼,演得是《淮安府》,首场演出即受到老师表扬,演出结束后(老师)特地给我买了盘包子、一碗炒肝……”高老笑着回忆。

此后,《白水滩》、《蜈蚣岭》《林冲夜奔》……跟着老师,一出出学下来,一部部演出来。高韵笙的戏曲人生,从此拉开大幕。   

▲高韵笙扮演的美猴王。

 猴戏出国,大有作为

1948年,高韵笙到东北演出,解放军东北军区政治部胜利剧团,一眼看中了这位富连成“韵”字科的当家武生。于是,高韵笙成为一名光荣的部队文艺工作者。

1852年2月,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出访前苏联,回来路过沈阳,观看了一场当地安排的京剧演出,节目就是高韵笙主演的《水帘洞》。

“演出完后,周总理把我夸奖了一番,而且作了一些建议和指点。他说,从艺术上来讲,演美猴王,应当是猴学人,而不能是人学猴。他这一句话,就把人给点通了。这对我以后演猴,从表演、方法和思想处理上,都有了指导和方向。”高韵笙回忆说。

▲6岁时和父亲在一起。

1956年,成立不久的新中国,为了发展与北非及西亚国家的关系,派中国京剧四团到这些国家和地区演出,此时已调入该团的高韵笙,在出演的《闹龙宫》和《三岔口》剧目中担当主演。

“临出发前,周恩来总理语重心长地跟大家说,你们这次出去演出,交流艺术之外,还有个任务是帮咱们国家搞好外交。”高韵笙回忆道,“努力终于得到回报,这次出访演出,我们的艺术团给国家立了功。先是埃及当年即与中国正式建交,不久,埃及周边国家也纷纷和我们建立了外交关系。”

今年国庆期间央视对高韵笙的采访↓↓↓

响应号召,来到宁夏 

“作为当时出访的艺术团的一名成员,能为国家做出一点点贡献,我感到特别的自豪和满足……”回忆起1956年那段往事,高韵笙至今感动。

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折,发生在之后的1958年。这一年,令高韵笙终身难忘的有两件事。一是“上山下乡”赴唐山演出,“舞台就是乡村的土台子,上面铺一层苫布,也不知道下面哪里有坑哪里没坑。我演的是现代戏《智取威虎山》,翻打的时候,一崴,我觉得两腿一咣当,骨头坏了。赶紧回北京看,是半月板摔碎了!”

▲年轻时的高韵笙。

第二件便是来宁夏。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高韵笙所在的中国京剧四团被派往当地支援文化建设,成立宁夏京剧团。一声支宁号召,高韵笙毅然踏上西行的列车。“当时我的腿刚开完刀,只恢复了半年,还没完全好,我拄着棍儿就来宁夏了……”他回忆道。

“走了三天,刚到宁夏,一下火车傻眼了,就一个路基,连站台都没有。进了银川城,来到临时安顿的土坯房,进门后黑黑的,没有电灯,点煤油灯……”跟高韵笙一同前来的,还有妻子、两个孩子。人生,从此就在宁夏扎下根来。

宁夏京剧团当年训练的情景↓↓↓

教戏育人,艺者风范

1958年来宁后,高韵笙起初一年多时间还上台演出,之后就主要在宁夏京剧团从事学员教学工作。

生于梨园世家,自幼科班出身,高韵笙有着极其扎实的艺术功力。也只有具备这样的质素,才能去教学员。时至今日,还能在网络上看到一段拍摄于1959年,宁夏京剧团训练的珍贵视频。黑白影像中,一位位还是孩童的小学员们,做着整齐的戏曲动作;几位一脸认真的老师,在一旁手把手悉心教导。这其中,便有高韵笙。

屈指算来,这些视频中的孩童如今也已步入老年,他们中不乏戏曲界的佼佼者。而从1959年算起,高韵笙在京剧团至少带了三拨学生,桃李满门,这对宁夏戏曲艺术和人才的传承,影响深远。

1985年,高韵笙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却一直“退而不休”,对于时常会有的从全国各地专程前来,向他学习请教的人,他都会悉心指点,亲自示范。2016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推出特别节目《猴年话猴戏》,专程到银川采访了高韵笙先生,向观众介绍了这位享誉海内外的老艺术家的风采。   

如今,89岁的高老先生在银川的家中安享晚年。他笑着说:“60年前,我来到宁夏,带着妻子,两个孩子。现在,我们已是一个大家族了,光亲家就有四家了。60年,我在宁夏,挺好,挺知足!”

▲高韵笙在家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