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璇琮坑 2020-05-21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重宁寺在天宁寺的北面,与天宁寺处于同一轴线上,站在天宁寺的北门内,能看见隔着一条长征路的重宁寺山门。虽说能看见,但却走不到,因为人家天宁寺的北门不开。还得往南穿过天宁寺,从天宁寺的南门出去,再绕过天宁寺往北走,回到天宁寺的北门外,唉!就不知道方便一下游客。
  不过即便走到了重宁寺,也进不去,人家不开放。以前重宁寺是被扬州市曲艺团占着,后来听说扬州市要重修天宁寺,准备将曲艺团迁出,令吃了多少年闭门羹的访古爱好者们欢欣鼓舞。结果现在曲艺团的牌子好像是不在了,可仍然挂着扬州市文物考古队的牌子,仍然是“办公区域、谢绝入内”。但愿人家是还在修,修好了就会搬走。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扬州盐商为迎接乾隆的第六次南巡,以为其祝寿之名建造了重宁寺,乾隆赐名“万寿重宁寺”并赐匾额,现在重宁寺山门外的绿地内还能看到块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御书的“万寿重宁寺碑”,碑文中记录了万寿重宁寺一名的由来,即“清赐额曰万寿重宁寺,盖合万姓之寿以为寿,所以为万寿也;以下民之宁为宁,所以为重宁也”。乾隆第六次南巡时,没住天宁寺行宫,住在了重宁寺中。重宁寺的历史不长,但因奉皇帝所建,起步就比较高,规模、形制都较一般寺庙为胜,跻身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与扬州天宁寺并称“双宁”。只是好景不长,咸丰年间,重宁寺即毁于战火,现在仅存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昌阁)藏经楼、僧房等,为同治、光绪年间重建,我所看到的山门,即是天王殿。山门前没石狮子,原本重宁寺的石狮子现在在大明寺门前站岗呢。
  郑板桥馆在天宁寺内,之所以将其与重宁寺发在一篇博文中,是因为如果将重宁寺与郑板桥馆各单发一篇的话,篇幅都太短,而如果将郑板桥馆与天宁寺一起发,篇幅又长了点。之所以直接写成郑板桥馆,还是因为馆前面那两字比较敏感,添上就发不出来。扬州八怪中,郑板桥的确名气要比其他人大很多,说起扬州八怪,很多人都只知道一个郑板桥,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有个扬州八怪,但也知道有个郑板桥,他的竹子和难得糊涂深入人心。
  说起来重宁寺与扬州八怪也有渊源,重宁寺内原有壁画,就是扬州盐商们重金聘请扬州八怪中年纪最小的罗聘所绘,只是后来一并毁于战火。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淮左名都(扬州行)重宁寺与郑板桥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