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治“结直肠癌”

 恬淡闲适 2020-05-22

防治“结直肠癌”

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随之改变,鸡鸭鱼肉等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增多,加之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结直肠肿瘤高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值得引起关注。有专家曾预言:结直肠癌有望取代肺癌,成为新的癌症之王。中国已经进入结直肠癌高发地区的行列,该病症正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本期聚焦直肠癌的防治!

本期话题

防治“结直肠癌”

专家简介

防治“结直肠癌”

马祖胜

安徽静安中西医结合医院内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曾任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内三科科主任,肿瘤防治中心主任,肿瘤放射治疗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肿瘤内科临床诊疗工作,擅长消化内镜诊治和肿瘤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包括:腹腔灌注化疗药物辅助化疗、内镜下化疗粒子植入治疗、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治疗良恶性食管-胃吻合口狭窄、食管气管瘘等新的治疗技术以及其他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等内镜治疗手段、非静脉曲张以及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各种治疗、食管异物取出、内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术、肿瘤、息肉、隆起糜烂性胃炎微波及热电极消融治疗、上消化道狭窄微波松解扩张术、消化道肿瘤瘤体注射术等。并开展肿瘤化疗、放疗、热疗、姑息治疗、介入栓塞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等。

防治“结直肠癌”

防治“结直肠癌”

防治“结直肠癌”

1:在我国很多的患者,去医院检查时,已经是晚期,这主要是什么原因?高危人群有哪些?高危人群有哪些建议?

(1)导致结直肠癌高危险因素有哪些?

  • 得过癌前结肠息肉(腺瘤性息肉);

  • 直系亲属得过结直肠癌或癌前息肉(腺瘤);

  • 各种家族性遗传性结直肠癌病史;

  • 炎症性肠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

  • 长期饮酒、烧烤、腌渍、熏制食品,过多摄入红肉类、高脂肪类;

  • 长期坐位工作而又缺乏运动者。

(2)结直肠癌的危险人群主要以年龄区分:

40岁以上属于高危人群。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大便习惯改变,如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如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如黏液血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3)对于结直肠癌高危患者,建议日常应做到以下几点:

  • 40岁以上有症状的高危人群:若两周症状没有缓解,应及时做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检查,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

  • 50岁以上无症状的高危人群:每年接受1次粪便潜血试验检查,如果隐血试验呈阳性,则需加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4)结直肠癌有五个前兆:

  • 贫血

  • 大便习惯改变

  • 腹痛腹胀不适

  • 腹部肿块

  • 便血

(5)结直肠癌的防治建议:

  • 运动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 健康膳食平时多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 增加膳食补充剂适当增加膳食补充剂,如欧米伽-3、钙剂等。

  • 使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这类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或舒林酸,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同时还能预防肠癌,但具体使用量须咨询医生。

  • 戒烟戒酒

2:结直肠癌筛查是不是等于结肠镜检查呢?

(1)结直肠癌筛查:千万记住做肠镜检查!

(2)45~75岁:粪便免疫化学试验(每年);或高灵敏度愈创木脂粪便隐血试验(每年);或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每3年);结肠镜检查(每10年);或CT结肠成像(每5年);或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每5年)。非结肠镜筛查试验的所有阳性结果都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健康状况良好,预期寿命大于10年的成年人应继续筛查至75岁

(3)结直肠癌作为可开展大规模筛查的胃肠肿瘤,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鉴于此,美国大肠癌圆桌会议(USPSTF) 更新的建议则推荐 7 种不同的筛查手段:1.结肠镜检查、2.粪便隐血免疫化学检测 (FIT)、3.愈创木脂为试剂的粪便潜血实验 (gFOBT)、4.单纯乙状结肠镜检查、5.乙状结肠镜检查联合粪便隐血免疫化学测试、6.粪便隐血免疫化学检测 -DNA 检测(FIT-DNA)、7.CT 结肠镜检查。

3:结直肠癌会有哪些症状?

便血,腹痛,腹部肿瘤,贫血,肿瘤生长引起肠梗阻等表现,淋巴结转移的表现,血道播散引起的症状,腹腔播种引起的症状。出现上述的症状时应积极的就诊,并根据病情情况做相应的检查以确诊,并积极的治疗。

4:什么样的便血是直肠癌?它和痔疮有怎样的区别呢?

(1)直肠癌便血和痔疮便血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只要细心一些就能分辨出来:便血的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刚刚上过厕所后又有便意,但是却没有粪便排出来或者只能排出少量的粪便,并且伴有少量的粘液血便一起拍出来。

(2)直肠癌便血和内痔、混合痔都表现为大便带血,直肠癌容易被误诊为痔疮,延误患者的治疗。直肠癌便血多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的情况,而痔疮便血不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的现象,大便习惯改变多是排便频繁,排便不尽等。

(3)另外,直肠癌便血的数量并不是很多,而且颜色鲜红,通常这种便血并不会与粪便混在一起,而痔疮就不同了,一般痔疮便后出现鲜红色的血,多是大便或者是便纸上带血,有时候大便是干结的,如果用力过猛还会出现滴血的现象,不过几天后就会自行停止了。

5:结直肠癌切除手术,到底”微创手术'好 还是'开放手术'好?

(1)胃肠外科已进入了微创时代,显微外科时代。其实大家所关心的“切干净”就是我们专业所强调的“根治性”,而远期效果就是我们所关系的患者预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要“开干净”分为两个部分:病灶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廓清)。不同部位不同发展程度的肿瘤有各自不同的标准,但两者缺一不可。

(2)胃肠道肿瘤腹腔镜微创手术和传统的开腹手术手术切除范围和根治程度的要求是一致的,二者只是使用工具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差异。首先要强调的一点是,不是说“切干净”了肿瘤就治好了(不复发、不转移),预后如何,能不能治好由其生物学特性(肠癌就比胃癌的性质好很多)、分化程度(癌细胞恶性程度高不高)、发展程度(发现早晚)、随访(复查)及综合治疗(放化疗等)的情况等综合因素决定的。但是根治性的手术是改善预后(活多久)、判断预后的前提。

(3)现在多项国内外临床研究及实践已经证实,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根治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在远期效果: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 局部与远处复发率均无差异,但患者恢复更快,痛苦更小,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少。

6: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养护我们的肛肠,保护他们的健康?

(1)食物整体温度应该温和,过烫或过冷的食物进入胃肠后,会刺激胃肠黏膜,长期以往易引发肠胃病。热气腾腾的饭菜也最好是等不太烫的时候再吃,平时不要连续而且大量的饮用冷水或饮料。

(2)食物不要太硬。

(3)饮食中应该加大五谷杂粮、水果蔬菜、豆制品等素食的分量,平衡营养结构,

(4)日常饮食中保持清淡也能够很好地养护肠胃。

(5)要注意保持食材的新鲜,购买新鲜的食材,尽量做到现做现吃,吃不完要尽快放入冰箱,

7:人工智能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

(1)目前,国内外学者均对此做出了巨大努力。早在2017年,日本昭和大学最新研究显示人工智能(AI)能早期检测癌症,而且,来自日本横滨的一项研究表明,利用人工智能(AI)有望在结直肠良性肿瘤变成恶性之前就检测出结直肠癌。

(2)我国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系统基于在食管癌早期筛查中积累的经验,对上百万张结直肠肠镜图片数据进行学习训练,用于辅助临床医生诊断,降低漏检率。其中,我国“腾讯觅影”肿瘤实时检测技术可以实时检测出肠息肉位置并判断息肉性质;通过实时的视频检测分析,能够在100ms内完成AI诊断,并在视频中实时圈出肿瘤位置,方便医生在内镜操作过程中实时查看。

(3)据数据显示,AI技术对息肉定位敏感度达95.04%,特异度达99.07%,整体准确率达96.93%;结直肠癌判断敏感度达90.3%,特异度达98.3%,整体准确率达97.2%。人工智能下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系统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契机,有望更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