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节奏的快乐生活——初遊爱琴海

 东方梦图书馆 2020-05-22
在世界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大体上讲,古希腊文明与中华文明一样古老而灿烂。本报继续推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李洁教授的这篇文章,旨在倡导当下快节奏的生态环境中有意放慢自己的脚步,有益于身心健康。与作者今年2月在本报上谈“心灵健康”一文有契合之处,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理念。并且,本文作者试图将知性与美感,思考与文采融为一体,值得一读。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李洁     

“希腊是一片圣地。”

                              亨利·米勒         

 古希腊,她是西方哲学与数学,文学与艺术的摇篮,也是西方医学的源头,精神医学的发祥地。

古希腊,她是美学的源头,美人海伦的故乡,也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诞生地。

古希腊,作为欧洲文明的摇篮,汇聚了民主的思想,健硕的体魄和典雅的美感。

古希腊,无不让芸芸众生魂牵梦绕。就连德国大文豪与科学家哥德也从心底里说道:“首先要学习古希腊人,永远学习希腊人。”在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看来,法国人与生俱来的独特美感与雅典人相似。尤其是自“荷马时代”以降,聪慧的希腊人缔造了一个描述精神的词汇:psyche。迄今为止它依然扮演着当代精神医学(psychiatry)的词头。

数千年来,希腊,这片神奇的土地和岛屿,这片充满神话故事的国度,膜拜游览之人络绎不绝。尤其是作为人文学者或是精神科医生如果不去那探访她往日的辉煌,如果不去那领略她往日的哲思,如果不去那感悟镌刻在神庙中的格言:“认识你自己”,似乎会留下无限的遗憾。

01

2013 年6月16日凌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灯火通明,不少国际航班似乎比林中的小鸟提前了几个时辰纷纷渐次起飞,开始了每日的劳作。

我们一行十余人在“广之旅”导游的带领下乘坐卡塔尔航空公司的飞机从白云国际机场启程,披着朦胧月色飞越阿拉伯海,穿越波斯湾,抵达多哈国际机场。然后,我们暂憩片刻,再从多哈机场转乘。飞机划过天空,飞越地中海,飞向巴尔干半岛的最南端——雅典,数小时后飞机平稳降落在希腊雅典国际机场。

2013 年6月16日中午,雅典,天清气爽。

我们一下飞机,不顾十几个小时的空中颠簸与劳顿,经过希腊海关,携带行李,快步走出机场,在当地导游的陪同下乘车迅速穿过雅典闹市区,直奔希腊最著名的雅典卫城。

土黄色的雅典卫城坐落在千年陡峭的山丘之上,映衬着蓝色的苍穹,俯瞰着蓝色的大海。只可惜当年帕特农神庙中的雅典娜早已荡然无存。赫赫有名的神庙也在战火中残垣断壁,仿佛时刻向世人诉说着跌宕起伏的悠久历史。倒是矗立在旁边的厄勒忒奥神庙显得依旧典雅脱俗,在沧桑岁月中散发出不可名状的美感(图1)。在这座气势雄伟的卫城,我们依然可见年代久远的青葱翠绿的橄榄树,它象征着和平、顽强与希望。

图1  古希腊厄勒忒奥神庙

次日清晨,气爽神清。

我们从雅典出发乘着“海伦号”邮轮驶向基克拉泽斯群岛中,一个非常耀眼的小岛——米高诺斯岛(Mykonos)。平稳的船不快不慢驶向大海。在深蓝色的海面上时不时泛起翠绿般的印迹和白色的浪花,仿佛海洋女神拖着衣裙轻轻地掠过海面,护送着我们驶向茫茫无际 的大海。(图2)。

图2  湛蓝色的爱琴海

在船上,来自于黄土地上的我,面对着湛蓝色的爱琴海,顿时情不自禁地从心底里发出:

薄薄的雾,

轻轻的风,

吹拂着我的肉体,

激荡着我的灵性。

蔚蓝色的天,

湛蓝色的海,

水天一色。

美丽的海伦呦,

你在哪里?

黄河流域的后人啊,

想与你相会。

……

之后,带着这种梦幻般的期盼我们登上了米高诺斯岛。美丽的米岛,既有“白宝石”的称呼,又有“风车岛”的美誉。蔚蓝的天空、乳白色的小屋与肉色的人体被戏称为岛上的“三原色”。据说,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的纯情小说《挪威的森林》就是在这里起笔。相传,古希腊社会男性同性恋曾盛行一时。在这里我们依然可见gay的身影,多彩的米岛依旧是他们的乐土。如今同性恋(homosexuality)一词终于从精神医学的词典中消退了,文明在曲折中缓缓向前。这也表明了一位精神科医生不仅要懂得医学本身,还要知晓一定的世界历史文化。

我悠闲、慵懒地仰卧在黄色的沙滩上,享受着阳光的明媚,怀抱着淡淡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时而仰看海鸥自由地低空飞过,时而聆听海边浪花的拍打声,使略带悲观心境的我,感受到当下的人生是多么地快乐,多么地惬意。

此时此刻,阵阵海风夹杂着伊壁鸠鲁的快乐思想吹拂着我的心田。

02

什么是伊壁鸠鲁的快乐主张呢?

位于爱琴海东部的萨默斯岛,不仅是古希腊数学家、哲人毕达哥拉斯的诞生地,公元前341年,伊壁鸠鲁也降生于此。据说,伊壁鸠鲁从14岁起便开始研习哲学。18岁他来到雅典。35岁时伊壁鸠鲁在雅典的郊外创办了他的哲学学园,又称花园学派(school of garden)。要知道,在当时的古希腊盛行着各种学园,如柏拉图的学园(academy),亚里士多德的学园(lyceum)。他们在此讲学授徒、培养人才。后来,西方社会中的不少学术机构都沿袭了柏拉图的学园名称叫Academy。有趣的是,在伊壁鸠鲁的学园里具有形形色色的人,甚至包含妇女和奴隶,但“伊壁鸠鲁的花园”却充满着友谊。

作为古希腊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哲学家,伊壁鸠鲁不仅修正和发扬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说,更重要的是,他在先哲们的基础上提出了快乐伦理说。在“花园学校”的入口处赫然写道:“陌生人,你将会在此留下,因为我们这里最高的善乃是快乐……这个花园并没有刺激你的欲望,反而消解你的欲望。”

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认为,人间一切活动皆以善为目的,而幸福(happiness)则是人生的最高之善。在伊壁鸠鲁看来,哪里有快乐,哪里就有幸福。他倡导的“快乐论”(hedonism),是一种拥有“理智、美好和正义”的快乐生活。伊壁鸠鲁认为,追求幸福便是追求快乐,而快乐绝非那种沉溺于口腹之欲,满足于声色犬马的“享乐主义”。伊壁鸠鲁的人生快乐,就是一种抵达身体无痛苦、精神无烦恼的宁静状态(ataraxia)。

当然,伊壁鸠鲁除了谈论快乐和幸福的话题外,还直面死亡这个严肃的命题。与其前辈大哲人柏拉图不同,在伊壁鸠鲁看来,人死如灯灭,并无转世灵魂可言。于是,人死后没有了一切感知,也就无所畏惧面临的死亡。这样,他为那些不相信天国之人,找到了不害怕死亡的理由。相传,伊壁鸠鲁一生都遭受着疾病的折磨,甚至在他的晚年常常忍受着“肾结石”带来的阵阵痛苦,“但他学会了以极大的勇气去承当它。”5并用心灵上的快乐来减轻他肉体上的痛苦。这也让我时不时告诉我的患者,要有适当耐受幻觉和妄想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伊壁鸠鲁让世人追求的是当下的快乐生活。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古希腊神话中阿基琉斯在阴间里的一句话:我宁愿做世俗中的仆人,也不愿做地府里的主人。这又让我联想起了14世纪一位苏格兰骑士和英雄威廉·华莱士的名言:“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认真活过。”

的确,在这纷扰喧嚣的人世间,我们不光要活着,并且要快乐地活着。我们有意要寻找一片宁静之地,安住我们焦躁的内心。

此时此刻,而我在那点缀着绿树红花,映衬着白墙蓝窗的米岛上,惬意地、慢节奏地享受着地中海的阳光……

一个精神科医生在疗愈别人的同时,也要懂得抚慰自己。

03

2013 年6月18日下午,我们又开始了惯常的“跳岛”游,从米岛乘船驶向基克拉泽斯群岛最南边中的另一个岛屿——圣托里尼岛(Santorini),简称圣岛,是爱琴海众岛中颇负盛名的岛屿。

2013 年6月19日上午,圣岛的首府。

我闲庭信步在圣岛的菲拉(Fira)镇的羊肠小道上,希腊人片断的哲思启迪着我平日里僵化的思考。悠闲的时光让我坐在一个露天小酒吧,遥望着深蓝色爱琴海中的点点“白帆”(游艇),慢慢品尝着浓郁而量少的“希腊咖啡”,独自沉醉在蓝白相间的世界里(图3)……其实,这世界何止是蓝白相间呢?窃以为,它是一个生死相伴的世界,是一个香气与腐臭混杂的世界,也是一个欢喜有加却又欲哭无泪的世界。

图3  圣托里尼火山岛

圣岛的傍晚。

黄昏中的圣岛似乎永远处在一种神圣而又神秘的美妙时刻。

我们在当地导游年轻小伙的带领下,在伴随着具有浓郁地中海风情的音乐声中,驱车驶向圣托里尼岛的北边:伊亚(Oia)小镇,它高贵地盘踞在峭壁巉岩上,在此可以欣赏到圣岛最著名的日落美景。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朝圣者期盼着雄浑的太阳落山,静静地等待着黄中带白的火球慢慢西沉的美妙时刻。我也如众人一样在那高低不等的悬崖边,默默等待着黄昏与入夜的交接时刻。当雄浑的“太阳神”披着万道霞光渐渐地、渐渐地坠入了爱琴海(图4),人们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以示由衷的敬意。那是一种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喜悦。那种片刻的神秘喜悦让人们难以忘怀。仿佛刹那间,天与海,神与人,白昼与夜晚融为一体。于是,随着夜幕渐渐降临,欢快的“酒神”狄奥尼索斯粉墨登场了,开始了高歌欢舞的夜晚……

图4  西方世界的落日

其实,圣托里尼岛的正式名称为锡拉岛。不过,人们还是爱叫它的别名——圣托里尼岛,这是多么富有亲切的浪漫气息。

圣岛,这个坐落在蓝色大海上的火山岛,不仅是古希腊大哲人柏拉图那笔下的富庶之国,仿佛还以它那既平静又火热的个性,迎接着全世界文艺爱好者、旅游达人、富商巨贾、摄影师乃至新婚情侣的探访与度假。圣岛,永远存留在一些人的心目中。

04

为期8天的希腊度假就这样不依不舍地结束了。我在半醉半醒中飞回广州,但时不时还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想起那值得回味的古希腊。

在世界民族之林,古希腊人不仅拥有“热爱理性、热爱生活、喜欢思考、喜欢运动”6的禀赋,还抱有注重健康的观念。当时希腊人对抒情诗人西蒙尼德斯极为尊崇。他不但以诗歌著称,“他的言论被人视为至宝”。7而在西蒙尼德斯的心目中:拥有健康,高贵的品格,因劳作而收获的财富,以及与好友度过的青年时代渐次排开。8可见健康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也是何等重要。当然,在健康中哲学家柏拉图则进一步强调了人的良好精神状态:“智力好”与“品格好”,9也就是属于当下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的范畴了。显然,古希腊人又极具眼光地开启了心理健康的滥觞。

古希腊——缔造了影响人类持续发展的灿烂文明。在那里,科学与神话交汇;在那里,医学与人文融合;在那里,理性与美感兼具。

但愿让古希腊人的健康、博学与美感融入到你我的血脉之中。正如英国年轻诗人雪莱说道:“我们都是希腊人”。

参考文献

(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