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提醒:湿气的“死对头”被发现,不是生...

 青叶汪海 2020-05-22
中医提醒:湿气的“死对头”被发现,不是生姜,平时敞开吃,湿气全跑光!


湿气对于南方的朋友的来说并不陌生,然而,现在进入夏季,不仅南方的朋友,北方的朋友也应该注意。

很多人会说,夏天天热,太阳那么大,湿气应该被'晒'了没了呀,有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

夏季,是湿气的高发季节,因夏季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时候,再加上天气炎热,整天待在空调屋内,很容易被湿邪入侵。


【湿气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1、外湿

外部湿气多是气候因素,沿海城市,梅雨季节等,还有洗澡时水分擦拭不干净,空调屋内呆的时间较多等等。

2、内湿

内部湿气主要是因为脾虚,脾胃虚弱后,不能够运化吃进体内的食物,就会在体内堆积,慢慢的形成湿气。而,湿气又会加重脾虚,形成恶性循环。


【湿气重不重,看身体的15个信号】

1、看头发:头发油、头屑多
2、看牙齿:牙齿黄、无光泽
3、看脸色:脸晦暗、脸冒油

4、看嘴巴:有口臭、口泛酸
5、看眼睛:黑眼圈、眼袋大
6、看皮肤:皮肤油、长粉刺

7、看二便:大便粘、小便浑
8、看肚子:肚子大、水桶腰
9、看吃饭:食欲差、不消化

10、看状态:昏昏欲睡、乏力
11、看关节:关节疼痛、腰酸
12、看睡眠:睡不醒、流口水

13、看妇科:白带异味、瘙痒
14、看嗓子:嗓子不利、痰多
15、看四肢:手脚发热、出汗


【湿气重,对身体有7害】

第一害
容易引起鼻炎,会出现鼻塞、打喷嚏、头晕、头痛、嗅觉下降、记忆力减退、失眠等不适症状,导致鼻子不通气。

第二害
容易引起脂肪肝,出现下肢水肿、食欲不振、发热、右上腹剧痛痛等不适症状。

第三害
会引起高血压,经常出现胸闷、气短、疲倦、乏力、失眠多梦、咳嗽、呕吐等不适症状。

第四害
容易伤害关节,湿气进入关节,与“寒”相遇,会形成寒湿,是引发炎症,导致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

第五害
容易得女性疾病,导致月经不调,月经少还痛经,白带增多还有异味,易感染诱惑Y道炎等。

第六害
影响排泄,湿气过重,会造成“湿气黏肠”,大便次数增多,且有拉不干净的感觉。

第七害
身体容易浮肿肥胖,湿气入皮下,会影响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脂肪燃烧效率,从而导致肥胖。过多的湿气滞留在体内,加重脾运化水湿的负担,就像马车超载一样,有时甚至会影响肾的利尿功能,严重的可继发全身浮肿。
【怎样调节体内的湿气?】

中医认为脾是运化水湿的,脾脏受伤,体内的水湿就会失调,无法及时运化,堆积在身体,就出现了“湿”的症状。都说“十病九湿”,趁着夏季养脾祛湿,不仅祛湿同时也可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说到除湿,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拔火罐。花钱不说,一不小心还会烫伤皮肤引发感染,痛的人嗷嗷直叫!简直是花钱买罪受!

《黄帝内经》认为:脾主运化,根除湿气,关键在脾脏。所以湿气侵体,需以健胃养胃、利水渗湿为主。脾胃好了,人体自身的排湿能力自然就变强了!

在众多食疗方法中,红豆、薏米仁这两种食材祛湿解毒、健脾养胃功效早已被知名中医药学者验证,并广为流传至今!

1.药食佳品“赤小豆”,是《本草纲目》中健脾养胃的、祛湿清热的一把好手!

2.《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的薏米仁,味甘微寒,利水消肿、健脾祛湿,久服能够“轻身益气”!

这2种药材放在一起药效奇佳,想祛湿更快的话,不妨配合一些利脾胃的其他食材,如茯苓、淡竹叶、栀子、陈皮、甘草、大麦等等,利湿同时健脾益气。脾气足了,湿气就弱了。

3.甘草:性温,养胃健脾,护肝补脑

4.栀子:寒性,消肿护肝、利胆止血

5.茯苓:性平,静心、健脾利湿

如果湿气比较严重,这个配方应坚持每天起床喝一次,情况改善后可以改为2-3天一次,坚持1个月症状就会得到很好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