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直男名相,无趣、低情商的表面下竟有细腻的风雅

 响品有约 2020-05-22

陆羽的《茶经》说“水为万茶之母”,由此可见古人对于泡茶的水是相当讲究的。

这么说,武侠小说中,动辄就可以凭一杯茶来识味辨水是真的了?

小说中所说的是不是真的,小约不知道,不过历史上真有人可以识茶辨水。说出来或许会让你意外,这个人就是在北宋时期忙着变法的工作狂王安石。

呃,这个答案估计会让一些朋友比较吃惊。这还是那个为了变法奋斗一生,脱离低级趣味,无聊无趣到连自己的夫人都嫌弃的王安石么?

反正他情商低小约听过,不近女色小约也听过,甚至北宋的官场上还盛传,请王安石吃饭是最让人尴尬的事情,因为这个一丝不苟的人上宴席,从来只会一股脑地吃自己面前的菜,话都懒得多说一句……

但是这个严肃的饭局终结者,居然对茶水有着惊人的天赋。说起这个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则是王安石的老冤家苏轼。

常言道,不是冤家不聚头,而王安石和苏东坡这两个相爱相杀的政敌正是如此。说他们是政敌吧,偏偏两个人在文学上却往往惺惺相惜;可是说他们是同好好友吧,偏偏两人在官场上常常因政见不合,互怼互撕。不过,好歹工作上再怎么不痛快,两人的职业操守还是有的。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么一个神奇的现象。

这两个人在官场上再怎么闹得不可开交,回家脱了官服却依旧可以对对方的文学造诣不吝赞誉。所以当王安石退休回家后,苏轼倒是羡慕起人家的清闲日子了,于是两人竟成了朋友,还相谈甚欢。

所以今天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王安石罢相之后。苏轼在调往汝州时,曾专程拐去拜访这位老朋友。两人在江宁的渡口通宵煮茶和诗,尽兴畅谈。临分别时,王安石拜托苏轼帮他带一壶瞿塘中峡的水。

原来王安石早年扑身工作,落下了痰火之症。虽常年服药,却难以根治,于是太医为他开了一个方子,需要用长江中峡的水煎阳羡茶服用。对王安石来说,这茶好得,就是水难取,这下苏轼动身下黄州,正好嘱咐他帮忙取一壶。

既然好友求助,苏轼自然一口答应。只是苏轼这人一向随性,偏偏这重阳过后,秋水正是奔涌的时节,船一入瞿塘峡就舟行千里。等苏轼从两岸风光中回神的时候,船已经到了下峡。苏轼心想,一江之水又能有什么区别,随意取了一坛江水就送往王安石家。

苏轼见王安石问起水的来历,本想糊弄过去。只是没想到王安石太厉害了,只是烧水投茶一饮就尝出了这是下峡的水。这回苏轼真是心服口服了,连忙请教王安石要如何分辨。

王安石说:“瞿塘峡上游的水流太急了,因此泡茶水汽太浓;可是下游的水势又太过缓了,煎茶出味太慢;唯有那中游的水不急不缓,沏茶出味正好。可是刚刚这泡茶 ,煎了半天茶色方出,显然是缓流的下峡水了。”

这一番解释下来,连苏轼都忍不住点了个大大的赞。

看完故事,小约不禁估摸着,年轻时一心扑事业的王安石,估计老来将那闲暇时间都放在品茶识水的技能上了吧。

看来,工作狂王安石也并不是真无聊无趣,不过是拼事业的时候一心工作罢了,老来得闲便专心自己的兴趣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战国   庄周《庄子·山木》

说起宋朝人对喝茶的讲究,主要有三点:

1、泡茶的水,必须是活水

2、喝茶的杯,必须是建盏

3、泡的茶,必须是新茶

有了活水美器新茶之后,那么一杯茶被泡出来后,需要讲究的就是:

1、汤色要纯白

2、汤花要鲜白均匀细腻

3、香气要“馨香四达”

4,味道必须“香甘重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