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最重要、最基础三十个症状之28:汗漏不止 首先说,“汗漏不止”这个症状,也是指的汗出。“汗出”这个症状,我们己经学习过了。大家可以参看如下头条短文: 伤寒论最重要、最基础三十个症状解释之4:汗出 伤寒论最重要、最基础三十个症状解释之4:汗出在伤寒论中,论及汗的条文非常多。以出汗的类别分,有自汗、盗汗、战汗等。以出汗部位分,有头汗、手足汗等。以出汗程度分,有微汗、大汗、漏汗等。以汗的颜色分,有黄汗、白汗等。不仅如此,还把汗出与不汗出,汗多与汗少,作为诊断疾病和推断预后的依据。今天我 再说这个症状的用词,并不是伤寒论中的原用词汇。 这个症状出自伤寒论第20条: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后世研究伤寒论者,遂称之为“漏汗”,或者“汗漏不止”。 此方证的实质为证加药,即:病人本为桂枝汤证,再出现了附子药证,所以用桂枝加附子汤来治疗。 简单解释一下此条文意义: 在医者看来,病人患的是“太阳病”,于是用了“发汗”的发方法来治疗。至于用的是麻黄汤,还是桂枝汤,或者葛根汤,没说。虽然从方证来说,方向没错。但由于某些原因,没有治好,反而出现了一些不应该出现的新的症状,也就是“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为什么出现了“漏汗”?由于发汗不当,里阳受损,里虚不能固表,所以导致汗之“遂漏不止”。这里的漏,和全身出汗不一样,是局部的一点一点的漏汗。全身汗出是表热,局部漏汗是里寒。是由于里部阳虚而不能固表,所以要加附子,来温阳固表。 更多有关中医药经方的视频,请观看—— 网页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