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气重:脾肾两助丸

 图书 馆员 2020-05-21

中医把齿痕舌,大便不成形的原因归结为体内湿气重。起床发晕、舌头发白、疲乏无力、大便溏稀是湿气的典型症状。

湿气是中医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湿邪是六邪之首,正所谓“一湿不除百病生”,湿气对人体伤害非常大。
湿气多发时节为夏秋之交,此时热而多雨,很多人一觉醒来,湿气加重了,所以会明显感觉身体出现很多不适。

一、为何湿气会造成诸多不适

中医认为,湿气重是由于水谷精微物质不能正常转化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又作为新的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

1、湿气在内侵犯肝、脾、肺、肾、胃

湿气在内首先会侵犯脾胃,然后停留在肾,继而湿气会侵犯心肺,同时,湿气下侵肝、胆、膀胱、五脏六腑,无一能幸免。
湿气会伤害人体的五脏六腑,最常见的有:肝有湿,脾有湿,肺有湿,肾有湿,胃有湿。五脏六腑被湿气侵害,外在就会表现出种种不适。

湿气停留在哪里,身体就会以某一种症状表现出来,例如湿气在肝胆,就会出现口干口苦;湿气困脾就会出现舌苔黄腻;湿气在胃,就会出现消化不良,胃脘痛等等。

2、湿气在外侵犯皮肤、关节、影响容貌湿气在外,溢于肌表,引起皮肤,头面、四肢种种不适。会表现为脸色晦暗,头脸油腻,皮肤粗糙,长期皮肤瘙痒,毛孔粗大,长斑长痘。湿气对皮肤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半数的皮肤疾病都与湿气息息相关。其中以慢性荨麻疹,湿疹,脚气脚癣最为常见。湿气停留在关节,会感觉关节隐隐作痛,一到阴雨天气,痛感会愈发明显。其严重后果可能是风湿关节炎。二、祛湿气方法湿气对内会伤害人的五脏六腑,在外会表现出诸多表症,要想真正的祛除体内的湿气,那么就必须同时清除脾、胃、肾、肺、肝胆内的湿气,针对湿气引发的一些表症同时用药,只有这样,湿气才会清除的彻彻底底。脾肾双补汤 处方桑寄生30克,玉米须30克,生龙骨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首乌24克,川芎9克,淫羊藿9克,杜仲9克。功能主治平肝滋肾潜阳。主肾阴阳两虚。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邓铁涛方脾肾双补丸 处方人参(去芦)500克 莲肉(去心,每粒分作八小块,炒黄)500克 菟丝子(如法研细末)750克 五味子(蜜蒸,烘干)750克 山茱萸肉(拣鲜红肉厚者,去核,烘干)500克 真怀山药(炒黄)500克 车前子(米泔淘净,炒)360克 肉豆蔻300克 橘红180克 砂仁180克(炒,最后入)巴戟天360克(甘草汁煮,去骨)补骨脂(圆而黑色者佳,盐水拌炒,研末)50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脾肾两亏,阴阳不固,以致虚寒飧泄,腹痛泻痢,食少神倦者。用法用量每次15克,空腹时服之。如虚而有火或火盛肺热者,去人参、肉豆蔻、巴戟天、补骨脂。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羊肉、羊血。

摘录《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

祛湿名方:脾肾两助丸 人参、白术、茯苓、甘补气;
熟地、白芍、川芎、当归补血,

外加鸡内金、山药、黄芪,益气养血,健补脾胃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理气化痰

款冬花、麦冬、川贝母养阴生津

人参、白术、干姜、甘草温中散寒

熟地黄、酒萸肉、当归、山药、茯苓、泽泻滋补肾精

锁阳、肉苁蓉、补骨脂、杜仲、小茴香、牛膝温阳散寒固精

振东制药“脾肾两助丸”以药(山药、杜仲)为药引,且为双药引,对疾病的治疗从本治起,从根头治起,靶向式作用于疾病的原发部位(脾和肾),让药力不走冤枉路,不绕弯子,集中药力,直攻目标。

脾肾两助丸
功能:健脾益气,滋补肝肾。
主治:用于脾肾虚弱而致的肢体倦怠,气虚无力,不思饮食,胃脘痞闷,腰痛腰困,腿膝疲软,梦遗滑精,头晕耳鸣。?
用法与用量:用淡盐水送服。一次l丸,一日2次。

脾肾两助丸,又称霸王丹,主要功效是健脾益气,滋补肝肾,补肾强身,大补元气。因为这个药物可以同时补脾和肾,属于大补的药物

用药期间忌油腻性食物,外感或湿热内盛者尽量不要使用,本品最好是在饭前服用

你是痰湿体质吗?如何健脾祛湿排毒?

痰是人体水液代谢出现故障的产物,它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其中又与脾关系最密切,所以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脾不留湿不生痰”之说。而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别走于足太阴脾经,可以同时治疗脾胃二经上的疾患,所以,按摩这个穴位就能健脾和胃,使湿痰自化。其实自古以来丰隆穴就被历代医家奉为祛痰至宝,但凡与痰有关的病症都会选择丰隆穴来治疗。按摩的时候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补脾益气、祛痰止咳。

“鱼生火,肉生痰。”肉吃多了,尤其是猪肉吃多了,是很容易生痰的,所以痰多的朋友应减少自己的食肉量,多吃些清淡的食品才行。

平和体质的人舌苔舌象健康红润、薄薄白苔。那痰湿体质表现在舌苔上会是什么样子呢?大家看下面的第三张图舌苔白、腻、厚且有齿印,是典型的痰湿体质的人的舌象,痰湿体质的人常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有的人痰多、容易困倦、舌体胖大,舌苔白腻且大多数人有齿痕,齿痕就是因为舌体肥大压迫到了牙齿形成的。

由脾虚、痰湿、淤堵导致的三高、心脑血管等问题的朋友们更应该注意活血化淤,健脾祛祛湿。

痰湿体质自测法:

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 睡觉流口水,口臭、身体有异味 浑身无力,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 机能衰退,对房事不感兴趣,质量不高 睡觉打呼噜,痰多,咳嗽 如果您具备以上3条,加上舌苔有白厚腻的表现,就是属于痰湿体质!

广东地处岭南,全年有3/4的时间,都是湿热气候。人体的阳气,和太阳一样,如果我们自身阳气足,即使有湿气,也能它蒸发掉。如果阳气不足,湿气就无法被排出去。时间久了,湿气就会变成痰样的一些粘浊物质,堆积在五脏六腑或关节处,阻塞经络,变成痰湿。 

长那种能挤得出脓包的痘痘是一种。痘痘其实是体内的痰浊,随血液在周身流动,由于头面没有排毒的出口,只好从皮肤里拱出来了,在脸上形成痘痘。

面色黄暗、肉松是一种。痰湿的人一定脾阳虚,脾主肌肉,痰湿重先会变成黄脸婆,然后变黑。这种人肉一定是松松的。 

眼袋大黑眼圈是一种。

因为脾负责运化水湿痰饮,所以可以这么说:常年湿气重的朋友,一定是脾阳虚。 痰湿状态久了,会引起肾气虚,肾阳不足,肾水制不住火,所以也会发虚火,出现很难受的上火症状。 一旦湿重引起上火症状,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消火的凉茶,或者清热祛湿的汤。 大家如果有心研究一下市面上各类祛湿汤的配方就知道,大部分祛湿汤是以寒凉的思路来祛湿的,也就是说这些汤偶尔喝一下可能有效,但喝久了是会伤脾阳的。它不能提升阳气,长久以来只会让身体越来越湿。痰湿的人祛湿同时一定要健脾,补脾阳。 如何健脾?

调脾胃、补中气的方子大家不防一试,总共八味成份:山药、人参、茯苓、薏米、莲子、芡实、鸡内金、低聚糖。完全属于食疗的范畴,所有材料都是可以熬粥喝的,我来给大家解一解: 山药健脾胃,主调和,同时降肺金,升肾阳。它调的是枢纽,是为君药; 人参大补元气,补土除湿,调和阴阳。

《本草新编》说人参:可升可降,阳中有限,无毒。及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也。从中医经络上说,所有的中药,都入一两条经络,唯独人参是”无经不到”,所以人参在这个方子里起了个和稀泥的作用,主调和,是山药绝佳的助手,为臣药; 

芡实炒过以后性温,补肾精,助脾气之升,收涩固本,培肝养气。管的是从肺到肾,再到肝,先降后升的这一段;

茯苓健脾,升肝阳、降心火,补肺金。在这个圈里,管的是从肝到心,再从心到肺的一段; 薏米健脾除湿,主降,调的是从心到肺,再到肾的那一段; 

莲子(带芯)益肾固精、补脾止泻、养心安神,加强薏米的作用,又着重于清心火,管的也是降的那一段; 

鸡内金最能开胃气,同山药、人参一起居中调和,在中央起到枢纽作用; 低聚糖不是中药,而是一种现代化的营养素,它的功能机理比较复杂,我们放在后面专门开一牙小节来说它。 

有君有臣、有主有次,芡实、茯苓、莲子、薏米各司其职,调理了心、肝、肺、肾,大补元气,兼顾阴阳,再加上鸡内金开胃气。壮生机,整个方子功能就很全面了。 

遵照黄元御“四象汤”原意,根据现代人的体质和疾病特点调整修改,以传统煎煮工艺提取,精制而成的“平安糊”效果、口味都非常好,适宜作为日常养生早餐和治疗各种疾病的辅助。

脸肿、眼肿、脚肿、腿肿、肚子肿、内脏肿……快来看你的水肿是什么病?

水肿是有大量的体液潴留,导致局部或全身皮肤出现肿胀。肾病患者的水肿,首先出现的是面部和下肢,随着病情发展,水肿波及全身。

我们先来看面部水肿。

脸肿、眼皮肿,这叫「肾炎性水肿」。

可以简单把我们人类想象成一个口袋。平时喝水就是往口袋里灌水,排尿就是把口袋里的水往外倒,喝水和排尿这两个行为维持着我们人这个口袋的水平衡,健康人喝水多了排尿就多,喝少了排尿也少。

现在问题来了:假如这个口袋光进水不出水会变成什么样?

答案显而易见,口袋会被撑鼓。这就是肾炎性水肿——颜面部水肿的发生机制。

这种水肿是由于肾排水过少,体内水潴留过多,引起血管内的水向血管外渗出。像这种情况,水会流向哪里?当然是往压力低的地方流。

而我们人体皮肤组织哪的压力最低?

1.有“洞”的地方压力低;

2.皮薄(肌肉少)的地方压力低。

而颜面刚好符合这两条,所以这种水肿先肿脸:

脸肿、眼肿、脚肿、腿肿、肚子肿、内脏肿……快来看你的水肿是什么病?

眼睑(眼皮)水肿,因为这种水肿是“撑”出来的,所以血压经常会高,医生经常会让这类水肿患者测血压。

接着看腿肿,这叫「肾病性水肿」

这种水肿,多见于肾病综合征。

我们肾病患者尿出来的白蛋白,这货在血液里属于「干货」——可以吸水。

当肾脏生病,大量白蛋白随尿丢失,血管内白蛋白减少,干货减少,就吸不住水了。血管内的水,就跑到了血管外造成水肿。

这种时候,哪里的血管流动最费劲(对抗重力),哪里就越肿得厉害。

因为脚部血管的水,向上流回心脏太困难,所以很多人是先肿脚,再肿腿。

脸肿、眼肿、脚肿、腿肿、肚子肿、内脏肿……快来看你的水肿是什么病?

腿肿像这样,医生一按会有一个坑

腿肿的病人都有个体会,也经常会问医生:

“我早上不怎么腿肿,下午这腿就肿起来了,是怎么回事?”

医生管这叫做「晨轻暮重」:早上卧床刚起,水还都在后背、腰臀部,下肢和足部不明显;直立行走一段时间后,水就到腿上了。

这种水肿与肾炎综合征导致的脸肿正好相反,它的血管是“瘪”的,所以,肾病综合征里就没有高血压这一条。

再来看内脏肿、全身肿

水肿刚开始时,是眼睑、面部;或是足部、腿部。

随着病情发展,水肿会波及全身,并出现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纵隔积液,也可出现肺水肿,以及阴囊水肿、阴唇水肿。

腹水:

脸肿、眼肿、脚肿、腿肿、肚子肿、内脏肿……快来看你的水肿是什么病?

胸腔积液(胸腔置管术):

脸肿、眼肿、脚肿、腿肿、肚子肿、内脏肿……快来看你的水肿是什么病?

阴囊、阴唇水肿:

抱歉,开太快翻车了……

似半透明气球状。修车继续。

全身性的水肿,需要及时控制住,比如胸腔积液,超过0.5L会感觉胸闷;积液进一步增大会导致无法平躺、呼吸困难。

腹水,会增大腹压,引起静脉淤血,加剧肝肾细胞坏死;更易引发感染,增加肾衰竭风险。

长时间心包积液会发展为慢性心包积液,量大时有可能导致心包填塞,甚至导致死亡。

肺水肿会导致极度呼吸困难,严重时会休克甚至死亡。

水肿这个症状,多数患者在脸肿和腿肿阶段就可以控制住(只是送到我这的患者很多是没控制住的-_-#)。正确治疗,不会发生全身水肿甚至病危。

凡是病危的肾病患者(尿毒症除外),肯定是治疗不规范,有时是医生的锅,有时也是患者的锅。

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的关键:钠——水平衡

很多老慢病患者伴有肾虚、高血压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肾病,最重都会倒在肾衰竭发作上。请关注以下慢性肾衰竭的早期症状:口有尿味,消化道出血;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麻木及痒痛式的"不安宁腿"综合征,并可有嗅觉异常,排尿困难;出现心包积液,甚至发生心包填塞;易继发各种感染;出现水肿或脱水,手足抽搐。
  身体内的钠-水平衡失调是肾衰竭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调理钠--水平衡,可以有效缓解肾衰竭的恶化。
  钠、水平衡失调的治疗方法:口有尿味,但是没有水肿的患者,不需禁盐,低盐就可以了。有四肢麻木和水肿者,应限制盐和水的摄入。如水肿较重并出现排尿困难,应利尿治疗。心包积液患者还可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改善肾血流量,促进尿素氮排出。
  中医认为肾主管全身水液循环,通过温补肾阳可以有效改善水-钠平衡,可以使用中药药膏,通过温补肾阳来改善肾脏功能。对于很多肾虚、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应该尽早通过中药温补肾脏,不要等到钠、水平衡失调严重后,进行透析治疗。

肾有问题,小心是这些病

肾脏好、身体好;肾脏不好,疾病不断。肾脏非常重要,大家都渴望拥有健康肾脏,但是,肾病越来越多;肾病越来越严重。想要肾脏健康,需要在平时做好护肾措施,一些伤肾行为不能有。

肾病有哪些表现?

肾病可能会引起眼睑水肿,这样的情况看起来就像是前一天晚上喝了很多水似的。但是,肾病引起的水中又不一样。

肾病造成的眼睑水肿有哪些特点?

睡眠不好、睡前喝水过多,造成眼睛水肿,这个情况其实属于生理性的,往往来得快,走的也快。要是肾脏出现病变引起了眼睛浮肿,这就不一样了,可能会很慢的才会消失,因为大多数的肾脏疾病都是慢性病。

为何肾脏出现病变,眼睛开始浮肿呢?

肾脏能起到主水的作用,促进液体代谢。喝水多了,排尿会增多;喝水少了,排尿会减少。尿液的多少,其实是肾脏在调节。中医看来,眼睑水肿可能是因为我们肾脏不够强健导致的。

当风邪侵犯身体时,会影响到肾脏对水的代谢,造成水肿的发生。

另外,眼睛水肿的位置,往往是上眼皮水肿较为明显,下眼皮不会出现太大的水肿。

肾病引起的眼睛水肿会持续多久?

在生活中,肾病引起的水肿一定要多加注意,同时,其持续时间较长,即使消失的时间较快,也会持续两周左右。要是消失的慢,可能会延续几个月甚至是几年。

有些时候,肾病还会引起腿肿的发生,很多人会说,肾病会引起眼睛浮肿,其实腿部浮肿也会是肾病的表现。

肾病引起腿肿

肾病可能会引起腿肿的发生,肾脏在身体两侧,要是出现腿肿会表现在两条腿上。

很多水肿病人,因为水肿难受,会在双腿上出现小坑,再难受的话,还会忍不住把袜子剪开,穿上袜子,腿部水肿会勒得很紧。

肾病水肿先从哪里开始?

有人会有疑惑,肾病引起的水肿,不管是眼睛肿还是腿肿,是先从哪里开始的呢?

出现肾病性腿肿,一般来说,是从腿肿开始的,随着病情的加重,会从腿部不断的向上,引起大腿肿、肚子肿、脸肿,这样的情况就是从下往上发展起来的。

另外一个情况就是肾小球引起的水肿,这个水肿情况就是先眼睛水肿,随着病情的加重,从上到下,脸部、肚子、腿部、脚部开始水肿。

这就是关于肾病引起的眼睛肿、腿肿的描述,希望大家多加重视,科学、合理保健,避免肾病的发生,更好的调节、保健好身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