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风多年发展为尿酸性肾病?病因:根在脾肾虚,标为痰湿热瘀痹阻

 文炳春秋 2022-06-22 发布于浙江

痛风性肾病,也叫慢性尿酸性肾病,多发生在痛风多年以后的痛风患者身上,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痛风性肾病也与肥胖、基因突变的遗传因素、代谢综合征等密切相关。

而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过高,导致尿酸盐在肾脏沉积、结晶是引起痛风性肾病的主要原因。

痛风性肾病,发病初期主要以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归之于中医痹症的范畴,也就是西医的痛风。

之后痛风几年以后,尿酸降得不彻底,尿酸逐渐在肾脏结晶沉积导致肾脏病变后,出现水肿,腰膝酸软等,则又归之于中医的水肿、虚劳、溺毒、关格等疾病。

那么,中医认为痛风性肾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今天的科普,我们来解读福建中医药大学附二院的张喜奎教授对痛风性肾病病因病机的认知。

痛风性肾病,看似痰湿热瘀痹阻,实则脾肾亏虚

张喜奎教授认为痛风性肾病的病因病机很是复杂,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兼杂之证。

痛风性肾病,根本原因是脾肾亏虚,进而导致的痰、湿、热、瘀这些浊毒痹阻于关节筋骨肌肤,尤其是肾脏内而发生的肾脏病变。

脾肾亏虚,多因感受湿热, 或是是海鲜肥甘厚味醇酒等,体内酿湿成痰,导致湿热内生;

或已经是中老年,脾肾脏器功能开始衰弱,肾阴亏虚,再因外邪引动,内外相合导致疾病。

痰湿热毒内郁,导致气滞血瘀,痰、湿、热、瘀这多个病理物质相互交结,相互促进和影响,共同致病。

如此几年积累,邪实循经循环于人体经络,阻滞肾络,肾气瘀滞,血行不畅,病邪盘踞不去,积毒为患。

而且伏邪内耗,脾肾终至亏虚,在佳航当今之人劳累或感受外邪,内外因素胶着而引动,所以尿酸性肾病可以反复发作。

尿酸高,是怎么样一步步让你得上痛风性肾病的?

最开始,高出体液浓度的尿酸,主要沉积在关节、经络上。引起关节红肿热痛,主要是湿热蕴结证,阻在关节,久可生瘀化痰,阻滞经脉,导致气血瘀闭,所以关节灼热疼痛,红肿、关节功能受限,屈伸不利。

痰、湿、热、瘀痹阻于关节,湿热其性趋下,流注于经络关节,所以以双脚足部、足踝关节最为多见。

邪热痰瘀毒浊久瘀经脉,窜入营分,则疼痛常在阴盛阳衰之时,也就是夜间尤其是凌晨加重和发作。

上面介绍的是邪实的初期阶段——其实是痛风初期阶段。

到了疾病的后期,随着疾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渐损伤脾肾正气,出现正虚为主,邪实深入的情况,邪实内舍于脏腑,导致疾病向更深一步进展。

浊毒内结,伤及正气,热毒伤阴,肾阴耗损,导致阴津不足,形成气阴两虚的症候,表现为脾气亏虚、阴虚火旺为主症,还伴随着热度未去的虚实夹杂之证。

脾气亏虚,则脾胃运不健,运化水谷精微能力不足,肾虚则开阖不利,下关不固,气化功能不足,导致夜尿增多。

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酸而痛。

脾湿传输统摄功能,肾失收摄封藏,再加上阴虚火旺、重度损伤肾脏,血液精微外泄,则有血尿、蛋白尿排出。

水湿内停外溢,可见浮肿水肿等。

气虚,及阳,或阴亏虚,阴损及阳,阳气受损,从而导致阴阳两虚之证。

所以痛风性肾病到了肾脏损伤这个后期阶段,会迁延难愈、久治不愈,更进一步发展为浊毒内蕴,正气衰竭,脏腑功能虚损,则发为关格等严重疾病。

所以,结尾给大家一个忠告:一旦得知自己患上痛风,就要急性期消炎止痛,间歇期老老实实降尿酸,一定不能再走那些初期只消炎止痛不降酸,发展到痛风性肾病的后期悔之晚矣的难以治疗久治不愈迁延难愈的纠结状态,你就惨了。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风不会犯,远离肾结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