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寿带你弄堂游#永嘉新村

 徐汇老寿oykxhg 2020-05-23

永嘉新村位于永嘉路580弄,乌鲁木齐中路与岳阳路之间,后面有出入口通衡山路17弄,占地面积36955.18平方米,合计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19栋二层,4栋三层新式里弄,总门牌数99号,东西向排列,每栋均朝南。永嘉新村是上海市公寓式花园里弄的代表。小区环境优雅、安静,林木茂盛,绿化非常好。北侧近邻艺术公寓、年平公寓(据称某领导就住在此地),文化艺术氛围浓厚。

上海里弄从老式石库门、后期石库门、发展到花园式里弄、公寓式里弄,永嘉新村属于花园里弄式建筑,是发展末期的代表作。其单元建筑面积标准比起三十年代的新式里弄有所下降,功能主义倾向明显,形象也变得十分简洁;但它与石库门里弄相比,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标准。

从官方搜索到的资料上看到它建于1947年,但是从实际走访老居民的言谈中获知,它的建造分为两个阶段,此地原有的土地为坟场,后期改造为足球场,1945年抗战胜利后原来在重庆红岩村的交通银行职工宿舍准备随银行一起回迁到上海,由于需要大量安置银行管理人员,因此在此购置土地。先从西面开始建造二层楼的住宅,约一年后开始兴建东面的三层楼建筑,所以两边具有完全不同的建筑风格。

西部被称之为B字型建筑,基本上为两种风格二层楼房8排,35个单元,双坡青瓦屋面,山墙花纹。那通透式低院墙以及具有西班牙式风格的入口雨篷是其标志。此建筑由19栋长短不一的8个联排小公寓组成,它不同于新式里弄建筑为一户一栋式设计,所以底层一楼的住户从南面出入,而二楼的住户则从北面入口进入,其分户进出的设计为当年上海公寓首创。一种形式设计为四开间拼接单元,共有10幢,20个单元,每层有4套二室户。次一等设计为六开间拼接单元,共6幢,12个单元,每层有2套三室户。此外,另有三个拐角单元的组合体。公寓南北朝向,寓内穿堂风良好,居室大小在1618平方米之间。公寓排列整齐,寓前寓后及通道两旁均种植树木花卉,环境幽静。据原住民介绍在这片建筑的居住安排上就已经按职务等级来安置,襄理以下科一级干部按两居室分配,襄理及以上的干部按三居室分配。

而东部的4栋建筑被称之为C字型建筑,最终完成大约为1947年,为三个单元合一的蝴蝶式拼接公寓,外立面是水泥拉毛墙面,四坡红瓦屋面,南立面显得严谨保守。它的进口及楼梯嵌在单元的中部,每层有4套二室户,每户包括卧室、起居室、厨房、浴厕间和保姆小卧室,每个层面门前有较大的公共空间。外围是开放式公共绿地。每户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面积大于西部的居住单元,符合居民“一门关进”的独立要求。建筑的东西两侧有外设逃生消防梯。共有12个门牌号。这个单元大部分是两居室的布局,最后一排建筑的安排就基本上安排处一级干部居住了,是四居室的,也就是可以安排两个两居室的套房。

无论是西部的建筑群还是东部的建筑群都是砖木结构,同时达到了上海人所需要的户户朝南的居住要求,两种类型的建筑内部都可以在主人的套房外自设保姆房,甚至于有保姆独立的卫生间,因此从建筑形式和总体环境上看,它具有独立式花园住宅的一些特征,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期以银行职员为代表的中产阶级生活状态。由于当时的建筑设计也在不断的跟进西方潮流,因此在一些建筑局部上,如建筑的山墙面和单元入口门头等处,也仍然保留着一些西方建筑痕迹。

建筑内部的设施早已有了管道煤气和洗浴设备,早年热水供应还需要烧小锅炉(炮仗炉子),同时可以通过热水汀供暖。

原住民还回忆道:原来东南侧还有一栋小别墅(后来成为公安系统的用房),原安排交通银行副总经理居住的,由于临近解放,所以没来得及居住就逃到海外去了。由于当年家庭没有电话,所以在弄口和现在的停车棚位置设有两部公用传呼电话。居民通过这两部电话与外方联系。

永嘉新村原有的面积一直延伸到衡山路17弄口,那里原本有大片的空地和一长条的汽车间,汽车间上面还有司机的住宿。后来汽车间的位置成了永嘉新村小学。虽然是建造在汽车间基础上的小学,质量却一点不能马虎,因为学生主要是永嘉新村的。

由于当年安排进永嘉新村居住的对象为交通银行内部不同等级的管理人员,永嘉新村二代的家庭成分都是“职员”,这个“职员”在文革期间避开成为专政对象了,但骨子里和“工人阶级”还是差了一个阶层,而有些家长可能早在57年反右时已经被打入另册,所以文革时小区里几乎没有带着高帽子游街的“资本家”、“当权派”,当然也鲜见戴着红袖章耀武扬威的“造反派”。大部分人都生活在低调中。

永嘉新村的居民合住一套房子的不在少数,难免有邻里矛盾,但总体上给人的感觉就是安静。

现在的永嘉新村依然树木葱茏,环境幽静。尽管这座城市已经高楼林立,别墅成群,但是从1947年开始就住在这里的永嘉新村原住民很多依然住在这里,他们说喜欢这里的环境,喜欢这里的味道。常常看到白发苍苍、慈眉善目的老人在秋日的阳光下,在小区慢慢踱步,看着一个个熟悉的门牌,脸上带着淡淡的、平静的笑容。

卢绳祖教授及看护人杨维珍

当大多数人认为永嘉新村是一个不起波澜,没有名人大家的居住小区时,我们从一则百岁老人受到社会和看护人杨维珍关爱的消息中获知:法学界耄耋老人卢绳祖教授就长期居住在永嘉新村内。

后续的消息是:上海的一个弄堂内,103岁的卢绳祖安然辞世。

 他出身望族,考入著名的东吴大学学习法律,为了报效祖国,拒绝留洋。按照所接受的法学训练,他在一篇文章中写到:"要重证据,以法律为准绳……建立司法队伍,要法治不能搞人治"。这些文字成为他被打成"右派"的证据。最终,他以银行点钞员的身份退休。

 他和他的同学们,本该在中国法治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这个被遗忘的法律精英的故事,是时代的悲剧,佐证了建设法治国家之坎坷。

 他去世的一个多月后,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罕见地以"依法治国"作为主要议题。卢绳祖曾描述的法治时代图景,或将到来。

1994年永嘉新村被列为第二批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本人参与撰写的《上海城市记忆丛书》中的《上海老弄堂寻踪》一书已经由同济出版社出版发行,朋友们可以通过该出版社的微店、天猫上的商铺、京东、当当网等渠道购买,如果需要签名本(书价68元,此处签名本60元),则可以给我留言,并发送你的通信地址,支付可以通过赞赏的方式(如果是苹果手机可以扫码支付,并通知我哪一笔是你的),我会及时通过快递及时发送。而目前公众号上的内容是正在筹划下一本专辑《老寿带你弄堂游》的口袋书,因此内容将有所不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