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如何巧作“反驳”(上)

 老刘tdrhg 2020-05-23
高考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如何巧作“反驳”(上)
任务驱动型作文如何巧作“反驳”(上)

作文周刊

综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不难发现一个很重要的转变,那就是题型偏重任务驱动。其特点是:不回避矛盾,直接给出思辨性材料,引导考生运用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作文。“正反两面对比”是该类型题最鲜明的写作导向,同时暗含写作应有的思考梯度和思想层次。

2019年高考全国卷I的作文题目,材料先从三个层面肯定劳动的意义:物质层面——劳动是财富的源泉;精神层面——劳动也是幸福的源泉;文化层面——“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绵延至今。然后集中从反面列举了现实生活中不热爱劳动的种种现象。有人说:“学习这么忙,劳动太浪费时间了。”有人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人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

这道题的目的,是让考生对人们不愿意劳动的现象进行批驳,并做到有理有据。否则作文一味从正面肯定劳动的价值,阐释劳动的意义,表述再多,论证再充分,思维仍是单一的、表面的,很难达到“深刻、有思想”这一写作要求。这说明考生的思维不够开阔,辩证分析问题能力不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中明确指出:“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可见,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性表达有很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针对材料中的反面现象进行有力批驳呢?具体写作时有无方法技巧可循呢?下面的方法可供借鉴。

点对点反问法

针对材料所描述的各种现象,按顺序依次批驳,同时运用反问句式,增强批驳力度。例如:

因为学习时间紧张,劳动就是浪费时间吗?同学们,“德智体美劳”需要全面发展,缺一不可。学习固然重要,但劳动也不可或缺。在劳动中,我们锻炼意志、增强体魄、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丰富课余生活。劳逸结合也有助于学习,两者相互促进,使我们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科技进步了,就可以把劳动交给人工智能吗?诚然,科技进步能够解放双手,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所事事,人工智能也有许多无法完成的任务,体现人类智慧的脑力劳动依然重要,那些流传百世的文学经典,那些沁人心脾的阳春白雪,是机器人永难创造的财富。“用进废退”,假如人人都不劳动,人类的机能逐步退化,未来的世界难以想象。

因为劳动辛苦,就可以花钱请人帮忙吗?劳动固然辛苦,可那是我们提高自身机能的重要手段啊!取得劳动成果的快乐也是花钱买不到的。

凡此种种,都是忽视了劳动对国家进步和个人发展的作用,都是贪图享受的错误思想,于个人于国家,害莫大焉!在此诚挚希望大家能够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

——广东一考生《点滴劳动,共筑盛世》

读罢该部分内容,我们不难发现,考生所用的“因为学习时间紧张,劳动就是浪费间吗?”“可以把劳动交给人工智能吗?”“因为劳动辛苦,就可以花钱请人帮忙吗?”三个反问句,正是针对材料中的反面现象一一加以批驳的,并给出相应阐释,不光有针对性,而且扣题严谨,思路清晰。随后再以一段总结性文字亮明自己的观点,理由充分,立论鲜明,说服力强。

这一方法看似简单易学,但考生若没有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容易流于粗浅表面。所以才不要只是针对材料简单列举,点对点做好具体分析是关键。

联系实际法

文章合为时而著,天马行空的说理总是给人空洞的感觉,所以说理文联系实际必不可少。作文题材料中列举的现象一般来自实际生活,若能适当还原联系现实,从身边现象说起,作文会更接地气,更能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比如: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同学们对劳动产生了避而远之的态度。不想劳动、不愿劳动的氛围充斥四周,即使有的同学想劳动,受周边的风气的感染也会选择退缩。在我们复兴中学也存在着这样一种状况:用学习忙、技术替代和劳动辛苦作为开脱理由,不尊重劳动的现象盛行。但我认为以上观点与做法都是错误的。劳动是凝于血、固于魂的品质,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结晶。我们应时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从自身做起,去倡导劳动。

——广东考生《自我做起,永怀劳动之心》

因为这道命题的写作任务中,明确给出“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的写作要求,很多考生只看到了演讲稿,却忽略了“复兴中学”,以致在作文中始终未予以体现。这不仅是审题意识不足,而且对命题意图把握不到位。须知,“复兴中学”这个校名绝不是随便取的,它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我们作文时不可不察。比之文中对此只字不提的做法,上文这位考生的做法显然更为可取。首先以“在我们复兴中学也存在着这样一种状况”亮明身份,提醒听众。再以“用学习忙、技术替代和劳动辛苦作为开脱理由,不尊重劳动的现象盛行”简要概括,指出本质。最后一句“但我认为以上观点与做法都是错误的”表明观点和认识,将演讲内容拉进了现实生活,亲切可感。

所谓“联系实际”,这里的实际并不是实指,更不局限于“自己”,而是包括时代生活、身边现象,以及写作任务中的具体情境,充分体现题目要求。

归纳设问法

与点对点批驳不同,归纳法是针对材料列举的现象,先作简要概括,点到为止,然后運用设问,吸引注意,同时给出自己的理解,也就巧妙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体现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例如:

然而在我们的校园里,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种种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劳动的声音如沙尘般扬起,遮蔽了青年人追逐梦想的视线。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探讨吧——探劳动之真理,逐劳动之光,扬时代之帆!

——广东一考生《逐劳动之光,扬时代之帆》

但揆诸当下,“劳动无用论”甚嚣尘上。因此,我希望借此次演讲,让同学们对劳动二字有更深刻的理解。

——广东一考生《让心中燃起劳动之火》

前者将材料中不热爱劳动的现象归纳为“种种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劳动的声音”,并形象地指出其弊端“如沙尘般扬起,遮蔽了青年人追逐梦想的视线”,是很有见地之言。后者用“但揆诸当下,‘劳动无用论却甚嚣尘上”加以归纳,不仅言简意赅,巧妙过渡,语言表达能力也会让阅卷老师为之一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