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3岁宝宝常见的语言发育问题,我们终于整理出了答案

 西南儿童康复 2020-05-23

最近,公众号后台很多家长留言询问,孩子语言发育的问题,小铃铛把大家的疑问整理了给我院的言语治疗师赵建雷老师,请求他帮忙进行专业的回答。

下面跟随小铃铛,一起来看看这满满的干货吧!

01

孩子说话有早有晚,是不是以后自然能赶上?

未必。

首先,的确有很多孩子可以不通过干预就赶上,据统计,有60%的表达性言语迟缓的孩子能够在3岁时就自行赶上同龄儿童。

也就是说,孩子已经去过医院,诊断上没有听力障碍、没有自闭症、没有智力障碍、没有运动能力迟缓等各种情况,再加上语言理解能力和同龄人在一个水平,这样才能叫做单纯存在的“语言表达迟缓”。

如果孩子不是这样单纯的语言表达迟缓,那么其中一部分孩子需要语言干预才能赶上同龄人,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语言干预也只能逐渐接近同龄人的水平,难以赶上其他同龄人。

02

如何判断我的孩子是不是这60%左右能自然赶上的?

去儿童医院的发育行为科先做全面评估和诊断(包括听力测试),千万不要自己判断。

为什么?以测试孩子语言理解能力为例:

第一,家长几乎都不了解每一个年龄段的语言理解里程碑有哪些,往往以为能听懂很多大人说的话,就是“语言理解能力在正常范围内”了,其实不然。

很多语障孩子的确语言理解能力高于语言表达能力很多,但语言理解能力未必符合同龄人水平。

第二,知道里程碑,不代表有能力测试出孩子的真实水平。

比如,家长给出一个指令的时候,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给了孩子提示(通过眼神、表情、语调、手势、上下文环境等等),从而孩子并不仅仅通过家长说的话来执行指令。

另外,每个年龄的孩子能听懂指令的复杂程度以及指令中需要考虑的词汇、语法水平很可能是家长并不清楚的。

03

如果家长自己已经觉得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也存在一些滞后呢?

如果孩子在语言表达和理解上同时滞后,则更加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断和评估(并后续进行语言干预)。

这样可以尽早排除孩子可能存在的其他问题,并且让语言能力尽早得到干预而更快提高。

△康复老师给孩子做口肌训练

04

家里人一直回避孩子“有问题”,不想寻求帮助

这个问题在诊断时经常遇到,孩子都已经4岁了,只会说“爸爸妈妈”,这才带来医院。

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很多是家里老人带,老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觉得孩子说话晚再等等看,没什么大问题。

另一方面是怕真的孩子检查出问题,怪自己没有教好孩子。

所以心里会比较惶恐,对去医院或专业机构寻求咨询或进行评估会进行百般阻挠。

我很明白家长的心理,孩子一出问题,就会责怪自己是不是哪里没有教育好,没有照顾好。

其实很多孩子发育行为中的问题,如自闭、多动很大的原因不是来自家里的照料。

这个时候应该找到原因,如果孩子真的有问题,应尽快进行干预,以免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05

 语言障碍的检查有哪些?

通常语言障碍的检查包括问诊、体格检查、行为观察、标准化测试。

而标准化测试包含听力、语言、韦氏智力测试,有些完全不能发音的小孩还可能进行医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