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都一样吗? 家长咨询:
如果仅看说话早晚,表达能力,并不能准确判断是否为语言发育迟缓。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发育轨迹。另外还要看,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 孩子晚说话的原因有很多,像是家族遗传、听力问题、智力低下或是错误的教育方式。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宝宝的说话程度也会不同。 语言发育迟缓的主要表现和预后 一般家长辨别孩子的语言发育晚,多数会从【说话晚、理解和表达能力差、发音不准】等方面观察,这些确实都是语言发育迟缓的主要表现。 但是我们更注重观察孩子的精神发育、以及其他社会性属性,比如社交意愿,沟通技能,语言信息加工和输出等等。当一个孩子不会说话,只能说单词,言语不连贯,回答问题时出现鹦鹉舌样表现等等。还要观察是否存在与别人缺少目光接触,烦躁、多动,不与小朋友玩等行为方面的表现。 不仅要重视分析孩子对外界事物、状态的认识,符号化的内容(言语理解、表达等),同时还要分析与他人的信息交流状况。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孩子的症状分类,轻重程度,才能量化孩子整体语言能力的差距。并以此制定康复计划。 科研数据表明: 在2-3岁时,语言发育迟缓的比例大约是13.5-17.5%; 在4-7岁时,其比例是7.4%-9.4%; 如果在3-5岁就进行系统的语言康复干预,确实有很大几率,与语言发育正常的儿童无异。但是在5岁以后,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如果不能自发追赶上同龄人,那么有50%的几率将会持续到学龄后期,给学习生活带来很多困难。尤其是读写计算,思考,记忆等。 关于语言发育迟缓的评定 语言发育迟缓的评定,最好还是通过专业的机构或人士才靠谱。其评定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发现和确定孩子是否存在语言发育迟缓,而且还要分析属于那种类型,与正常健康孩子相比处于哪一个阶段。这个评估很重要,因为关系到后期的一系列康复进程。 其评定的结果,将被用作康复的权威依据,即使后期的语言评估也会以此为参考。 早期发现语言发育迟缓很重要。另外,要重点注意,语言发育迟缓中多数具有智能障碍和交往障碍。这时如仅仅进行语言评定,而忽略了心理等方面的评定,也不能正确进行诊断。 父母注意到孩子语言落后大多在学龄前。1-2岁的幼儿,不能讲话,但理解方面基本正常,这样的就诊病例也不少见。 口语表达发育落后于理解发这种现象在正常的孩子也可到常常出现,只要在正常范围内,多数没有必要训练,但需要父母加强家庭引导。 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如果怀疑有语言发育迟,家长有必要每隔3-6个月复查一次,以便其观察语言发育情况。 关于语言发育迟缓的干预 引起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先天性的21-三体综合征、后天性的癫痫等等,还有很多孩子即使做过很多检查,仍查不到原因,比如自闭症等等。 目前已知的康复难度较大的语言发育迟缓类型,主要来源于6种因素:听觉障碍、儿童自闭症、智力发育迟缓、失语症、语言环境脱离、构音器官异常。 虽然语言发育迟缓的康复目标是一致的,但是针对不同的类型和因素,不同的年龄个体,训练方案和实施技巧,必须是针对性的,且是唯一性的。 以前面豆豆小朋友为例: 豆豆的问题很多,除了基本语言能力落后,还存在简单的数字运算,逻辑关系能力较差,语音、语调分不清,人物关系代称混乱等。 这些都表明孩子的理解认知能力差距很大。对于一个7岁的学龄期孩子来说,相比于同龄人落后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在干预训练之前,最好还是检查评估一下,找出这些发育问题的根源,这些都有利于家长选择康复方向和机构。 正常来说,普通幼儿对物体的认知要经过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 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幼儿自主的操作和实践中实现的。 而一些特殊情况,或资质欠佳的孩子来说,这个过程的发展却充满不确定和意外。比如一些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一些智力发育障碍儿童等等。 如果妈妈自己干预的话,可能要从很基础的方面开展。比如听力理解能力,提升基本的语言符号输入问题,以及工作记忆,注意力等,尤其是注意力和持续记忆力是最基本的认知能力,而且为基本语言能力、高阶认知能力和听力理解所必需。没有这些基本能力的提升,无论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很难得到进步。 最后,语言发育迟缓训练方法很多,但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出发,比如,未能学会基础言语符号的宝宝,要从语言符号的理解开始,进行事物基础概念的学习,注重感知觉方面的引导,提升反馈的正确率。对事物概念和行为功能差的孩子,需要更多感统方面的训练,并同时刺激语言的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