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侄郑世红,二岁时他的母亲带他到亲戚家“串门”,得肺炎,在那里的卫生所中打了几针,退了烧,从此留下哮喘后遗证,一遇外感必发,喉中痰鸣,声如拽锯,高热,汗出如珠,喘作一团,声闻户外。每次都用青霉素,连霉素,(七十年代时,经常是青霉素和链霉素同时用)安痛定,付肾素,**,茶硷片,可的松之类。有时又须灌肠,便如羊屎,如此治疗数日,始热渐退,喘渐平。一遇外感,则又反复若是。久之,体力渐虚,延至三五日一发,合家愁苦。一日又犯,余适读衷中参西录,见小青龙汤释义条下说,小青龙汤乃外感痰喘之神方。于是乃劝其改服中药,按书中加减法:因汗多,去麻黄改用杏仁,加党参龙、牡、有高热加生石膏50克。晚间灌服,至天将亮时喘定,平明而安,这次没用其他任何药物,大便也通畅。但因童子苦于服药,病愈即停。后每欲犯病急煎此药与服,喂服即安,随儿渐长,病发也疏,及至长大,病早己愈矣。 后记,小红与玉林同岁,稍长数月,今早己完婚,表嫂每想起前事,总说若没有我,恐此儿早己没有了,多亏救命之恩云云。从此例始,临床遇外感性哮喘剧烈者,每多用之,常有立杆见影之效,有时用**,付肾素,安茶硷等不能控制,服此即安,真不亏张氏赞之曰神丹之名。 75年四月十二日,我在沂南县红卫医院,有常山庄来的一个患者名叫杜以亮,20多岁,夙有支气官哮喘病,每年都犯,且有家族性,其母亲,姐姐,兄弟数人皆患此病,这次犯病已经二天,先是徐大夫接收治疗,轮我值班故来求诊,喘之剧烈,甚少见,汗出如豆,话不能答。虽吸氧也不能缓解,正诊之间又突然氧气没了,几至于死,我与徐大夫商量,用0.25%氨茶硷,50%糖,静推,5%糖500ML加异丙嗪25MG静点,我又为开小青龙加石膏汤一付(第二天又加龙骨牡蛎)连用二天哮减七八,病人因家贫,要求出院,为开金水六君煎加杏仁,苏子,麻黄二付,数日后,其父又来说已不咳喘,要求巩固,并说历次犯病,这次最重,而疗效也以这次最好,服此中药,效果很好,而且花钱也不多,表示感谢,我又为开上方三付,持药而去。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95.名老中医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