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宝书'∣ 精美图谱,生动形象!换个方式看心脏解剖(3)

 财沈 2020-05-24
前两期我们介绍了心脏四腔切面横断、心脏三维结构模型、心耳和三尖瓣、冠状静脉窦口、Koch三角、右室流入道和流出道等的结构。本期我们接着上期,讲解室间隔、左心室、左室流出道的解剖结构。

下面我们先说两个抽象的解剖结构,这两个结构就是室上嵴和界脊,说它们抽象因为在解剖图谱上经常要把心脏切成两部分,如果一个结构跨越这两个位置或处于转折处,那作图表达起来就有困难,所以这个结构在三维图上把右室透明化处理(图1)。

图1. 界脊和室上嵴解剖示意图。

室间隔

室间隔这个部位命名方式众多,较为混乱,下面由简入繁地介绍。

室间隔分法一(图2):经典的解剖学划分方法,以隔带的 Y字作为天然的分界线,分为窦部、小梁部和漏斗部。窦部上面有内侧乳头肌和圆锥乳头肌供三尖瓣隔瓣附着,小梁部上面有肌小梁和肉柱,漏斗上面部光滑,什么都没有。

图2. 室间隔窦部、漏斗部和小梁部的解剖示意图。

室间隔分法二(图3):据经典病理学分法,室间隔可分为膜部和肌部两部分。没有肌肉就叫膜部,有肌肉就是肌部。膜部边界很小,它是心室肌最薄的地方,是室间隔缺损最好发的地方。

图3. 室间隔膜部与肌部的解剖示意图。

室间隔分法三(图4):经典供血分法是我们很熟悉的分法,它把室间隔分为前缘和后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前室间隔和后室间隔,有时又称它为室间隔上部和室间隔下部。如此众多的表述名称,确实易引起混乱,前室间隔由前降支分出的穿隔支供血,后室间隔由后降支供血,故这种分法也适用于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定位。但是,我们要知道,这种分法遗漏了室间隔上缘。上缘这个地方地势奇特,毗邻众多,解剖结构异常复杂,因而它又分成3个部分,在这里就不展开。

图4. 室间隔上缘、前室间隔和后室间隔的解剖示意图。

室间隔分法四(图5):把室间隔分为室间隔上部、室间隔中部、室间隔下部,就是把上面两分法改为3分法。这个读者一看就知道,不再展开。

图5. 室间隔上缘、室间隔上部、室间隔中部和室间隔下部的解剖示意图。

室间隔分法五(图6):根据超声心动图的切面,划分为上段、中段和下段,这个会在心脏超声切面解剖中详细说明。这里就简单解释一下,即在左室长轴切面切断,切线刚好经过间隔上部、中部和下部,是一个平面的概念。

图6. 室间隔上段、中段和下段的解剖示意图。

室间隔是右室和左室共有的部分,右室的解剖图说在这里结束,而左室的解剖图说又从这里开始。

左心室

室间隔既是右室的组成部分,也是左室的组成部分,在心肌缺血的定位中,大左室的概念包括室间隔(前间壁 后间壁)、左室前壁、左室侧壁、左室后壁、左室下壁。下图剥离右房、右室等部位,单独把左室提取出来展示(图7)。

图7. 左室壁结构划分示意图。

左室分为16个小部分,图中均已标明,16个部分的动态演示如下所示。此处读者先简要认识一下各部位名称,后文还会进一步介绍。

视频1. 左室16分法动态视频。

心电图上简要的缺血定位为 V1、V2前间壁,V3、V4前壁,V5、V6侧壁,V7、V8后壁,II/III/AVF下壁,这个心电图上的定位和解剖位置大体相当(图8)。这里再强调一下心脏空间观念,如果你发现心尖正对着你,那一定不是前后位,这是左前斜45~60度的左前斜位,注意右上角那个题注。

图8. 左室壁各部位对应心电图导联示意图。

心肌严重缺血或梗死后相应心肌出现运动渐弱、停止或矛盾运动,其定位对冠心病的定位诊断和预后评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那么,把左室划分成几部分,怎么划分最有利于节段性室壁运动分析?

2000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推荐左室壁16分法,这种分法最符合临床特点、心肌供血分布,也和心电图心肌缺血定位相互呼应。它就是把这个模型用超声束再切成3部分,但似乎有问题。3乘6等于18,怎么少了两块?原来,在心尖部前后间隔融合为一段,下壁消失,所以减去两段就是16段(图9)。

图9. 心脏超声左室壁16分法示意图。

所以,心脏的大体形态解剖是所有造影解剖、断层解剖和超声切面解剖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我们才能更容易理解其他的解剖方式。

下面我们打开左室,看一看他的内部结构。左室和右室一样有流入道和流出道。注意一点,二尖瓣前叶是左室流入道和流出道天然的分隔屏障。这个不必用过于复杂的语言去描述,大家可以感性认识一下(图10)。

图10. 左右流出道的血流方向示意图。

肥厚型心肌病分型

下面讨论的问题跟左室流出道密切相关,大家一定都猜到了,就是肥厚型心肌病。《TOPOL心脏病学》中将肥厚型心肌病分为以下四型。I 型,前室间隔肥厚;II 型,前室间隔 后室间隔(即全室间隔)肥厚;III 型,全室间隔 左室前壁 左室侧壁肥厚;IV型,仅后室间隔或仅侧壁或仅心尖部肥厚。

这种分法大家较为熟悉,采用的是Maron教授一篇论著中的分型。《Braunwald心脏病学》和《赫斯特心脏病学》中则采用不同的解剖分型方式,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参阅相关章节。但其最实用和经典的分型,还是依据流出道是否梗阻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2009年ACC/AHA发布的肥厚型心肌病诊疗指南也是根据这一分型制定诊疗流程。那何谓流出道梗阻?直观地看一下就知道了(图11)。

图11. 肥厚型心肌病梗阻性与非梗阻性的解剖示意图。

由于肥厚的室间隔把原本通畅的流出道血流被分隔成A、B两个部分,在心肌收缩时A处血流很快冲入主动脉,但B处血流由于被肥厚的室间隔阻挡而不能很快流到A处,这样A处形成相对真空,在文丘里效应的作用下,把正在关闭的二尖瓣前叶C给吸过来,形成二尖瓣前瓣反常运动,使M型超声曲线CD段反常上抬,这就是非对称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M型心脏超声中SAM征的解剖基础(图12)。

图12.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二尖瓣前叶反常运动示意图。

二尖瓣环与三尖瓣环相比形状更规则,类似于圆形,质地也更硬,有利于在预激旁道的导管消融治疗中使消融导管大头挂靠。另外,冠状静脉刚好环绕一半的瓣环,可以把冠状窦电极放置在这个位置。以上种种决定了如果预激综合征旁道在左侧标注起来会更容易些,我们之所以在预激综合征时要简单对其分型,就是这个道理,它决定了导管消融的大体方式。

未完待续,下一期我们继续心脏解剖讲解。

       作者介绍        

郑炜平医学硕士,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心血管专业10余年,对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的诊治和无创电生理诊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担任《实用心电学杂志》编委及国内多个专业期刊审稿专家。第一作者在SCI、CSCD等专业期刊发表论著10余篇,专家笔谈、系统综述、译著10余篇,主编《聪明统计学》、《内分泌那些事儿》。

主持和参与国家基金及省厅级科研项目多项。对主流3D建模软件和编程软件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设计的三维心脏模型及医学软件获国家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其成果在临床、教学和科研中得到广泛应用。

座右铭: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来源:张铭、郑炜平主编《心血管内科医生成长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