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最牛B的九个书法家,各个世外高手,你听过几个?

 神秘俠客書法 2020-02-29

河南乃中原之地,自古人杰地灵,书家辈出,其中有记录在册的书家达350多位。他们在书体的演变、书艺的变革、转折时期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便列举其中最具代表的九位。如有纰漏,欢迎纠正补充!

一、中国书法家第一人——李斯

李斯(?~前208),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秦代政治家,著名书法家,文字改革家。少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西入秦为丞相吕不韦舍人。后当了秦王贏政的客卿,曾因上《谏逐客书汾》为赢政所重视,被提升为廷尉官职。因得说秦王,王听用其计,竟并天下,位至丞相。秦二世时为赵高所构陷,腰斩于咸阳。

李斯对整理小篆,统一中国文字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祝嘉《书学史》日:“(李斯)精大篆,为小篆之祖。”李斯取法自然,韦续《墨薮》谓李斯用笔日:

“夫书功之微妙,与道合自然,篆籀以前,不可得而闻矣。自上方大篆,颇行于世,但为古远,人不多详。今则!删略繁者,取其合理,参为小篆...”

李斯留下的书法墨迹比较丰富。如《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会稽刻石》等,皆为当时颂秦德政而立,传由李斯所书,被人们推崇为小篆的经典作品,可以说达到了完美的地步。

二、中国女书法家第一人——蔡文姬

蔡文姬,原名蔡琰,约生于东汉桓帝初年,死于献帝末年(约168~ 220), 东汉蔡邕之女,汉末著名女诗人,书法家。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自幼博学多才,善长书法,通晓音律。一生命运非常坎坷,但有灵性,又颇得家父真传,真书、八分之章草皆善。

宋《淳化阁贴》卷五中,有蔡琰章草一帖,共2行,14字。书体倚正韵致,笔调劲练畅达,草书字字独立,连绵笔画不多,排布整齐,波磔分明,既飘扬酒落,又蕴涵雅朴,颇类从隶书演变而来的章草。在封建礼教时期,作为一女性能有如此宏大的开拓进取精神,实为时代一绝。现存的书法史料证明,文姬是历史上最早的一位著名女书法家。她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而且获得了良好声誉。

因此,当代著名女书法家林岫赞曰:

胡笳响过阵云黄,十八拍余边月凉。

笔清陈留偏瘦劲,妙无成格韵清长。

三、蔡邕精通诸体,尤善于隶

蔡邕字伯喈( 133~ 192),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大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少年博学,善于文辞,通晓经史,释解音律,明了天文,工书绘画,善篆书,尤善隶书。他对书法专心致志,刻意追求。因见到役人用条帚刷墙,受到启发而创造飞白。

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东汉政府为校正儒家经典文字,在洛阳太学前立了46块石经碑,史称“熹平石经”,其中部分为蔡邕所书。传世的作品还有《真定宣父碑》《范巨卿碑》等,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蔡邕不仅创造飞白,而且又开创了书法理论的先河。所著的书论有《笔论》、《九势》、《篆书势》《隶书势》等诸篇,其中以《笔论》尤为精绝。传说钟繇正是从蔡邕墓中盗取《笔论》,书艺大进。

他曾提出:凡欲结构一字,皆须像其一物。主张书法家把在自然中获得的美感,通过线条和笔姿,概括到书法形象中去,对后人如王羲之等影响极大。

四、行书之宗——刘德升

刘德升, 字君嗣(生卒年不祥),颍川(今河南许昌)人,著名大书法家、书法教育家。刘德升是行书的最早开创者,东汉末行书的主要代表。《书法正传》曰:“(德升)其造行书,钟繇师之,所谓行押书也。”刘德升创造的行书,书体风格风流婉约,书法轻捷便利,独步当时。

刘德升不仅创造行书,而且在书法教育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载,刘德升在抱犊山立馆讲授书法,参加学习的人很多,其中有邯郸淳、关枇杷、孙子荆、曹操、韦诞、胡昭、钟繇等人,之后皆成为名家。钟繇和胡照习练行书,所获成绩最优,以至后来居上。 刘德升的手迹遗传下来的不多,但其开创了由楷入行的先河之后,练习行书的人越来越多。今天,行书成为各种书体中最为实用,用者最多的一种书。

五、正书之祖——钟繇

钟繇,字元常( 151~231) ,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政治家,杰出的大书法家,文字改革家。三国明帝时丞相,进太傅,封定陵候,世称钟太傅。楷书为王次仲所创,钟元常为祖,史书多有记载。《宣和书谱》云:

上谷王次仲,始以隶字作楷书。所谓楷书,即今之正书也。

钟繇师法曹喜、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融会贯通,兼善各体,尤精隶、楷、行书。其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钟繇自幼习书,特别勤奋于学,《金壶记》记载他同胡昭一齐学书16年,“末尝窥户”。又精思学书30年。如此刻苦钻研,正是他书法成就显赫的主要原因。其苦学书法的精神对后世影响极大。元常之贴传于今者尚有数种,如《贺捷表》、《宣示表》、《荐季直表》《丙舍帖》等。 钟繇书艺精妙,点画隽齐多奇趣,结体茂密而酒脱,朴实而厚重,笔势严谨,超逸潇酒,出乎自然,形成了由隶入楷的第一代新面貌。所以他上和张芝并列钟张”,下与王羲之齐名“钟王”。

六、北朝书圣——郑道昭

郑道昭(? ~ 516),字僖伯,荥阳开封人(今属河南)。北朝魏书法家,自号中岳先生。幼小好学,综览群典。流传的书迹有《郑文公》上、下碑、《论经书诗》、《登云峰山观海诗》、《大基山诗》、《白云堂题名》、《白驹谷题名》等。

郑道昭书法艺术不独在北朝居首,在真书中亦属佼佼者。其代表作《郑文公》上、下碑,为郑道昭歌颂其父郑羲功德之碑,结字疏朗俊逸,气度凝重浑穆,给人以雄强之感。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把由其所书的云峰山刻石列为妙品。

书法在由隶变楷过程中,郑道昭起着先导作用,其书堪称一大流派,对唐楷的影响颇大。因此,叶昌炽《语石》曰:“唐初欧、虞、褚、薛诸家,皆在笼罩之内。”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大,郑道昭不愧为北朝书圣。

七、唐初四大楷书家之一 一褚遂良

褚遂良(596~ 659), 字登善,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县)。官至右仆射河南公,世称褚河南,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同为唐初最著名的四大书法家。遂良年轻得志,虽身居高位,但为人正直坦诚,多次直言不讳地上谏李世民。为初唐政治家,尤以书法扬名。 遂良广涉文史,博学通识,传有“王佐之才”,颇得父友欧阳询器重。他擅长隶楷,初学欧阳询。继而师以虞世南,后取法二王,融会魏晋隶书和隋唐正楷。所书疏瘦劲练,道逸婉媚,丰艳流采,韵致畅达,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为初唐书家后起之秀。

褚遂良的代表性作品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记》、《房玄龄碑》、《倪宽赞》、《阳符经》《枯树赋》、《赐观贴》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孟法师碑》,是一种洒脱俊逸的楷书体,可说是集魏、晋、隋、唐于一身的汇合楷书。因此方笔与圆笔俱备,清劲与浑穆兼蓄,闲雅与刚捷并存,艳丽与丰貌同在,充分体现了褚书的独特风格,对后世书坛具有很大的影响,不愧为唐初四大楷书名家之一。

八、瘦金始祖——宋徽宗

赵佶( 1082~ 1135),又称裕陵,即北宋神宗第11子宋徽宗。徽宗独好笔研丹青,图名射御,与王诜、赵今穰、吴元瑜、黄庭坚等交往。赵佶很喜爱书法,在位之年,尝召文臣辑成《宣和书谱》、《宣和博古图》、《宣和画谱》等书。并设立书、画、琴、棋院,亲自掌管画院,列他院之上,任米芾为书画学博士,用科举办法选举画家。诚然,对书画艺术起了推动和倡导作用。

赵佶善书,真书师薛稷、薛曜。自创一种瘦硬锋利的书法。疏朗劲逸的结体,如同屈铁断金”,自谓之瘦金体”,独具风貌。存世作品有:御书《千文》十体书、《洛神赋》;石刻有《大观圣作之碑》、《宣和御制化道文碑》;法书墨迹有《草书千文》《御书临写兰亭绢本》等。 赵佶虽政治昏庸,穷奢极侈,疏斥正士,但其重视书画,自创“瘦金体”,对书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赵佶自创的“瘦金体”对后世影响颇大,直到今天临习书写瘦金书的还不乏其人。

九、明清神笔——王铎

王铎( 1592~ 1652), 字觉斯,号嵩樵,别号痴阉、烟潭淦叟、痴仙道人等,为明末清初大书法家。河南盂津人,世称王盂津。明末书风竞尚姿媚而少奋发为雄的气概,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等,提倡取法高古,创书风振兴书坛的活动,当时呼之为“三株树”。

王铎自幼博学好古,笃工诗文,善绘山水兰竹,精擅多体书法。真、行、草书初宗钟繇、二王,后师颜真卿、米芾,气势宏济博大,笔力遒劲雄健。明末清初时期,书坛乃笼罩着一片“崇董推赵”的气氛,书风呈现由拘谨渐临滞弱、婉约趋于媚俗的倾向。王铎大刀阔斧,顺应潮流,殊生慧眼,独具匠心,创出自家的险劲峻拔、苍郁敦厚、雄秀灵动的风格,独步当时。他的书法声誉与董其昌齐名,而其笔势气度,大有凌驾董书之概。传世作品有《拟山园刻石》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