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建华:经方治疗外感眩晕

 学中医书馆 2020-05-24
                 李学中,男,66岁。2014年11月16日初诊。

主诉:头晕2个月。患者平时身体尚健。2个月前不慎外感风寒出现发热、恶寒、头晕等症状,经用双黄连口服液等药治疗后,发热消失,但头晕症状却逐渐加重。曾服晕痛定、倍他司丁等药品效果不明显。刻下症见:头晕目眩,遇寒加甚,严重时如坐舟船,不能直立,畏寒无力,困倦思睡,但入睡困难,无汗身痛,腰部困痛,舌质淡白、苔薄白滑,脉迟紧;HB130/80mmg。中医诊断为外感风寒眩晕,证属风寒束表、肾阳不足;治拟疏散风寒、清利头目、助以温肾之法;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生麻黄10克,熟附片20克,细辛10克,杜仲20g,川芎15g,羌活15g,水煎服,日1剂,5剂。

2014年11月22日二诊:患者服药5剂后眩晕及伴随诸症均显著减轻,睡眠逐渐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稍迟。拟原方去羌活,再进5剂。

2014年11月28日随访,患者眩晕及伴随症状均失。

按:眩晕是指自觉眼前发黑或自感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的一种病证,临证比较常见。历代医著对内伤眩晕的病因病机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多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肝肾亏损、髓海不足、气血虚弱、肝阳上扰、痰浊蒙窍所致。其实由外感六淫所致的眩晕病并不少见。关于外感眩晕,《内经》早有记载,如《灵枢·大惑论》说:“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耳鸣眩转。”《证治汇补·上窍门》说:眩晕“外邪所感者,风则项强自汗,寒则拘挛掣痛,暑则烦闷口渴,湿则重着吐逆。此四气乘虚而眩晕也。”可见,其发病主要是外邪侵袭,上蒙清窍所致。临证常见的外感眩晕类型,主要有风寒、风热、风湿和暑热等型。由于历代医籍较少论及外感眩晕,故而外感眩晕常被误诊误治,所以应引起重视。

本例患者因外感风寒之邪,误用清热解毒等药物治疗,以致风寒滞留,苦寒伤阳,风寒进一步困扰清空,眩晕进一步加重。此时病机是为外有风寒困扰,内有里阳受损。麻黄附子细辛汤外能疏散风寒,内能温暖肾阳。由于羌活辛温主“诸风掉眩”、“治风寒湿痹”(《用药法象》),川芎辛温“主中风入脑头痛”(《本经》),且二者药性均上达头目,故加此二药以增外驱风寒之功;杜仲甘温补阳,以助温肾达阳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