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思聪二十亿买回来的瓜,切开给读者吃

 昵称46638367 2020-05-24

读者问了一个问题。

想向西风请教一下。

地标西南省会城市,先描述一下当前的现状。

自己是县级单位国企中层,做人力的,家有宝宝一个,目前自己的收入够支持自己和女儿开销,在无意外的情况下,略有部分结余。

外部环境,自己所在的企业竞争力在衰退,且因内部、外部因素,短期看不到改善的趋势,对目前的收入能拿多久是个问号。

在未来女儿的教育上,希望有更多的投入,希望自己的收入可以在当前状态下保持稳定,甚至更上一层。

自己目前的技能只有人力这点东西,勉强加一个对上对下的沟通能力,但除了工作以外的人际维系弱,基本没有因个人情感一起共事的同事兼朋友。

从自己的专业来看,自己是属于没有独立竞争力的人,换句话说,只能在游戏里做辅助加血的那个角色。

希望自己可以有提升,目前除了考证,没有什么提升自己的办法,有换公司的想法,但是由于自己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不敢轻易的做选择,有困兽的感觉,不知道怎么突破。希望西风大大指点一下。

其实这个问题非常有代表性,这位读者的描述在所有此类问题里算是清楚的了,虽然重点全都遗漏了。

我来帮这位读者梳理一下,如果我是这位读者,我只会考虑两个问题:

了解自己,了解环境。

首先我们说了解自己,这位读者已经做了一点了解。

他/她给出了一部分的答案,就是发现自己属于辅助性人才。

所谓辅助性人才就是并非独当一面的,比如秘书,行政,人事。

这些职业方向与研发、销售比起来,不容易创业,但是相对来说,压力也更小。

就像在篮球场上,乔丹是王者,皮蓬是助攻。

一个助攻最大的价值,不取决于自己,而取决于平台。

换句话说,你给乔丹做助攻,你就是皮蓬,你要是给我当助攻,对不起,你篮球场都上不去,因为我不会打球。

所以,如果你在顶级企业做人事,你的高度就高一些,你在普通企业做人事,你的高度就低一些。

比如你在谷歌招人,和你在小公司招人,看着都是招人,但招的人的level不一样,就会导致你自己的价值也跟着水涨船高。

那怎么样才能去更高的平台做辅助性的工作呢?

逐步的改变圈子

你想想,一个辅助性的工作,其实谁做都差不多。

如果谷歌的董事长真是你的直系亲属,把你弄进去负责人事,培养个一两年,我相信,你也能上手。

可问题是,这个前提不存在。

所以,之所以有的人在更高的平台上做辅助性的工作,有的人不在,唯一的原因就是圈子。

你考个清华,也许出来也是做人力,可是因为你的校友里面有大量在顶级企业做人力的,人家愿意用你,你就有了这个机会。

怎么样去完成这个过程呢?

一步一步。

你去看詹青云,她是从贵州一步到哈佛的么?

不是的,她先考上了贵阳最好的中学,本科就读香港中文大学,而后才进入哈佛。

从老家到贵阳,从贵阳到香港,从香港到哈佛,一步一步走过去。

你注意,从开始分析到现在,我只是在给你剖析读者自己提供的仅仅这一个点而已。

我不认为他/她这个点是全面的。因为他/她说的是现状,而且是职业导致的现状,不见得是一个人的全貌。

如果让我来做分析,我会考虑两个点。

第一个点:我喜欢做什么,我做什么能坚持下去,我做什么乐在其中。

当下做的事情不见得是你喜欢的。

有的人也许毕业了就从事人力资源,但可能根本不喜欢,也不见得有激情,做了些年也没啥成绩。

反倒是有些副业做的津津有味。

比如刘慈欣,我们都知道他是个科幻作家,但实际上,过去的几十年里,他公开的身份是某电厂的高级工程师。

《明朝的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前明月的身份也是某海关关长,当年他写作的时候还是海关里的一名科员。

所以我们看到了,人当下在做的事情不见得是他喜欢的,他究竟喜欢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

一个人摸索过,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第二个点:我能做什么。

其实每件事都是有门槛的,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或者说,他因为不了解,所以误以为人人通过努力都可以。

比如我们聊过律师。

律师不是谁都能做的,即使你觉得你能胜任。

很多时候你能胜任只是暂时能胜任,做一年和做十年,是不同的概念。

比如加班,我相信任何人你让他加班一个月,通宵一个月他都有可能扛下来。但如果是十年如一日呢?

人马上就会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确实能扛下来,甭管他心里愿意不愿意。

第二类是勉强能扛下来,他也许会抑郁,也许会过劳死,也许会得很多慢性病,但起码这十年,他能扛下来,至于结果如何,那是另一回事。

还有第三类。这种人第一个月会发烧,然后耽误工作,你让他再坚持,他会再发烧,再耽误工作。最终,三五个月之后,就算他想坚持,这份工作也不会给他机会了。

我们看到了,其实想过劳死,也是有门槛的。很多人是没法过劳的,一过劳立刻生病,几次之后就被自然淘汰,天然就熬不到过劳死的那一刻。

你要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呢?很简单,试了才知道。

如果说了解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是了解自己。那么除了了解自己之外,还需要了解环境。

很多人一辈子只盯着结果,从不盯过程,这是很荒唐的。

比如有人看到顶级律所的合伙人律师年收入过千万,但是他们不会去看这份工作几乎要求一个人一年365天,天天在加班,天天在出差。

比如我曾经在留言里聊过昔日一个合作伙伴。他之前是某外企在某城市的一把手,业绩做的很差,公司被倒手卖掉几次,他自己反而越做越高,成了顶级外企的高层。

很多人不明白,只听到只言片语,觉得这就是个不招人喜欢,又混的好的那种人。

其实在我眼里,事情没这么简单。

履历光鲜亮丽我们就不说了,他的起点一定是学霸,这是基础条件。

但问题是,华人的学霸里,鲜有身体素质像白人那样的体育健将,而他就是。

他可以长年累月的坐在飞机上,成天穿梭在中美之间,我怀疑他都不倒时差,睡眠极少,而且精力充沛。

他什么都吃的下去,哪儿都能睡得着,永远精神抖擞,饭桌上能陪领导喝酒,喝了很多酒之后洗把脸就能陪另一个清醒的领导去打高尔夫,看起来思路清楚,神采奕奕。

折腾一整天回自己公司还能组织开会,开到深夜还可以上飞机,飞往下一个城市,甚至下一个国家。

你要知道,这一切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我们不说一个人智商高,情商高,口才好,能包装一堆的概念把投资人老板们忽悠的一愣一楞的,会这些的人其实不少。

问题是,这些人里面,有多少人的身体能够像五竹一样,那么扛造?

这个扛造不仅仅是身体上,精神上也是。

几个月前我曾经写过,和我大学里同一个宿舍楼的某位学霸,后来去了FACEBOOK,最后纵身一跃,上了头条。

其实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年纪,都是学霸,为啥有的人级别比他高那么多,那么扛造,还扛得神采奕奕,有的人最后崩溃了?

由此可见,你要扛的那份造,恐怕比你看到的,还要重一些。

这就是看人家挑担不吃力,自家挑担压断脊。

但很遗憾,想赚高薪,绕不开挑担。你去看一把手的选择标准,第一标准就是精力充沛。

其它方面问题反倒不大,因为可以配个班子,甚至配三个智囊团,三班倒。

可是一把手,无论是集团事业部一把手,还是公司一把手,他自己得连轴转,这一点必须具备。

市场是7*24小时永不休息的,作为决策人就得跟着永不休息,否则,谁能损失的起?

让公司停下来等他?可能么?

这就是为啥位高权重的差事,往往都是007,这也是为啥位高权重的差事,往往最终都只能落到那些精力极其充沛的人头上。

因为他们扛得住,而且也没有什么家人需要照顾。

比如某些外企里的女高管,40几岁了不要孩子,要位置就得这样;男性更是无所谓,自己负责在天上飞,孩子妈妈去带。

我们回过头来,对比一下国企,对比一下中层,基层,会发现工作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就是我说的,要了解环境。要了解自己企图得到的那份高薪工作的工作环境和要求是怎样的。

最后,我们这位读者表示希望无风险,就是在保住既有利益的同时,去享受或者开拓新的利益。

如果你担心风险,就牺牲休息时间去做尝试,然后按照乘法去估算。

比如你花了几个双休日,随随便便拿了个别人一年都拿不下来的证。那你自然会对自己有信心,接下来步子会迈的更大一点。

也许有一天,你会信心百倍的离开体制,奔入市场。

但是反过来,你花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却没有取得进展,那对于自己在人群中的竞争力,也该心里有数了。

体制内有体制内的好,好处就在于相对于市场,竞争不激烈。

既然你的所得已经超出你应有的市场价值,那就该对生活满意。

很多事情,很多困惑,都是想得多,试的少。

试一试,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如果回回得手,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会鼓励你越走越远;遭遇挫折,你也会从此倍加珍惜现在拥有的。

任何尝试都有成本,关键是能承担就行。

王思聪的爹给他5个亿试手,没想到一不留神,挖了个20亿的坑。

短期看,固然是挫折,但长期看,未尝不是好事。

很多时候,你逼自己一把,就知道自己不行了。

现在努力过了,亏了五倍的启动资金,也踏实了,也心安了,也认清了自己,回去安安心心的泡妞,没啥不好。

人生就是一个认清自己的过程。

通过什么来认清?

通过付出可承受范围内的成本来认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