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福”字,让孝庄太后百病全消、得以善终,汉字可谓博大精深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5-25

中国历史上下5000年,我们的传统文化更是一脉相承,中国书法艺术和国画艺术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书法史也可谓是一部中华文化史。

据《周礼·地官·保氏》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孩童8岁入学后,先由史官教以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以及如何执笔和使转。可见,六书既是文字教育,又是书法教育。

先秦时期甲骨文、籀文、金文表现出一种质朴的美,折射出先秦古人对自然的敬畏。自然、拙朴的大篆发展为整饬、统一的小篆,对应着大秦帝国的诞生。

魏晋士人尽显魏晋风度,其思想开放、举止洒脱,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一代名作《兰亭序》即诞生于此。随着隋唐的大一统,海纳百川、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在书法艺术上表现为楷法遒劲、颠张狂素。

书法的表象是写字,其内涵则是文化。书法的产生和发展以中华民族的大文化为依托,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样式,与中国文化一样博大精深。

《说文解字》中从示从畐,顺天垂象(示),腹满(畐)之义。'福'字在甲骨文里的意思是:两手捧酒坛把酒浇在祭台上的会意字。

据说,这个“福”字是康熙御笔亲题,并且加盖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也是倾注了康熙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在康熙十二年,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太医束手无策。而此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所以康熙遂决定为祖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写了这“福”字,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后,便百病全消,享高龄得以善终。一时之间,众多海外名流纷纷慕名前来求福,以拓印挂轴孝敬长辈,“福”字碑的碑拓也成为赠与海内外贵宾的国礼之一。

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当时,康熙写这个“福”字的时候是二十岁,之后虽几番写“福”字,却已不能写出这种气韵。整个“福”字又可分解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巧妙的构成了“福”字,汉字真可谓博大精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福”字

一幅幅书法作品承载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国画作品亦然。人们在观赏书画作品的同时,也在领略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将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领会书法精髓之所在;在从事书画装裱艺术的同时,也是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

古人曾谓:“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 “三分画七分裱”,字画倘若未经装裱,不仅难以欣赏,更不易保存,唯有经过精美的装裱,才能变身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