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掌握模块化思维模式吗?利用模块体系,不再惧怕写作与讲课

 王明鹏 2020-05-25


思维是个意识流,逻辑且有趣的呈现出来,就是交流,稍微准备也可以变作讲课。

做到这点要有技巧,那就是系统化,框架化,模块化。

依据在于:我们不容易记不住单个字,但可以记住词语或者某句共鸣话语,迅速扩大了词汇量。

比如,让你快速记住“牛、对、琴、弹”这4个字,比较难,一旦学会“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就立即记住这些单词。

如果继续解释,“知道和谁说话要比说什么话更重要”,也就是先进行等级诊断,排除最差情形,规避无效结果。对牛弹琴的人,就是没有搞明白牛听不懂琴声,类似无知的人,我们和一个无知的人谈论,自己也是无知的。

试图和傻子辩论,我们比傻子还傻。因此,对牛弹琴就是判断“无知”者状态的例子,由此记住认识自我4个阶段的模块体系:无知、自知、觉察、习惯。

上述阐述,就是提出了“模块”这个关键词,作为搜集准备讲课的前提和基础要素。

逻辑、有趣、内容

讲课首先是这个模块,“内容、逻辑、有趣”,也就是常说的写作三要素:观点、结构、文笔。

写作重点是观点,言之有物才可以,然后是逻辑结构,最后是文笔顺畅和趣味。

作为讲课,看似大致也是如此顺序,但是在有了新鲜观点之后,顺序就要调换下:逻辑、有趣、内容。

内在逻辑强大,演讲才能流畅,起码不停顿,衔接自然,心里轻松。

其次,有趣就是引发受众心动,共鸣,感兴趣,那就是大量鲜活事例,还有即使互动,提问技术,调整节奏,等等。

最后,就是内容,这个就是开始所说的“模块”。

理论上,讲课就是模块化过程,把几个模块体系串串连,好比外出穿衣服,按照当下需要适合选择搭配就好。

知识、学识、意识

讲好课程,知识不可缺少。知识就是理论,各类学科知识都可以,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古今中外,奇闻轶事,都可以。

知识是人们讲课的阶梯,多多益善。

但是,讲好课还要聚焦某个专业,不能乱说一气,要有的放矢,因此需要学识。

学识就是学习专业知识,针对某个专业特长,自己感兴趣行业,进行深入研究,获得自我体验,自成体系。

比如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水平就是学识,最好的学识就是模块化学习知识,一学就是一大串,一说就是一套一套的。

可是,必须要说,讲好课,更要有意识。这个意识就是引发听众心动,走心,有趣,也就是以听众为中心,尽量活泼,轻松,愉快,要知道人家不是学知识的,而是体验愉快的。

更绝对些说,哪怕你讲的不太正确,甚至是错误的,只要引发兴趣,就会促使人思考,自己去行动和体验,这就是最佳讲课效果。

更何况,对错都是价值评判的结果,很多时候没有标准答案,都可以,是发散思维体现。

走脑、走心、体验

意识比知识更重要,进一步解释,就是做到讲课要走脑,促进思考,还要走心,让受众心动,最后变作行动,在体验中达到讲课目的。

走脑就过脑子,可以理解为逻辑架构要清晰,这就是三个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其中为什么也包含了为了什么,目的原本就是因果关系的一个环节。

逻辑架构清晰,相当于有了路线图,好比我们每次开车上下班,或者去外地熟悉的地方,不用导航也是心中有数,这样就可以沿途轻松些,看风景,讲课时候则可以随意发挥,收放自如,不会出现放出去收不回来情形。

走脑同时也是让听众建立逻辑架构,容易接受讲解内容,记住逻辑要点,有收获。

走心则是从听众角度说的,让人家不打盹,不失望,有兴趣,有愉快感。引发共鸣需要的是共情,提问,思考,意外,笑一笑。

体验就是有所心动基础上,化作实际行动,比如观察行动,真的去看看花草树木名字,就好。

横联、纵联、互联

为了达到走心的讲课目的,必须会各种联系。

横联就是外延,类比,联想,用来解释观点,可以无限有趣。

纵联就是内涵,演绎逻辑,深挖思想,时间和发展,深度和高度,产生所谓“金句”。

互联就是为了心动目的的相互联系,不求科学准确,只求制造效果,如诗经的赋比兴。

最后,看看整个讲课的架构要素。

开头吸引、中间互动、结尾深刻

开头几分钟要采取故事或者提问方式,快速吸引住听众兴趣,良好开端是成功一半。

中间时候,讲者听者都意兴阑珊,兴趣渐退,心身疲劳,这时候适当设置互动环节,活跃气氛,或者适时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这就利用好为人师特性,吸引参与。

结尾可以深刻引导,促进问题思维的高度,留下空白,引人深思,或者提出活动实验要求,让听众回去可以试一试。


感兴趣朋友可以看看下面这几本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