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富和贫贫

 登高必自卑 2020-05-25

富富和贫贫都十四岁了,上初二。他们是发小,是邻居,生活在一个小山村,那里虽然山清水秀,但是毕竟是八十年代,温饱还是个问题,上学也更是是一种奢望。

富富的父亲是大队支书,有职权,生活条件还算不错,虽然不能吃香的喝辣的,但是青菜,白面馒头天天相见,一个星期吃点肉不是问题。但是富富不爱学习,端起书本就头疼,在学校就是混日子,但品质并不坏。

贫贫的父亲,是地道的农民,认为种地是发家之路,勤劳是发家的手段,但是日子并不宽裕,白面馒头和水饺只是偶尔的奢侈。但是他信奉“耕读传家远,诗书处世长”的传统思想,所以对儿子的学习盯得紧。可是儿子也非常争气,学习成绩优秀,成绩总是第一名。

富富发家之路

富富不学习,初二下学期就辍学,在家游荡,玩了三四年。后来父亲托关系让他进入城市建工队。他虽不爱学习,但一头脑灵活,几年后成了小承包头,拉起了自己的建工队,在安泰城里有了房,有了车,日子非常的滋润。

贫贫成才之路

贫贫学习刻苦,上完高中,考上了哈尔滨工程学院,四年后分配到安泰市,成了市城乡建设规划局中坚,几年后,也在城里分了房,安了家。不几年提升为副局,日子也过得很滋润。

相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家对城乡基建的资质要求也日益规范。富富的小承包队,也带来了危机,因为没有资质,所以没有人让他承包建设工程。没活干,他的建工队,也就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许多员工走了,他一筹莫展,在妻子的提醒下,才想起他的发小贫贫来。

某个周六的晚上,他们有了一次相聚。

富富提着五万元,敲开了贫贫的楼门。一番热情之后,富富诉苦不堪,提出了请贫贫办理承包工程资质。

贫贫不答应,并说明了,没有学历,没有资质,间了楼,危害的将是老百姓,决不能拿着人命开玩笑。

富富有着自己的良心,没有强求他的发小,为难他,他知道,错在自己。

归途

几年后,富富在城里没有了生意,只好回到了乡下。他只好承揽一些小工程来度日,但是,从贫贫的身上,他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是永远打不败的对手。因此,他把精力用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上。

几年后,贫贫提升为局长。他一直用自己所学,把安泰市建设得安全、易居、美好,获得不少的声誉。但是他也把孩子的教育抓得紧紧地。

二人,不时聚聚,谈论主题是读书,知识和孩子的教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