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以康熙朝的素三彩最为流行,文献中记载“康熙十七年创素色磁器”,由此可知康熙十七年(1678) 官窑开始烧造素三彩器,并逐渐成熟,此后为清代彩瓷中一个著名品种。 清康熙 素三彩关帝圣像 素三彩从明代发展到清代康照朝达到了中国制瓷史上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不但表现在器物的数量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而且在器物造型、装饰技法、图案纹样及色彩的变化上都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在器物造型上康熙素三彩瓷器的形制几乎无所不有。装饰技法除继承传统的工艺外,还创烧了多种新的技法。在色彩的运用上也较明代丰富,除传统的黄地、紫地、绿地、孔雀绿地外,还创烧了以黄、黑、藕荷等色作地釉的新产品。对于康熙素三彩,光绪、民国时期多有仿制,品种多样,有仿虎皮三彩的,有仿黑地素三彩的,但仿品的黑地多泛污,不光亮。 清康熙 黄地素三彩花卉龙纹盘 |器型 康熙时期素三彩品种繁多,既有日常所用的盘、攒盘、碗盏托等,也有陈设瓷瓶,还有供奉用瓷如炉、观音、财神、童子、寿星等,及文房用具如砚台、笔洗等。除此之外,狮子形瓷塑与鹦鹉瓷塑也很常见。 清康熙 素三彩花卉纹暗龙碗 |彩绘 除了黄、绿、紫三彩外,康熙朝时还地了当时特有的蓝彩,色彩丰富多变,使得追黑素三彩成为清代彩瓷中的名贵品种。黄色的呈色较明代要淡,含铁量也越来越少。紫釉色的变化虽没有黄釉鲜明,但其色调深浅会随着铜和锰的含量多少和其他着色元素的影响而变化。与此同时,加彩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有的是在素烧过的白瓷胎上直接加彩,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用低温一次烧成,传世品较为常见的素三彩花果盘即用此种方式制成。另有在白瓷上涂以色地,再绘彩如黄地加绿、紫、白即为黄地三彩,绿地加黄、紫等彩即为绿地三彩。 清康熙 素三彩海水鱼龙纹十棱洗 白彩是一种以石末和铅粉熔剂制成的低温透明玻璃质釉料,它可以用来罩在直接加彩釉的素烧白胎制品表面,也可涂在白釉瓷上然后加绘彩料,制成黄地加绿、紫、白彩或绿地加黄、紫彩等。绿地素三彩的绿色纯正,光泽度高,亦较为匀净。纹饰色彩清丽明快,层次感强,为康熙素三彩中的名贵品种,此类器物传世品较多,有碗、盘、杯、香薰等器物,纹饰有花卉、动物等,尤以绿地素三彩海马纹碗闻名。 清康熙 素三彩海马纹碗 黑地三彩为康熙时较为名贵的品种,黑彩漆黑光亮,是康熙时期特有的色泽。时期还新创一种虎皮三彩,其制作方式为在1280C高温下烧成涩胎,在内外壁施低温白釉后,用黄、绿、紫三色点绘出斑状花纹,再人850C低温烤花炉二次烧成。因其具有不规则的斑块,烧成后,酷似虎皮,故称“虎皮斑”、“虎皮三彩”。虎皮三彩器物具有胎薄质坚、色彩雅丽的特点,颇为世人所珍爱,故光绪、民国时期即有仿品。传世康熙虎皮三彩器有碗、盘、瓷塑及多穆壶等。 康熙朝三彩还有米地素三彩、浅藕荷地素三彩等。米地素三彩中米地色泽稍深,有失纯正。纹饰以绿、紫两色为主,并以白色加以点缀。传世品不多,仅见有瓶类器物。浅藕地素三彩其色地色泽浅淡,较为匀净。纹饰以黄、绿两色为主,以紫色为点缀,纹饰清晰明快。传世品多为盘类器物。 素三彩器不一定只使用三种颜色,如黄地绿彩、绿地紫彩、蓝地绿彩等器也属于三彩器。三彩一般不加红彩,但康熙时期也有个别素三彩中加有小面积红彩的,如画面中的太阳,人物衣服上的袖子,花朵的轮廓线等。此时的红彩多为釉上彩料,胎精釉细,纹饰精美,瓷器鉴赏交流陈总I76-6535-I637为非常名贵的三彩器。 清康熙 黄地素三彩吹箫引凤图观音尊 |纹饰 康熙素三彩纹饰以龙、凤、花果、蝴蝶、花卉、人物为多见,多为大块涂抹,花卉为主,间饰飞舞的蝴蝶,并加暗刻龙纹,极为清新雅致。 清康熙 绿地素三彩海水飞马图观音尊 |款识 康熙时期素三彩款识署有“大清康熙年制”以及干支款加“中和堂”款的,堂名款有“玉海堂制”款等。 清康熙 素三彩送子观音坐像 ||素三彩鉴定要领: ◎器型 品种繁多,除日用器具外.陈设器、供奉瓷、文房用具等均有。三彩凌塑常见有西洋人、三星人、佛像及镂空成福、禄、寿字形的壶等。 ◎胎釉 胎体细密洁净,釉面坚硬、光滑,具有光泽,并与胎体结合紧密。随后几代及现代仿品则胎体粗疏,胎釉结合不紧密。 ◎彩绘 有白、黄、绿、紫、墨、米、虎皮斑等各种色地,水绿浅淡,鹅黄匀润,密蜡黄细腻,茄皮紫浓浅不一。后仿品的色调不是过深就是过浅,而且紫、绿两色灰暗不明,厚腻不匀。 ◎纹饰 以龙、凤花果、組蝶、花卉、人物为多见,早期勾勒多用焦墨,晚期改为油墨,笔面生动清晰,线条流畅有力。后仿品的纹饰线条勾勒粗放,呆滞无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