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月二龙抬头,这些传统文化你get了吗?

 食研所 2020-05-25

今天是什么日子?大街小巷各种海报早就为“女神节”这一天做好了准备。同时按阴历说,今天还是二月二,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咱们来说说龙抬头的那点事儿。

节气习俗再到饮食传统,让你了解一个更全面的龙抬头,从此做一个讲究的文化人儿。

01

什么是真正的“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与古代天象有关。中国古代天文学将周天黄道确定为28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古人又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在四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形容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4种神兽。

二月二龙抬头所提到的“龙”,指的就是天象周天二十八宿的东方青龙七宿。 每年的仲春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

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

02

万物复苏的“龙抬头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

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

十字津头一字行。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是春耕开始、气温回升、万物恢复生机的标志。 

03

充满习俗的“龙抬头”

1.剃龙头

农历二月二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

这一习俗的形成还有另一个原因,按照过去的风俗,正月里是不能剃头、理发的,有种说法叫做“正月剃头死舅舅”

而实际上,“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是属于误传。不剃头的含义是“思旧”,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当时,清朝命令所有老百姓都必须剃头,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剃头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借“思旧”的谐音“死舅”,有了“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2.舞龙

这一天民间还有舞龙的习俗,寓意是为了保佑风调雨顺、祥瑞平安。借助龙的形象举行求雨活动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书中提到舞龙求雨的活动,在汉代画像石上也刻有“戏龙”的舞蹈场面。

3.引龙伏虫


古人相信龙出则百虫伏藏。惊蛰前后,害虫也开始活跃,庄稼面临威胁,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引龙伏虫的活动就是用草木灰从自家门口一直撒到厨房灶间并绕水缸一圈,叫做“引钱龙”;将草木灰撒于门口叫拦门辟灾;将草木灰撒于墙脚,呈龙蛇状,以避虫害。后来也出现用石灰替代草木灰伏龙降虫的做法。

4.祭土地

古人认为土生万物,所以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在我国南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二月二仍有祭土地神、举办“土地会”的习俗。

5.开笔日

在传统习俗里,为取龙抬头之吉兆。儿童在二月二这天,会举行“开笔礼”,过去私塾先生多在这一天收学生,谓之“占鳌头”。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祝愿每一个孩子长大后断文识字。 

图源:陶小莫绘

6.引田龙

每当二月二春龙节到来,我国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

7.围粮囤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农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区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下掏草木灰,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叫做围仓,把家中的粮食放在仓的中间,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8.二月二忌讳

相传二月二这一天家中忌动针线,怕伤到龙眼,招灾惹祸;

忌担水,认为这天晚上龙要出来活动,禁止到河边或井边担水,以免惊扰龙的行动,招致旱灾之年;

忌讳盖房打夯,以防伤“龙头”;

忌讳磨面,认为磨面会榨到龙头,不吉利。俗话说“磨为虎,碾为龙”,有石磨的人家,这天要将磨支起上扇,方便龙抬头升天。

04

饮食多样的“龙抬头

老祖宗在这一天的饮食上也颇有讲究,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取名“吃龙鳞”,吃面条取名“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1.各朝各代的习俗

时候,人们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迎富贵”的特殊时日,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

宫廷在这一天也有专门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不过,唐宋时的这些“二月二”活动并没有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

,“二月二龙抬头”的各种民俗活动记载便多了起来。“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绣针线的女子在这一天都要停止手中的伙计,担心伤了龙目。

明清以来,二月二这天还增添出现了“熏虫”、“炒豆”的活动。清康熙时的《大兴县志》记载,“二月二,家各为荤素饼,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

可见古时候,老祖宗对这一天的重视不亚于春节。


2.各地的习俗

山东临沂、日照等地有吃糖豆的习俗。二月二早上,家家户户都用糖炒花生和黄豆,有的地方叫糖豆,有的地方叫蝎豆,还有的爆玉米花。

在我国很多地方还有二月初二吃猪头肉的习俗。 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民间还有过了二月二青龙节,整个“过年”才算结束一说。

北京人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并且有韧性,因为要卷很多菜吃。

过去北京人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若在二月二这一天吃春饼,北京人还讲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

吃“驴打滚”也是老北京的习俗,人们喜欢在农历二月二买“驴打滚”品尝。

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有“财源滚滚”的吉祥含义。

陕西西安地区二月二这一天,是外婆给外甥送爆米花及饽饽馍。妈妈会前一天炒好齐子豆给家里人吃,齐子豆是用油、水和面,然后切成小的立方体,再用油炒了。有的地方会把花生和齐子豆一齐炒。

河北邯郸二月二有吃“龙须面”;、“龙角”(饺子)、“龙子”(米饭)、“龙拿珠”(馄饨面)、“食龙头”(猪头)的习俗。

邯郸磁州附近山村有姑娘们过乞巧节的习俗。这一天,姑娘们可自由结伴,穿上好衣裳,带好小米、白面、油、盐及锅、碗、盆、勺等工具,一起上山野餐,这就是磁州古时流传下来的"姑娘二月二吃乞巧饭"习俗。 

河北承德二月二这一天有早吃煎饼、午吃饺子、晚吃煎肉片煎鱼的习俗。二月二炸鱼煎肉叫“熏虫儿”,因为二月二正值惊蛰前后,百虫蠢动,人们用这香味熏醒传说中的龙来镇住毒虫。 

河北沧州有吃龙拿珠的习俗,就是面条和饺子一起下锅煮,吃饺子就是龙耳朵的意思或面条就是龙须子意思。

江苏南通有二月二作寿桃祭祖的习俗,面做的寿桃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山东菏泽民间习俗是二月二这天炒盐水黄豆,让黄豆开花。

广西中北部壮族地区二月二的传统习俗是做血肠,血肠是龙抬头和龙收尾不可缺少的祭品。血肠壮语叫bong有禾苗速长、五谷丰登的含义。做完祭拜仪式,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代表去村社吃集体餐,每位村民还会分到一些血肠和扣肉。

福建莆田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打牙祭,大聚餐”之俗。

总而言之,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俗语里有“龙不抬头天不雨”一说,因此龙抬头是复苏和吉祥的象征

  今日互动话题  

在你的老家,二月二这一天吃什么?

欢迎文末留言告诉我们 

速度来抢沙发吧 

END

作者|食研所小专家

本文由食研所原创

中国肉类协会出品

转载或加入食研所美食健康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