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市公司卖壳(控制权交易)为何愈演愈烈

 静思之 2020-05-25



最近和几个朋友一起勾兑上市公司壳交易,虽然尚无斩获,却也学习了解了一些壳交易的市场情况。

总体来说,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也就是常说的卖壳,也是并购的范畴,也算没有不务正业。


控制权交易不是中国特色,离我们最近的港股市场,控制权交易比较普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相当一部分体量不大的中国公司无法进入A股市场,远走美国OTC市场,通过购买美国场外交易市场挂牌的壳资源,反向收购后转板NASDAQ上市,成功的、被骗的皆而有之。

A股市场上,券商借壳上市兴起,如广发证券、国元证券、东北证券、长江证券、中航证券、太平洋证券都是通过借壳上市,而地产行业则有多家在香港借壳上市。

最近几年A股市场的借壳情况统计如下:

2017年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数量:90起
2018年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数量:136起
2019年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数量:153起
2020年(截至5月21日)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数量:48起

从数量上看,近几年的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呈上升趋势,2020年上半年年受疫情影响,交易数量相对减少,预计下半年会增加。

从购买方来看,明显以国资收购居多,从侧面反映目前民营企业的生存困局。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国资入主能够有效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我们期待的并购重组的效应是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更有能力的人来打开企业发展的瓶颈。国资的批量入主能否取得长期的综合效应,带领企业走出低价,只能由时间来验证。

国资在融资能力和融资成本上具有优势,在公司治理和规范运作方面也有更好的基础,但是在市场竞争充分的行业,国资的效率经受考验,在国有资产估值增值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时机退出应是上策。

以我们在替国资寻找上市公司壳资源的过程中的了解,很多地方政府将收购上市公司作为一项指标性任务,收购后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和整合考虑不多,同时,政府平台中精通资本市场的专业人士少,懂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才也很缺乏,不懂资本和经营的股东接手上市公司后,尤其是接手的上市公司以困难企业居多,如何能够保证上市公司比以前经营得更好,对企业来说,没钱不行,但仅凭有钱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两至三年后,或将出现大量收购上市公司的国资止损离场的现象。

前几天约一家去年被国资收编的上市公司董秘朋友吃饭,还是跟以前一样难约,过去难约是因为常年出差,现在难约是因为必须时刻留守,果然聚会当天下午给我发来一张图片,是用手机拍的上级领导来视察的日程安排,安排得非常细致妥当,也许值得民营上市公司的董秘好好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