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于成龙,不要分不清——傲出风霜不自寒

 薄会申 2020-05-25

“亭亭赤帻岸台端,傲出风霜不自寒。要识朝阳凭一唱,扶桑高捧海澜安。”

这首诗借物言志,题目叫《咏鸡冠花》。作者随着中纪委的宣传现在已经家喻户晓,他就是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里面的主人公。

康熙朝有两个于成龙,时称大于小于。电视剧演的是大于。

大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1661)授广西罗城知县。历任黄州知府、福建按察使、直隶巡抚(1680)、江南江西总督。卒赠太子少保,谥清端。主要功绩是剿抚匪患、创建学宫、断案明允、性甘淡泊。

大于卒於任上。“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大于在生前,“清介自持,允称卓异”,“凡在亲戚交游相请托者,概行峻拒”,康熙皇帝称赞他是“清官第一”。去世后,康熙皇帝感慨:“居官如于成龙者有几?”并谕大学士:“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加赠太子太保。

康熙二十年(1681),大于迁任两江总督,赴任前按例举贤,“疏荐通州知州于成龙等”。通州的于成龙,就是小于,因为大于的举荐,被任命为江宁知府。

小于成龙(1638-1700),字振甲,汉军镶黄旗人,祖籍奉天盖州。历任乐亭知县、通州知州、江宁知府、安徽按察使、直隶巡抚(1686)、左都御使兼镶红旗汉军都统、河道总督。卒赠太子少保,谥襄勤。主要功绩是治理河道平息水患、蒙古平叛督运军粮。

担任江宁知府期间,康熙皇帝嘱咐小于要向大于学习:“尔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乃为不负。”而小于一开始也清廉勤勉,得到康熙皇帝赞许:“居官清廉如于成龙者甚少,世间全才未易得。”“观其为人,天性忠直,并无交游,惟知爱民。”甚至传谕八旗:“父兄教其子弟,常以于某为法。”

但是小于最终没有摆脱窠臼,官场浸淫既久,而结党徇私、排陷他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六月,康熙皇帝发出感慨:“今观旗员亦各自结党,其中于成龙最为强胜。”同朝大臣李光地更是直言:“于成龙炙手薰天,满朝谁不造之!”

即便如此,小于成龙依旧和大于成龙一样,被康熙皇帝树立成了清官的典型。而到了今天,大多数人只记住了大于成龙,如果不是因为他的事迹里有荐贤一项,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还有一个小于成龙。

同样是朝廷宣传的榜样,为什么大于得以声名远播、能够流芳后世呢?因为老百姓记得他。

一个人有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身居显赫之位自我标榜,周边人或囿于权势或囿于名利随声附和,其实私下里说起来大都是当作笑谈。

一个人有当权者对自己的评价。虽然能够显赫于当时当世,乃至博得身家荣耀,但是若不殷勤勉力,也终将祸及后世。

一个人还有历史对自己的评价。路上行人口似碑,老百姓不会忘记真正给他们谋福利的人,并且会代代传诵。如果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纵使朝廷大肆喧嚣,终究不过是是镜花水月。

大于曾有言:“我生来无他嗜好,布衣蔬食才免饥寒足矣。不知世间有受享事,亦不知馈遗交际欲何为计?俸入自给有余,要钱何用?”而终其一生,践行不止。

小于心机太过,曾致河工不济、督粮失期,但由于“实心办事,不辞劳瘁”,所以康熙皇帝认为他“屡委以事,尚克勉效”。当时承平日久,贪腐充斥满汉八旗。康熙皇帝急于树立榜样整顿军中吏治,就这样还算清廉勤政的小于成龙被推到了前台。

如果单以清廉论,或许有的官吏自认可以与大于成龙比较一番,但清廉说到底不过是一个政府官员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操守,历代“清官册”、“循吏传”里清廉官吏比比皆是。大于成龙最可贵之处,为同时代封建官员所远远不及的,是他的自我批评精神。

大于成龙在担任罗城知县期间,轻信于一名下属的小忠小信,而那人却在外面借势大肆招摇,结果被人控告,措词指斥于公受欺被骗。在判牍《胥吏作奸批》里,于公除了历数下属罪状和处置措施外,更是深深自责:“本县读书十年,净愧未能领会,微子来禀,至今不悟”,最后表态:“本县敢不勉力?前既以无智无识贻祸父老不鲜,今何敢自文自饰以重害闾里?”大于成龙敢于从心灵深处剖析自己,不讳己丑、辣味十足,甚至亲笔书之于判牍留给后人以为警戒,高风亮节、心昭日月。那些事事机心叵测锱铢必较、却处处择句选言粉饰自己的同朝官员与之相比,何止云壤之别。

“傲出风霜不自寒”,独当风霜却又乐在其中、矢志不移,只有克己奉公、情系百姓,无一丝利己之心的人才能够做到,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康熙皇帝曾经勉励大于成龙:“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大于成龙无愧斯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