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鉴赏丨从画法看青花瓷的特征(之四)——清青花

 wangzlR9N8 2020-05-26

编者按

高光是清代青花瓷画法的一个显著特征,与高光效果相关的披麻皴、渐变式混水成为清代青花断代的依据。本专题根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讲师陈殿授课内容节选整理,从画法角度来探寻青花瓷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的鲜明特征,为青花瓷鉴赏提供一个直观可察的视角。

清青花

清代顺治朝出现高光画法,色调由浅到深向四周扩展,像舞台上的聚光灯投射在主角的位置,如雉鸡牡丹纹盖罐的湖石中心留出高光,突出雉鸡的形象。哈彻沉船出水的明青花克拉克盘中花鸟纹的鸟所站立的石的表面只用混水法填色,表现出平整的石体表面,没有用高光。据观察,明代的湖石全部都是平面的,没有高光,因此石上的高光画法应该是可以作为明末清初青花断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清青花雉鸡牡丹纹盖罐

明青花克拉克盘

南京博物院藏顺治青花山水纹盘,在山的边缘轮廓留白后用披麻皴的画法来表现山石,说明顺治时开始用披麻皴表现青花的山石,而明代还是用点皴来表现山石的,暂时没有看到明末有用披麻皴来表现青花山石。因此可以用披麻皴来作为一个清初画法的断代依据。

台北故宫李霖灿先生:“若和雨点皴、斧劈皴系统的皴法相比,披麻是一种“长线条”的皴法,使用笔的中锋,从上而下,左右披拂,线条的方向大致相同而时相交叠,像批梳苧麻织维成绺结缕一样,所以叫做披麻法。”

2005年发现的碗礁1号由于出水了大批清代康熙时期景德镇生产的外销瓷器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出水青花人物故事图凤尾尊的山石图是依山脉走向运笔的渐变式混水,运笔处留白呈现出高光效果。明末的是渐变式搨水。

青花人物故事图凤尾尊

渐变式混水与渐变式搨水

有什么不同?

其一,画法

渐变式搨水是画笔接触坯胎表面填色,可以从烧成之后显现出的颜色看出笔运动的痕迹。渐变式混水是笔不接触瓷坯表面,笔带着料水填色,烧成之后的颜色显现出的是料水流动的痕迹。

其二,笔的运动

渐变式搨水时笔的运动方向是直线或稍微有点曲线的运动,而且连续多笔都必须向同样的方向运动,这样排比而画出的效果就显示出一整片的由浅到深的渐变效果,表现的是光线照射山石坡面的由明到暗的景象。渐变式混水为引导料水的流动,笔的运动方向大都是弧线运动或近似直线的弧线运动。

其三,识别方法

渐变式搨水所画可以看出笔在坯上运动的痕迹。渐变式混水由于青花料水被引导的流速和方向不同,料水会沉积出不同方向和深浅不同的颜色,并像水渍一样有颜色深浅不同的交界线。

南京博物院藏口沿下写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款的康熙官窑青花福山寿海纹花盆的山石画出高光,说明官窑青花的画法也受西洋画法的影响。

康熙官窑青花福山寿海纹花盆

从康熙官窑和民窑青花瓷都使用西洋画法看出,当时官方与民间都普遍接受了西洋画法的影响。

北京故宫清宫旧藏大清雍正年制款的雍正官窑青花松竹梅纹盖罐上的石头画出高光,表明雍正欣赏青花瓷的西洋画法的高光,才会让高光出现在青花瓷上。

雍正官窑青花松竹梅纹盖罐

但是乾隆并不欣赏高光画法。根据《清宫廷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记载,乾隆曾明确下旨要求郎世宁在国画上不能表现西洋画法的高光,而且以前画过的高光还要改掉再送回给他看。随着乾隆年岁增长,自身艺术修养的提高,从厌恶西洋画法中的高光到否定整个西洋画法,标志着西洋画法在中国从康熙雍正的全盛到乾隆的衰落。

乾隆鹿鹤图灯笼尊

清宫旧藏乾隆鹿鹤图灯笼尊中山的轮廓边缘留白,再涂深浅不同的颜色表明明暗关系;大清乾隆年制款的乾隆官窑青花山水人物图胆瓶上没有画类似康熙青花首善福海纹花盆和雍正官窑青花松竹梅纹盖罐上的高光。这说明乾隆官窑青花瓷与国画一样,都受皇帝的影响而改变画法。伴随着高光画法的去除,为表现高光的渐变式搨水和渐变式混水的青花画法也束之高阁,只为后世仿古者学习使用。

(下节预告:现代青花)

馆藏文物欣赏

名称:康熙款青花山水图笔筒

年代:

文物号:故00147348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