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著名的诗人,非常传奇的一生,请大家引以

 飓风居主人 2020-05-26

#唐朝#骆驼近期在“研究”唐史,作为一个三观特别非主流的人,骆驼除了关注帝王将相,后宫禁帷这一类口味比较重的话题外,也写一些比较小清新的内容,比如唐朝的诗人和他们的朋友们。最近在研究李白、王维这些大号时(杜甫:你在针对我+2),骆驼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人”。他的名字叫孟浩然,相信上过学的很少有不知道他的。

他那首“春眠不觉晓……不知死多少”的绝句,至今仍是我和夏天共同的回忆。至于骆驼为什么要说他是一个“有趣的人”呢?小孩姓王,说来话长,请听骆驼慢慢跟您唠。

大气磅礴的羞涩

孟浩然的祖籍是山东潍坊,后来家人乔迁湖北,等到孟浩然出生时,他家已经属于襄阳的土著。孟浩然虽然生长在湖北,但是他一辈子都没吃过当地名吃热干面。(不服的可以打赌)孟浩然出生于一个中产之家,早年家里比较有钱,不光可以供他读书学习,还有余力给让他上特长班(剑术),甚至还可以供他当一个非典型宅男。他不是宅在家里,而是在鹿门山中。

不过后来他家不知怎么就衰落了,他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决定去当官。历朝历代,体制内的编制都是僧多粥少,而且也不是你想去就能去。不知道为什么,孟浩然没有选择去参加科举(也可能参加了没考上),他花了大量时间去寻求“举荐”。具体方法,就是向达官显贵投“干谒诗”,以期获得这些人的推荐。

李白、杜甫等人在考场失意之时,都曾用过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很像后世求职者给公司的人事部门投递简历,不过在古代,这种“人事甄选工作”往往是由当朝的权贵来负责。要通过这种方式谋一个职位,对脸皮的要求要比后世更高。而孟浩然作为一个读书人,对这种事是发自内心去抵触的。所以他辗转了十多年都一无所获。

这一点我们从他的一首诗中,就能管窥一斑。这首诗的名字很绕,骆驼就不说了,只给大家一点提示,“气蒸云梦泽”是其中一句(还不知道的请自觉面壁)。这首诗表面上是写洞庭湖的,但实际上却是一首“干谒诗”。他很隐晦地把自己的意思,写在了诗的最后一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看着别人在体制内吃香的喝辣的,我也是垂涎欲滴”。如果单从写景诗的角度,来评价他的这首诗,可以用“大气磅礴”三个字概括,但是从求职的角度来看,就只能用“犹抱琵琶半遮面”来形容了。对于弯不下腰,厚不起脸来的孟浩然来说,他的这首诗一递上去,他的人生基本就废了一半了。

伟大的作死小能手

他人生的另一半,也废于一首诗。在求职失败以后,孟浩然选择了另一条求职之路,他选择去做“隐士”,李白也曾这么干过。这件事具体怎么操作呢,就是你一面从山藏到水,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微博(诗歌)等方式,不停地宣传自己,把名声打响。最终让体制内的人去把你这位“隐士”给请出山。

孟浩然想得很丰满,但是现实依然那么骨感。他的名声和粉丝与日俱增,但是体制内的人对他依然无感。他只好从山水之间,走进了长安,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开始了自己的表演。据《唐书》记载,有一次他无意间见到了唐明皇李隆基,李隆基就让他写首诗展示一下自己,孟浩然惊慌失措之下竟然来了一句“不才明主弃”。这种牢骚冲天的怪话,自然让李隆基很不爽,李隆基一不爽,孟浩然就更没法爽了,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直接被大BOSS给刷下来,而且还给人家留了一个非常差的印象,孟浩然醒过神来之后,差点就崩溃了。为了治疗自己的抑郁,孟浩然又开始了自己的“养心”之旅。在好长一段时间之后,孟浩然才调整过来。不过很快他將再次抑郁,在公元735年,当时最喜欢捧新人的“韩荆州”(李白曾拍过他“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准备约见他。

这本来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但是孟浩然再次完美地错过了。有人说他是因为喝酒误事,没赶上,也有人说,他是因为怀疑“韩荆州”的实力,直接就给拒绝了;不管怎么说,总之一句话,这都是孟浩然自己“作”的。然而孟浩然之“作”还不仅限于此。在他去世之前,他曾得过病,本来快好了,结果他又没遵医嘱,胡吃海喝,最终成功把自己给“作”死了,享年仅有五十露头。

孟浩然的一生,骆驼不是太好总结。在纠结了半天之后,骆驼只想说“孟浩然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行事作风值得我们永远引以为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