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铭“蔑历”探源——《盘庚》“勿亵”、《尔雅》“杗廇”

 西西杰史话 2020-05-27

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为时代久远或文字演化,许多用语已经不为今天的人们所理解。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其中的一个难以理解的词:“蔑历”。

“蔑历”

这个词在西周金铭中倒也经常见到,许多铭文提到王或卿召见下级官员时,往往都会用到“蔑历”一词,看起来仪式感十足。而受到“蔑历”的官员,无不对王感恩戴德,做器以示纪念。

随便举几个例子:

“王(上宛下食)豳京, 王祈, 辟舟临舟龙,咸祈, 伯唐父告备……王蔑历, 赐鬯一卣、贝二十朋。”(伯唐父鼎)

“□东夷大反, 白懋父以殷八师征东夷。……伯懋父承王令,赐自率征自五□贝,

小臣逨蔑历,及赐贝。”(小臣逨簋)

“ 唯王十有一月, 王各于成周大庙,武公入右,告禽:馘百, 讯□。王历, 使君氏授,釐敔圭瓒, □贝五十朋, 赐田于散五十田, 于曹五十田。”(敔簋)

可以看出,蔑与历有时候连用(蔑历xx),有时分开(蔑xx历)。

少数情况下,“蔑”单独使用。如:

穆穆王长囟,以逑即邢伯。”(长囟盉)

这个词从形式上看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文献中居然从未出现过,无法求证,所以后来人们解释这个词也是莫衷一是,大差大离。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勉励”说,从读音上来说,“蔑历”与“勉励”听起来差不多,把“勉励”代入铭文中,似乎也讲得通。

但是,勉励属于联合结构的词组,彼此不能拆开,可以说勉励xx,但是不能说勉xx励。所以,蔑历不是勉励。

其实,虽然蔑历这个词本身翻遍中国古文献也极难见到,但它的通假形式我们觉得是出现过的,首先就是《尚书·盘庚》中的“勿亵”。

“蔑历”的一种写法:“勿亵”

《尚书·盘庚》:

“其有众咸造,勿亵在王庭,盘庚乃登进厥民。”

《盘庚》篇记录的是商王盘庚为迁都而对商朝百姓的三篇演讲词。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商邑的贵族(“有众”)都来到了王廷,而后盘庚也让普通民众前进一些,让所有人能听得清自己的演讲。

这句话中的“勿亵”,历来都解释为“不要亵渎”“没有亵渎之人”等类似意思。但若这样解释,其实是前后矛盾。为什么这么说呢?

“亵”的本意是近。太靠近了,古人觉得是一种亵渎,更别说靠近王了。既然说了“勿亵”(不要靠近),那为什么盘庚又要进一步“登进厥民”,让民众更靠近自己呢?如此,岂不是更加亵渎了?

因此,“勿亵”不能望文生义,它或许是通假字,大概就是金铭中常见的“蔑历”。

蔑在古文中通末、通微,清王引之《经传释词》第十:“末,犹‘也。”“末”、“勿”一声之转,故得通假。所以,蔑与勿也是通假字。

“亵”从“执”声,执、历叠韵字,所以,亵与历也可通假。

回过头来看《盘庚》中的这句话,“其有众咸造”,“有众”的身份是贵族和官员,这些人都来了,“勿亵”(蔑历)在王的庭中。庭是什么呢?

《说文》:

庭,宫中也。

段玉裁注:

宫者,室也。室之中曰庭。《檀弓》“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注曰:寝,中庭也。

这个寝是指“路寝”。《诗·鲁颂·閟宫》:“路寝孔硕。” 毛传:“路寝,正寝也。”古代天子居住之处有路寝、小寝的分别。郑玄注《周礼》“王之六寝”:“六寝者,路寝一,小寝五。……路寝以治事,小寝以时燕息焉。”

所以,《盘庚》篇中有众所集会的王廷,就是盘庚的路寝,其实也就是朝廷,上朝处理国事的地方。

从这个描述看,勿亵(蔑历)的本意应当与宫室内部的中庭有关。

蔑历、勿亵的本意当为《尔雅》“杗廇”

下面对蔑历和勿亵的含义做出更清楚的解释。

金铭中的“蔑历”还有一种不同的写法作“袤(宀+宁) ”。

师酉鼎铭:

唯王四祀九月初吉丁亥, 王格于大室, 使师俗召师酉。王亲袤 (宀+宁)师酉, 赐豹裘, 曰:…… (周中, 《商周》2475)

“袤”后面的字,原文为:

“袤”上古音为mu(王力),“蔑”上古音为myat,两字为双声,可以通假。

第二个字 是什么呢?

这个字宀下的部分,与甲骨文、金文中隶作“宁”的字相似。

甲骨文的“宁”

有说法认为此字为甲骨文

之省, 本意当是表示宫室建筑的中庭。因此,(宀+宁)的本意也当是中庭,笔者认为,其实就是后世的“廇”(又作“霤”)。《说文》:

“廇,中庭也。” 

段玉裁注:

中庭者,庭之中也。《月令》:中央土,其祀中霤。注曰:中霤,犹中室也。古者複穴,是以名室为霤。正义引庾蔚之云:複者,谓地上累土为之,穴,则穿地也。複穴皆开其上取明,故雨霤之,是以后因名室为中霤也。按《释名》曰:室中央曰中霤。古者複穴,后室之,霤当今之栋下,直室之中。《释宫》曰:杗廇谓之梁。盖言室内之制,赋家所谓“藻井”,其是与?

许慎对廇的解释与段玉裁的注说得非常透彻明白。“廇”也就是文献中常见的中霤,也就是宫室屋顶的中央,其起源是新石器时代人们居住的土穴上面开口用于通风透气的天窗,类似于后世的“藻井”。

这个字上面作“宀”或“广”,表示它是一种宫室建筑;下面的部分,中间有开口,上下(其实表示宫室的进深)各有一露头的线条,应是南北方向的大梁。联合起来理解,这个字就是屋顶中部的天窗,就是“廇”。

“廇”上古音liu(王力)、ljəgwh(李方桂),与“历”上古音lyek相似,可通假。

(宀+宁)为“历”的本字,多数金铭借用了“历”的读音来表示这个字。由此而言,“蔑历”的“历”,本意即“廇”,即宫室的中庭。

“历”的本意清楚了,那么“蔑”呢?

上面段玉裁对“廇”的注释中引用了《尔雅·释宫》“杗廇谓之梁”。郭璞注:“屋大梁也。” 

因此,杗廇就是古代宫室建筑屋顶正中的大梁。大梁承受全屋顶重量,位于整个宫室上面的正中位置。

“杗廇”,笔者认为即是“袤(宀+宁) ”,“杗”就是“袤”。“杗”的读音为“莫郎切”(maŋ),与“袤”(mu)属于双声,可以通假。

《说文》:

“杗,栋也。”

又,

“栋,极也。屋内至中至高之处,俗谓之正梁。”

《易·大过》“栋隆”,虞注:“正中曰栋。”

所以,“杗”就是“栋”,就是在屋顶中央承重的大梁,俗称“栋梁”。

这里还需要再说明一下,既然“廇”就是中庭,上面正好就是大梁,为什么还要用大梁来说明“廇”呢?这不是重复了吗?

其实,从文献上看,“廇”(又作霤)不只有室内的中霤,还有“东霤”“西霤”,所以特地用“杗”来限定“廇”,特指室内的中霤。

因此,“袤(宀+宁) ”、“蔑历”、“勿亵”“杗廇”等都是同一个意思的不同写法。“蔑历”的本意就是大梁之下、宫室的中庭。

“蔑历”是个名词,但是在金铭中是作动词用的,就是将下级贵族引入大梁之下、宫室的中庭,然后加以褒扬和赏赐。

中庭位置由于最接近王,一般是王的近臣(如老子曾经担任的所谓“柱下史”)以及所信任的公卿大臣治事的地方。一般的贵族平时是无缘到此位置见王的,所以被“蔑历”的下级贵族都将此作为殊荣,做器纪念。

现在我们翻过头来看前面所引的铭文,伯唐父鼎铭的“王蔑历”应是使动用法,意思是王使伯唐父站到中庭的位置;小臣逨簋铭的“小臣逨蔑历”,意思是小臣逨站到了中庭的位置上。

疑难句例解析

为了验证上述解释是否正确,我们举出几个有关“蔑历”的几个比较疑难的句子,看能否解释得通。

第一个是敔簋铭的“王蔑敔历”。

这个句子的难点在于“蔑”“历”两字是分开用的,属于“蔑xx历”的用法。

由于《尔雅》中“杗廇”是一个词组,若是通“蔑历”的话,似乎“蔑历”便不当分开而有“蔑xx历”的用法。

但实际上,杗和廇是各自单独成意的。蔑是栋梁之处,历是中庭,两者所指不同。“蔑xx历”即“蔑xx(于)历”,意思是使xx站于栋梁之下,(于)中廇之地。

金铭中“蔑xx历”的例子还有不少,都可以这样理解。

第二个是长囟盉铭中的“王蔑长囟”。

这属于“蔑”单独使用的句例。在“蔑历”词组结构中,其主要部分是“蔑”,也就是栋梁之下,“历”可以看做对“蔑”的补充说明,如同是说:“栋梁之下的位置,也就是中廇那里。”

因此,“蔑”本不依赖于“历”,可以单独使用。“王蔑长囟”的意思就是,王使长囟站到栋梁之下。

凡“蔑xx”的句例,都可以这样理解。

第三个是沈子它簋盖铭的“克蔑”。

沈子它簋盖铭有“乃沈子妹(昧)克蔑见厌于公休”,若按照通常将“蔑”释作勉的解释,似乎非常合适。

但笔者认为“蔑”在这里也当作“栋梁”之意讲。此句的意思是,沈子能做栋梁(之臣),故而从公的休命中获得满足(厌,满足)。

第四个是小子(夆?)卣铭(集成5471)的“贝唯丁蔑汝历”。

小子(夆?)卣铭:

乙巳,子令小子(夆?)先以人于堇,子光赏(夆?)贝二朋。子曰:“贝唯丁蔑汝历。”用作母辛彝。在十月。月唯子曰令望人方䍙。

“贝唯丁蔑汝历”该怎么理解呢?

实际上,这是个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该是“蔑汝历,贝唯丁”。《尔雅》:丁,当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对小子(夆?)说:使你站在栋梁之下,于中庭之中,(赐予你)贝是适当的。

再直白一点儿说就是:我在中庭召见你,赏赐给你贝币,这都是你应得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