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圣马丁岛从教17000+个小时经历的N个“第一次”,毕生难忘......

 公众号_好教师 2020-05-27

在从教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有一些特殊的从教经历。这位老师在圣马丁岛的从教经历可谓是酸甜苦辣俱全。

所以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来自 宋力威 参加《好教师2019年春季征稿大赛》的作品,希望能带给你一点启发。

刚到圣马丁岛那天,因为宿舍还没清理好,会长他们就把我安排到“前街”的一家酒店里暂住。

折腾了近三十个小时的旅途,身体已经疲惫到极点,我瘫倒在床上,目光已经开始恍惚迷离,闭上眼睛很想呼呼大睡,但脑子里却还是异常地清醒。

我知道我正在经历生物钟错乱的无可奈何的倒时差阶段。

后来才知道“前街”就是荷属圣马丁最繁华的地段。我在酒店里住了两天没敢出门。因为人生地不熟,而且我本来也不是善于“闯荡江湖”的人。

反正“休息”也不能马上调整好时差问题,我就发信息给会长,告诉他我要开始工作了。 

会长开车接我来到临时租用的教室里。没有教材,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电脑等教学设备,只有一个大桌子和一台打印机。

我带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开始制作、打印有关表格,为开学做着准备工作。

我以为已经招生完毕,过几天就可以上课了。于是跟会长建议先开个家长会,因为我需要跟家长见见面沟通一下,彼此增进了解和信任。

会长很快安排好了时间。只是没想到我自认为是开家长会的那天,其实是开始招生的日子。

家长们陆陆续续带着孩子来到了三十平的教室里开始登记报名……当天有七十几个学生报名,后来的几天陆续又有人来报名,直到过百人,年龄从5岁到35岁不等。

招生当天晚上,会馆开了个临时会议。谈到关于分班的问题时,有几位委员提出,因为家长们或是当老板或是给别人打工,工作都很忙。

所以为了方便接送孩子来上课,就要把一家不同年龄的几个孩子分在同一个班……

我刚到圣马丁岛,所有事情都还不了解。虽然很想按照学生的年龄来分班,但是此时身在异国他乡,要顾忌到当地的实际情况,也要顾及会馆领导以及家长们的的意见,所以没说太多建议。

脸上带着微笑,心里却很乱,因为我也是第一次面对如此纷繁复杂令人头痛纠结的分班工作。

学生的年龄不同,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各方面都不同;周末的空闲时间不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要上别的补习班。

在报名的当天,我已经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所有家长都非常热切地想让孩子来学习中文,但不是所有孩子都愿意牺牲掉周末的休息时间再来上课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外文”的中文的。

有十几个学生一看表情就知道是被逼无奈才来报名的……我面临的困难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没有退路可走,只能迎难而上。

分班的那几天,我闷在宿舍里,草稿纸写了一张又一张……要顾及家长自家几个孩子一起接送的便利;要顾及部分学生校外补课的时间;要顾及学生要和好朋友在一个班的个人要求;要顾及学生周末是否能早起,不能打破睡懒觉的习惯;要顾及帮别的家长接送孩子的部分家长的接送时间……

在需要顾及众多要求的情况下,经过多次反复调整,才分成了比较合理的两个大班。

后来有了桌子之后,教室里坐不下太多学生,只能又分成四个小班。

第二学年又招新生,我特别关注到学生的年龄问题、学习能力以及中文的掌握情况,跟多位学生和家长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把原有的四个班重新整合成三个班,新招的学生单独组成一个班。

(1)班主要是高中生和初中生(几个小弟小妹)。他们沉稳而有主见,在课间休息时也很少走动,喜欢三五成群一起聊天。

他们学习能力很强,书写工整漂亮,但羞于语言表达。识字写字教学时间可以适当减少,经常要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课外知识;

(2)班主要是初中生和部分小学生。有两个是每周从英属安圭拉岛来中文学校上课的学生。

这个班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上课时发言踊跃,朗读声音响亮。但是中文掌握情况有分化,需要特别拔尖的几个学生来帮助另外几个“学困生”;

(3)班都是小学生。他们是课间休息时最活跃的一群孩子,喜欢吃零食,喜欢追逐打闹。

不过上课时都很安静,朗读声音最响亮,发言最积极,书写能力需要加强,课堂教学识字写字任务是重点难点。

(4)班学生年龄大小不一,因为都是听不懂也不会讲中文的初学者。有两个孩子坐不住板凳,有三个大姑娘是刚从多米尼加来圣马丁岛定居的,有一个小姑娘也是要每周从安圭拉岛来上课的……

我对近百名学生的个人情况都非常了解。重新调整了班级之后,才真正去掉了“一块心病”,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这就是我在圣马丁岛经历的“第一次”如此纠结的分班经历。想想我们珠海的“阳光分班”,那是多么简洁明了阳光灿烂啊!

初到圣马丁我就真切感受到了当地华人对我的热情友好。

不管是会馆领导还是学生家长,他们经常给我送来好吃的东西,和我聊聊天,希望我能尽快适应异国他乡的生活,安心教孩子们学习中文。

唯一对我不友好的就是——蚊子。

我是真的领教了来自非洲的“花斑蚊”的厉害。它们对我这个充满异国风味的女人那个亲啊!我也从来没有想到我是如此的魅力四射,对于那些令我深恶痛绝的蚊子来说。

每天被咬十几个红肿的包是家常便饭。每次被蚊子叮咬之后,我都会有低烧的感觉,那是一种小时候经常发烧时的熟悉的感觉,是那种有气无力身上冒火微微头痛有苦难言的感觉。

过了两个小时左右这种感觉会消失。但是又被蚊子叮咬之后就会继续这种让我怀疑人生的无奈……

所以你可以想象得到,每一天每一天,我的脸上会带着蒙娜丽莎般的微笑,我的身体和心里却在奇痒和烦躁中苦苦挣扎……

在珠海生活时,我是一年四季都穿裙子的。我的旅行箱里装了三十几条漂亮的裙子。只可惜只有几条长裙派上了用场,下面还要穿条裤子才可以出门。

在美丽的圣马丁岛,春季到来的时候,更是蚊子恣意繁衍的好时机。美好的春季也是我第一次被蚊子“狂轰乱炸”的悲催岁月。

每个周末9点开始上课,我都是8点开门进教室。先开窗通风,然后关好门窗开始与蚊子“搏斗”。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你很难想象蚊子之多多多少……

我很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我手握电蚊拍,用标准的“群魔乱舞”的姿势,与蚊子进行了你死我活的肉搏。

十几分钟的时间,居然非常清晰地听到了两百一十二声——清脆悦耳的击中蚊子的“啪啪”声。那真是一种欢畅淋漓的无比快感的美妙声音啊!一种胜利者的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可是,待静下来休息的时候才发现,脖子上被那只“亡命之徒”袭击后已经中招,还有握着电蚊拍的手背也被偷袭……

看着尸横满地战利品,我只有苦笑着摇摇头,战争中哪有赢家啊!

不知是被蚊子“亲”多了,还是“水土不服”,还是别的原因,有一天早上刚醒来,突然感觉身上奇痒。

用手一抓挠,像是突然被妖魔缠身了一样,腰部、腹部、大腿、腋下等多处突然之间出现大片红肿,奇痒无比!我慌了!从来没有过的病症!

那时刚好是圣诞节前夕,是华人生意最旺的时候。过了两天,我才不得不开始向大家求助。

先是雅哥让夫人陪我去药店买药膏涂抹,几天过后没有效果。又去荷属的一家私人诊所看医生。那位白人女医生一看到我身上的红肿加水泡,当时吓得“花容失色”,匆忙给我开了点口服药还给我打了一针。

那一针不是打在我们中国护士给病人打针的熟悉的位置,而是打在了臀部中间皮松肉薄的位置,吓死宝宝了!

我以为让我提心吊胆的一针是退烧消炎的药,没想到过后一问才知是让我睡觉的药。晕死了!虽说我是几天没有睡好觉,但是只打一针让我睡觉的药那是治标不治本啊!一觉醒来之后难道就不痒了吗?

几天过后病情依旧没有好转。素琼和高太就带我去法属区的一家私人诊所看病。毫无意外的,那位帅气的男医生依旧是吓得往后一退。看到医生的反应我心想:又没戏了!

之后遵医嘱又去另一个地方抽了我满满五瓶血,是那种细长的化验瓶。心里那个疼啊!那期间我正心力交瘁严重缺血啊!

焦虑地等了几天之后结果出来了:一切正常!又高兴又犯嘀咕:我都病成那个样子了,血液还能一切正常吗?

除了亲自带我去看医生的几位好朋友之外,Ann一家人也非常照顾我,她们不怕我的病会不会传染,让我去家里用“金银花”煮水,先口服一杯,然后再冲洗身体……

Ann会亲手做很多美食送到我的宿舍来,她还经常陪我一起散步聊天,减少我的孤独感……

在我生病的时候,很多当地华人都给予我很多关心和帮助,还有领事馆、广东省侨办的领导都经常询问病情,关心我的健康情况,令我终生难忘……

直到最后一刻,在我感觉病情不断加重实在无药可救的时候,我向威廉斯塔德总领馆和广东省侨办发出了求助。侨办领导立刻订机票让我回国治疗。

忍受着浑身的奇痒在回国的飞机上。坐立不安!从没感觉过时间过得如此漫长……第一次感觉到“痒”比“痛”更令人抓狂到生无可恋……

我没有哭,因为我不知自己究竟得了什么病,不知还能活多久。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要回国!我要回家!

一下飞机,紧绷的神经立刻松弛了。过安检时,工作人员看到我的脸上脖子上都有片片红,就把我叫到了办公室检查询问,然后让我测量体温……幸好当时没有发烧,否则当场就要被隔离了。

买好了回珠海的巴士票,坐在外面等车来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浑身发冷,开始发烧了。

又是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如此难捱!下了巴士直接打车到了“皮防所”,见到医生后顾不了许多了,撩起衣服,第一句话就是:“医生,救救我!”

那位有着一双明亮大眼睛的王医生抬头撇了一眼我身上已经溃烂的部位,然后轻描淡写地微笑着说:“是湿疹,先验一下血,应该有感染,然后先打三天针看看……”

天啊!那是我听过的最淡定最专业最亲切的声音啊……

血液化验结果出来了,“白细胞”、“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百分数”等多项检测结果严重超出“参考范围”……

但是打了九天针,口服和涂抹了十几天药物之后,逐渐恢复了健康……我是多么热爱带给我无比安全感、幸福感的大珠海啊!

后来回到圣马丁岛之后,我又犯病五次。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很多当地华人包括学生也会像我一样得过这种湿疹病,只不过我第一次得病的症状比较严重而已。

之后的四次发病都不严重,直到第五次。

那天下午我有兴趣班课。阿梅上午带我去了法属药店去买在国内治好病的针剂药,药店工作人员说那种药只有在法属或者荷属的两家大医院才可能有。

于是下午两点,阿梅带我去荷属唯一一家公立医院去看医生。

我们挂了“急诊”,以为很快就可以打针了。没想到等了整整两个小时还是没有见到“白大褂”。

在等待的过程中,有一位黑人妇女说她昨天等了六个小时都没见到医生……有一个小男孩满脸流血,也还是等了二十几分钟才进去处置。

等我从厕所里出来的时候,阿梅拉着我就跑。我问她怎么了?她说太恐怖了!旁边有一个黑人手指断了三根,还在那里滴血呢……

这就是我在圣马丁岛第一次看“急诊”的经历。等了两个小时也没见到医生的难忘的经历。

那天没看到医生,就回来上课了。学生们正在等我,一个男生走过来送给我一个安慰的拥抱。几位家长也安慰我说,别打针了,万一剂量不对再……

我想也是,下课后回到宿舍又开始用金银花煮水,又喝又冲洗,没想到几天之后病好了……

我在圣马丁岛每周有两次是兴趣班的教学任务。因为要协助当地华人会馆组织各项表演活动。

所以除了教学生中文之外,我还教学生们跳舞、打拳、打双节棍等。

我对学员们要求严格,学员们也都很卖力地按时参加训练,从不喊苦和累。所以几个月训练之后,就有精彩的表演节目“新鲜出炉”了。

在圣马丁岛,法属区和荷属区每年都有“嘉年华”的庆祝活动。当地人会穿着用鲜艳羽毛等材质做成的妖艳无比的性感服装,以团队的形式在街上随着震撼无比的音乐狂放起舞游行。

圣马丁岛的华人都很骄傲!因为中文学校兴趣班的学生代表当地华人第一次参加了“嘉年华”活动。

特别是今年二月,我们还参加了法属区“嘉年华”游行表演和台上演出。姑娘们穿着蓝色汉服跳起了古典舞“踏歌”,还和其他穿着白色太极服的男孩子们一起表演了中国功夫……

街道两边、舞台下面是不断欢呼喝彩的人群,二十几个孩子忘记了烈日当头,忘记了一路的辛苦,精神抖擞地进行着表演。

他们代表中国人带给圣马丁当地民众以及游客很多惊喜和震撼!当地多家电视台和报刊等新闻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法属区报刊评价说:我们中国孩子的表演是最棒的!

今年五月,我们也参加了荷属区的嘉年华表演。街道两旁围观的群众依然是热情高涨,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热情邀请我们停下来表演,也因此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插曲”。

因为停下来表演需要耽搁几分钟,没有及时跟上前面的队伍。街道两边的观众不停地拍照录像鼓掌,我在吹着哨子陪伴学生表演。

一个穿着绿色工作装的黑人妇女先是流露出一脸的不屑和嫉妒的神情,过了一会儿凶神恶煞一般把脸几乎贴到了我的脸上,嘴里喷着唾沫星子用强硬的语气让我和学生马上离开……

我用手势告诉她稍等一下,很快就表演完了,然后继续吹哨子直到表演结束……

虽然我们的表演赢得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但是我的心真的好痛!因为那里不是我们自己的祖国……

我们带给当地民众的是他们从没见过的精彩表演,是惊艳的视觉享受和莫大快乐,却遭遇到如此不友好的待遇!真是——无言以对!

在圣马丁岛,当你去政府职能部门办事时,你会发现每个进来的人都会亲切友好地和大家问好,同时也会得到大家的礼貌回应,让人感觉到圣马丁的“文明”。

另一方面,又屡屡发生黑人蒙面持枪抢劫华人店铺的事件,让人感叹圣马丁的“野蛮”。特别是在“飓风来袭”刚过后,当地黑人更是结帮成伙手拿各种器械打劫商家店铺疯狂到了极点……

直到荷兰军队持枪核弹空降到圣马丁岛,才减少了打劫事件的发生……

当然,哪里都有犯罪,哪里都有不文明现象。但是,我最亲最爱的,还是我的祖国!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一个人在宿舍里备课,想教学生一首新歌。当下载到那首《歌唱祖国》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当音乐响起的那一刻,我的眼泪立刻汩汩流淌了出来……

身在异国他乡,心里最柔软的部分,最不能碰触的词语,就是“祖国”…… 一个人,在加勒比海里的圣马丁岛支教,在经历了很多困难和坎坷之后,

我第一次,在听到歌唱祖国的歌曲时,失声痛哭……

出国之后会更加爱国!我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哪里才是最安全最幸福的地方,那就是我亲爱的祖国——中国!

本文是好教师2019年春季征稿大赛的投稿作者:宋力威 广东省小学语文老师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好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