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们觉得多少岁结婚合适?

 梧桐树边羽 2020-05-27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因为生理年龄、国家法定年龄都是常识,所以肯定不是问这两方面的事情。

而一个人要组建家庭,无非就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年龄。二,个人条件。三,社会习俗。四,心理年龄。

第一条,生理年龄

肯定是必须成年,否则结婚也没用,对吧?这个不用讨论。

第二点,个人条件

物质条件,和主体有关,也和家庭背景有关。也许你还不能养活自己,但是你的家庭供养得起,就没有问题,没有谁规定啃老族不能结婚对不?所以呢,这个问题实际上也算不得一个问题。

因为很现实,结得起就结,结不起,想结也没人跟你结。

第三,社会习俗

很多人认为结婚是自己的事,充其量是两个家庭的事。从小圈子看来确实如此,但是我们都是社会人,我们生活在社会圈子里,必然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思维影响,而这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世风习俗。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这么害怕催婚?因为必然会遭到催婚,而且可能父母不催,但是周围的“太监”比“皇帝”还要着急。为什么有这种现象?这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大方向。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如果不是有问题,必然要走向结婚生子的道路。千百年下来,都是这么过来的,繁殖下一代是人、甚至是动物的本能。但是人和动物不同,就是除了本能,还有爱情,还有社会地位,也发展出世俗观念。这种观念的力量之强大,基本上没有人能抗衡——抗衡者都下场悲惨——因为世俗的观念从大方向来说是正确的。

鲁迅曾提出:“从来如此,便对么?”这是思想家的探讨方向,是精神层面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质疑。但是在某些现实生活方面来说,随大流基本正确,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会随大流的缘故。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第一代丁克族到现在差不多都老了吧?当年的豪言壮语、雄心壮志都到哪里去了?看着别人儿孙绕膝,自己虽然背着包说走就走,但是人家生儿育女的到了退休后,同样可以说走就走。而自己一旦夫妻双方有一方先走,就是个孤独终老的境遇。这里不是说丁克这种意识有什么问题,为了自己人生的快乐忽视人类的本能职责,这没有问题,这是个人的选择。只是这种人最后的境地必然会有一种世俗的缺憾,即不圆满。为什么会有这种缺憾?因为他在抗争、反对(结婚就要有小孩)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了世俗的概念。

人不要轻易和世俗作对,这就是每一个人走到最后才会得到的血淋淋的教训。

什么时候结婚也有这方面的影响。像农村里很多小孩还没到年龄就办了酒,但是领不了结婚证,不过小孩都生了,到了年龄再去补办。以我们的单线思维来想,这就是违背国家婚姻法,是不行的。但是家族意识,乡土意识,地方意识认为这是可行的,就算后补结婚证,出生证,要罚款,别人也要这么做。

同村的年轻人十八岁都结婚了,你二十九岁了还没结婚。虽然你作为一个异类很酷,但是父母、朋友心里不犯嘀咕么?而这些有意无意表现出来的催婚行为就是世俗的力量。

大部分人会屈服于这种力量。为什么很多人结婚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懵懵懂懂地就结婚了。大多是如此——甚至有些地方,有些朋友都说第一次结婚并不是为了自己——这后面的意思就值得好好琢磨了。

在大城市,文化水平越高的地方,这就不是问题。大家都活得好忙,谁有时间管你?

第四点,心理年龄

那么前面三点就都不是问题,落到最后,就是我们的心理年龄问题。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是否做好了担负起一个家庭的责任,夫妻双方共同生活的责任,抚养小孩成长的责任,赡养双方老人的责任。当我们能够从心里直面这一切,并依旧认为可以和对方注册,让对方成为自己生命中分担责任的人,那么就是结婚的最好时机了。

当今时代的结婚,就是一个合作协议的签订。什么时候签,有外部原因,就是前面的一二三点,当排除了所有外部原因,就只剩下了当事人双方愿不愿意的事情。

当你的心理成熟了,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这就是最好的时机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