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务分析之——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逻辑

 静思之 2020-05-27

前两篇文章,我们将年报的内容和结构做了梳理,总结出茅台的核心商业逻辑,构建了影响业绩变动的量价模型,并对第十一节财务报告的内容和结构做了简单说明;

有了前面的铺垫,接下来,我们进入财务分析环节;

首先,财务报告的目的为了记录和描述公司的经济活动,那么财务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还原企业的经济活动,并结合非财务信息和行业趋势判断企业的价值和风险;

很多人说,由于会计准则的局限性,加上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财务数据失真,很多数据都是假的,财务分析没有意义;

目前确实存在很多上市公司数据失真且财务造假的行为,但绝大多数财务造假,在报表上都会有异常信息,只要有耐心,基本都可以通过财务分析识别出来;且目前没有其他任何资料比财务报表更能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

因此,我们将财务分析分为三个维度: 

识别真假、判断优劣、预测未来

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逻辑?

财务报表分为两个体系,一个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体系,另一个是相对独立的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体系。

  • 资产负债表描述企业的家底,反映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 利润表记录企业经营成果的形成过程,与资产负债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三种经济活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流出情况;

企业出售商品:确认收入,利润表的营业收入增加,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或应收账款增加,结转成本,即存货减少,营业成本增加;对应着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增加;

企业对外投资:货币资金减少,形成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商誉等投资性资产;对内投资,形成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对应着现金流量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增加;

企业对外融资:货币资金增加,形成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债务融资或股权融资。他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筹资活动;对应着现金流量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增加;

财务造假绝大多数是以虚增利润为目标,则必然会导致企业资产的虚增,所以资产质量的分析是判断企业财务舞弊的关键因素。

我们知道,企业如果虚增利润,必然会通过未分配利润项目结转至资产负债表,从而导致资产虚增或虚减负债。同时现金流量表也会有异常信息;

大部分舞弊案例,都是通过虚增资产的方式实现,因此我们将虚增资产的方式,简单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虚增应收账款

这类方式简单粗暴,比较容易识别,是比较初级的造假方式。

应收账款不会产生经营性现金流,因此通过应收增速与营收增速的比较、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经营现金流净额/净利润的数值等方式,均可以发现是否异常。结合企业经营活动,如果没有合理解释,往往会存在造假的可能。

第二阶段:虚增货币资金

虚增应收账款比较容易引起监管层和大众注意,因此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各种手段伪造完整的交易过程,并进行打款,形成对应的现金流,在经营现金流上不会有异常信息;

很多人认为货币资金比较容易核查,不容易造假,但是众多案例告诉我们,通过私刻银行印章,伪造银行流水、回单、虚假回函、假网银,假银行网点等方式伪造货币资金屡见不鲜。康得新更是采用“资金归集”的“现代化手段”将货币资金造假手段推向高潮。

货币资金造假成本低,见效快,往往会通过关联方或者虚构交易完成造假行为,目前财务报告对供应商和客户信息的披露越来越少,增加了识别难度,但通过一些逻辑关系还是可以发现很多蛛丝马迹。

一方面虚增的货币资金无法产生正常的利息收入,通过计算利息收入和货币资金的匹配性可以发现异常;

另一方面虚增货币资金的企业往往会存在存贷双高的异常现象,需要引起我们警觉。

关于康得新的“资金归集”造假方式和货币资金的舞弊识别我们之前写过两篇文章,可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2019资本市场第一“谜”案!122亿资金“终于被找到”?银行助纣为虐,这锅谁来背?

识别上市公司舞弊(逻辑、方法、案例)——货币资金篇

第三阶段:虚增货币资金,然后转换成其他资产

虚增货币资金本身就是一颗大雷,时间久了,难免会出问题,因此很多企业会将货币资金转为其他资产;

主要方式有:

1、转为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金额不应过大,大股东占用资金往往长期挂账其他应付款项目,所以如果该项目金额较大且变动幅度较大,可通过报表附注查找原因,如没有合理解释,则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2、转为存货

虚增存货是财务造假的重灾区。如蓝田股份、银广夏、绿大地、万福生科、獐子岛、尔康制药等等。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众多,分布广泛、存货不易核查等特点,虚增存货,然后通过一次性“洗大澡”或者通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慢慢消化。其中最著名的獐子岛更是将此手法玩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甚至想利用存货不易核查且取证难的特点要与证监会对簿公堂;獐子岛不仅驯服了一群好扇贝,更是将“谁主张,谁举证”的法律要义烂熟于胸!看来这年头没有点文化,是真不行!

3、虚增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由于在建工程有一定工期,资金投入大且不易核查,转固后可以通过折旧不断消化虚增部分,不容易引起注意。往往成为重资产企业财务造假的方式。发现在建工程多年未竣工,且资金投入与工程进度异常,往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4、通过股权投资或并购

很多上市公司通过对外投资、并购的方式,将资金移除体外,同时合并报表还能大幅增加利润,成为前几年炒作股价的惯用手法;此类方式往往形成大量商誉,成为隐形炸弹;

通过梳理,你会发现,只要造假任何资产都存在虚增的可能。同样,只要虚增就会有异常信息,如用电量、运输费用与产品销量的匹配性、产能与销量的匹配性、人均创收创利与企业地位的匹配性等等;

造假手段五花八门,但只要遵循一点:财务数据的异常信息,违背正常的商业逻辑且没有合理的解释,就可以识别绝大多数财务造假行为。

之所以,先阐述财务造假的识别逻辑,是想告诉大家,识别财务造假是财务分析的主要目标之一,财务分析要建立在充分理解商业逻辑的基础之上,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指标罗列。

下篇,我们将系统的梳理财务分析的逻辑、方法,敬请期待!

寻找真正热爱研究的你……

我们准备用一年时间,每1-2周完成一家上市公司的深度研究,每2-3个月完成一个行业的覆盖,并在过程中总结和完善公司的商业分析、财务分析、舞弊识别、估值建模等投研技术,形成对重点行业和个股的覆盖;从而搭建一个较为系统的投研体系;

并将研究过程分为,投研技术和案例研究两个阶段:(目前处于投研技术梳理阶段;)

这是一个工作量巨大且短期内没有收益的“苦活、累活”,但经过一年高强度的“集训”,对我们投研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升会有极大的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