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买的基金,赚的没有别人多?

 飞狐天下书馆 2020-05-28

自从成为了基金从业者,日常聊天就开始覆盖“哪个板块有前途”和“你的基金怎么样”。

然后我发现,在过去的三个月里:

年后的第一波上涨,朋友的基金涨势一片火热,我的温温吞吞;

后来有一段时间的下跌,朋友的基金亏得多点儿,但我亏得也并不少;

在系统性恐慌过去后,朋友的基金再度高歌猛进,我的还在小火慢炖……

这还怎么叫人淡定啊,分分钟想换仓。

但是,这个时候千万要冷静!就算市场热点燃烧了你的芳心,也不能盲目跟风、频繁交易。追逐市场上涨可能会让你不由自主地选择了波动较大、并不适合自己的基金,甚至会产生“一买就跌,一卖就涨”的错觉。

今天我们就来支支招,谈谈在发现自己的基金涨得不够快时,要怎么办?

首先,基金的表现受制于它所投资标的的表现。

也就是说,假如你选择了波动最小的货币型基金,它投资标的是信用等级高、可以快速变现的银行存单、国债、政府短期债券等等,收益本身就不高,基金经理很难创造一飞冲天的收益曲线的。

而针对我们经常选择的权益型、债券型、货币基金指数,我们对它们的基金指数年度表现进行了统计:

表:主要基金指数2010年以来年度表现对比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为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20日。风险提示: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我们可以较为直观地感受到:

1、权益基金的年度表现波动较大,总体来看年度涨幅平均值也较高;

2、货币市场基金指数过去年度均为正收益,但平均收益较低。

3、债券型基金的收益和波动介于权益、货币二者之间。

也许数字看上去并不那么直观,我们再画一张草图。

A资产的长期收益较高,波动也较大,对于部分投资者来说,投资体验可能反而没有B资产那么好,也会给投资者带来比较大的心理压力。

同时,虽然权益型基金整体收益较高,但是波动也比较大,需要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而且平均下来,年度的涨幅也并没有传说中的“动辄翻倍”,所以我们要给自己更合理的预期。

其次,是不是我追热点的速度够快,下跌就追不上我?

也不见得。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各类消息带来的影响容易被放大,短期的风吹草动在市场上可能会造成小的波动,但真正决定了某个行业或者主题表现的,是它们的长期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

而短期的频繁申赎,虽然目的是找到更好的买卖时机,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并不从事专业的投资交易研究,结果反而可能推高交易成本。

市场存在板块轮动和热点切换,那么如果没有真正影响收益的事件,比如系统性的市场下跌、大额的申购赎回、基金经理风格巨变,我们不妨给基金多一些耐心和信心,避免错过收益。

01投资需要逐步打怪练级

在我们刚接触市场的时候,建议不要一上来就奔着高收益,先谨慎、稳健为主。

先熟悉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再慢慢尝试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修炼好心态,减少冲动,理性认识投资收益。

在投资基金前,更不能盲目跟风,要了解基金的重要特征,比如投资范围、费率、风险收益特征,再了解基金的历史表现和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最好是风格稳定、历经牛熊。

02炒股和投基金不一样,不一样,不一样

今天我们讲了不建议追高追热点,但也有些朋友在基金净值涨高后就迫不及待地发起赎回。

实际上,基金净值高,不等同于股票的高估值、高点位。

基金经理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持仓,一只优秀的基金是着眼于长期的,不需要我们自己频繁进出、天天盯盘。如果没有其他的投资安排,不妨再继续观察。

我们也可以减少自己的观察频率,说不定过段时间,基金又走出了更好的表现。

03可以通过定投、分散投资的方式减轻心理压力

上面有说到,对于波动较大的资产,我们在投资时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

通过定投的方式,把自己的闲散资金分散投入,非常有利于减小心理负担。

还可以通过分散投资,选择一些相关性较低的资产,比如权益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追求“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效果。

(文章来源:牛基投资社。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