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传统文化 践行传统美德

 凌云悟道 2020-05-30

学习传统文化  践行传统美德

老年大学开设《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课程,吸引了一批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传统伦理知识和礼节礼仪成为课堂内外的研讨内容,学习传统文化、践行传统美德,现在已形成一种崇尚温文尔雅的心理需求,有助于推动和倡导和谐安宁的文明风尚。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显著特点是以三家之学为支柱, 儒、释、道三家共同支撑,又相互融合。他们之间相渗透,形成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诗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民俗、歇后语等多种文化形式。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经典为经,以历代官修史志为纬,在长期流迁演化中广泛吸收了道、墨、法、阴阳、纵横、外来文化等诸家学说而形成。与此相应的则是普遍存在于一般民众中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以及风俗、习惯、信仰、追求、日常心理、潜在意识等成文或不成文的非规范性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的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

传统美德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我们要从文化自信的高度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可,从情感深处真正接受,从行动上真正践行,用蕴含其中的精髓精华滋养我们的心灵,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中华传统美德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这些观念和规范是传统社会精神生活的标识,体现着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代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华传统美德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美德凝聚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之中。中华传统美德不仅为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供价值支撑,也为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供有益滋养,可为新时代人们认识道德现象提供智慧启迪,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为人们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提供有益的参照。

儒家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 历史证明,儒家伦理往往在太平盛世发挥它稳定社会、缓和矛盾、调节人际关系的社会功效。

儒家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

当代中国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是中国的大局。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其中,道德建设无疑是重要的精神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社会主义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以中华传统道德的背景为基础,把传统道德中的这些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容承接下来,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斗争中,我们国家和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在中国大地上绘就了无数令人动容的生动画卷。众多的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战场,成为最美逆行者,将传统美德中的爱国爱民、天下为公、英雄气概作了新时代诠释;发生疫情后,海内外的无数中华儿女采购灾区急需的医疗器械物资,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丰富发展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全体中国人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将传统美德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律自守做到了极致。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节气。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现了岳飞的“精忠报国”、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

学习传统文化、践行传统美德,就是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既要目标高远,又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如此践行才是知行合一。积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要注重从身边出发,多存凡心、多做善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