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话临床】哮喘辨证论治:蒲辅周/张子琳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20-05-28

蒲辅周临证心法

蒲辅周(1888-1975)先生,四川省梓潼县人,中医世家。1955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成立,蒲辅周奉命调京工作,曾任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诊治哮喘,辅氏认为,暴喘属实,多为邪气壅肺,气失宣降,重在祛邪理肺,久喘属虚,为肺气不降,肾气不纳,精气内虚,重在培补治肾。

风寒喘:脉浮紧,舌淡苔白,恶寒无汗,可用苏陈九宝汤(炙紫苏子、陈皮、麻黄、杏仁、桂枝、甘草、薄荷、桑白皮、大腹皮)加厚朴、前胡;寒闭肺气,咳喘,脉浮弦,舌苔白者,可用三拗汤加厚朴。表邪郁闭无汗者,加葱白;风寒外束,痰热内蕴,咳嗽哮喘者,宜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外寒内饮致喘:脉浮弦滑,胸满,痰多而稀,舌润滑,苔白微腻。可用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依法加减。若兼有热象,烦躁口渴者,宜加生石膏。

肺热郁闭而喘:脉浮洪或脉弦数,喘甚目如脱状,或无汗,或有汗,舌咯红,苔白,不渴者,可用越婢加半夏汤,再加炙紫苏子更良;若口渴舌红者,可用麻杏石甘汤加炙紫苏子、桑白皮、前胡、莱菔子;胸满,苔白滑者,可加葶苈子、大枣、厚朴。痰喘无寒热者,可用二陈汤加炙紫苏子、葶苈子、炒白芥子、炒莱菔子、大枣

老人久喘:痰涎尚盛,脉沉弦或沉滑者,可用炙苏子降气汤,肉桂、沉香可同用以温肾纳气,并可加白果、五味子,其效尤良;若虽有痰涎而不盛,动则喘甚者,可合参蛤散。总之,观其肺肾之盛衰痰涎之多少,标本兼顾而有所侧重。

肺气虚而喘:症见气短汗出,脉虚无力,或脉大而芤,可用生脉散加胡桃肉;若汗大出,可酌加龙牡以镇摄之。肾气虚而喘,腰膝酸软,气微欲断,呼多吸少,动则喘息更甚,肢冷尿频,可用肾气丸加胡桃肉;口渴加麦门冬、五味子;若阴虚内烦而喘,口干舌红,脉细数无力,可用麦味地黄丸

阳虚水逆而喘:心悸咳喘,小便不利,肢体水肿,舌质胖淡,脉沉细,可用真武汤加桂枝、葶苈子、大枣。喘病恢复期,尤须重视肺胃。补土可生金,补后天可充实先天,此为调理要诀。外感可选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虚喘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之类。

张子琳临证心法

张子琳(1894-1983)主任医师,山西省五台县人,著名中医临床家,擅长中医内科、妇科及外科疾病的辨证论治。诊治哮喘之心法在《张子琳医疗经验选辑》撰述介绍。喘证虚实夹杂,缓急各异,变化多端,诚棘手之疾也。故有“外不治癣,内不治喘”之说。但如能准确辨证,适当用药,亦常数剂即效,甚至可以救命于顷刻。

喘有虚实之分,临证所见,实喘多于虚喘,加寒喘、热喘、痰喘及外寒内热喘皆属实证;虚喘则限于因肾不纳气或脾不运气而引起的喘。除此,喘证尚有虚实兼见者,如上盛下虚或外寒内虚而引起者即是。

临证常以气紧和气短区别喘证之虚实。气紧者,痰滞之故,喘息紧,脉多弦滑有力;气短者,无痰滞,动则尤甚,脉虚无力。虚实不同,治法亦异。实喘易治,虚喘难疗。肾不纳气之喘而偏阴虚内热者,用陈修园法,六味地黄汤去牡丹皮、泽泻,加五味子、胡桃仁、补骨脂、冬虫夏草,甚者更加沉香;肾不纳气之喘若兼四肢厥逆、出冷汗者为肾阳虚,用真武汤,干姜易生姜,加细辛、五味子,重者更加人参。

脾不运气,喘声如拉锯,脉虚而手足不冷,无冷汗,阳气未损者,用六君子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

病例马氏,中年妇女,病喘多日,数治不愈。患者痰鸣喘息,声似曳锯,隔墙可闻,呼吸困难,呼气尤艰,有汗不冷,四肢温和,大便薄溏,脉象微弱。余诊为脾不运气,病在中焦。方用六君子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人参用至9克,3剂药后即见好转。

图书信息

图书名称:名老中医话哮喘

图书作者:沈元良 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