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内水火皆胃气所化。。。。。

 培训班背包 2020-05-28

中医里边的水,不是水。

中医里边的火,不是火。,

中医里边的水和火,都是气血,都是胃气。

如此理解中医,才是正确的,再指导我们用药辩证,就不会错。比如肾水,不是指的肾中的水,是指的肾中的津液,肾中的津液,也是肾中的气血,也是胃气。说肾经或者说肾系统,也是一样,肾水,仍然指的是肾经或者肾系统的气血津液,也是指的胃气。



肾水的流行解释

中医所谓肾水是指所有的体内不容易流失的体液,如:骨髓、精液、胰岛素、荷尔蒙、关节即润滑液等(喝水因容易变成尿排出体外,故称之为虚水)。人体所属的水与火的关系有如烧开水;当水充足,且火也很大时,其生命力必然旺盛。如果再吃些燥热的食物后,则会火气太大,实火用虚水来降火。当水充足而火太小时,只要补充燥热食物(或补元气),就能维持平衡。
这里明确指出,中医说的肾水,指的是骨髓,精液,津液,关节液等,这就让我们明白,原来这个水,不过就是个名,其实根本不是我们说的生活中的水液,气血精津液,其实都是胃气所化,《黄帝内经灵枢决气》已经明确回答。但是后边的论述,又和气血,胃气离得太远,所以无法理解。

肾水的经典解释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原文】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藏,主津液”
现代各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对“肾主水”的内涵均有阐述,如“肾主水液,主要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
肾主水,而肾不是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这个五脏六腑之精,就是气血,就是胃气。肾主津液,津液也是胃气所化。
所以千万不要把肾水当作水,肾亏,就是水亏,水亏就用滋阴补水药物,比如六味地黄丸,金贵肾气丸等。真正的肾水,是胃气,是气血,那么胃气和气血都是饮食水谷所化,所以护胃气,温中,那才是真正的补肾。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这个水,也不是指的滋阴药物,也是指的气血和胃气,也需要温中才能化生。

人体火从何来

同理,心火,也不是指的心经有火,不是指的火热的火,上火的火,或者说不是指可以清热解毒治疗的那个火,或者说是滋阴凉血治疗的那个火。生理上的心火,就是心气、心阳。心气心阳都是靠胃气所化,靠胃气滋养。换一句话说,心气心阳,都是胃气。病理上的心火,那是受寒阻滞气机,产生的郁阻而表现出来的火热现象。这种火也是不可以清热,因为是郁阻导致的,疏通就好了。清热带来的全身反应,更大,也就是说副作用更大。清热滋阴,脾胃中焦就会因为寒凉,而热胀冷缩,中焦收缩阻滞气机,才产生上火下寒,两头隔拒,不畅通。所以在治疗上,应该是疏通中焦气机,中焦是脾胃,脾胃属土,土只有温热,才能气机调畅,水升火降,寒凉则郁阻,上下不通,上火下寒。
所以老百姓说的好,“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天气热,阳气升腾升散,中气不足,中焦虚寒,所以吃姜温中,中焦温热,中气足,所以健康不病。冬天天气寒冷,阳气收藏,汗孔闭塞,热气发散不顺畅,所以容易产生内热,于是吃萝卜,宽中下气,气机条达,水升火降,从而不会产生火热致病。冬天汗孔闭塞,明明容易出现内热,为什么古人不提倡用清热解毒?因为古人已经窥透疾病的真机,知道火是怎么来的。《黄帝内经素问热病论》中说“今夫热病皆伤寒之类”。
人体的火是怎么来的?不是外来的,是内生的,是贪凉饮冷阻滞气机,产生的。所以不可以清热!如果清热,清肺等,点到即止,不可过剂。然后温中温阳扶助正气、胃气,以治本。这才是完全之法。

关于火的流行误解

心肝火旺
肝火是病理名词,也是病名;肝火证有其自身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证治特征。常见证型有肝火上炎、肝火犯肺、肝火犯胃、肝火挟痰,火旺阴亏等。肝火旺盛主要由生活不规律、心情积郁导致。中医有“肝主目”的说法,因此肝火旺盛常常表现为一些眼部症状,如:视物模糊、眼部分泌物多、眼红、眼干、耳鸣、易怒等,中医一般用菊杞茶这类组方调治。菊杞茶组方品种较多,建议选择较为经典的组方如陈志谦菊杞茶,其配以桑叶等中药材,是清肝明目的经典组方茶。
中医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上火的程度较“热气”还重。一般所说的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中医认为“火”的病理可分虚实两大类,常见的上火症状有心火和肝火两种。
不严重时,会出现皮肤干裂,口舌生疮,心烦肺热等。因此,肝火上升不要掉以轻心,要及时调节营养,去火养肝。平时有人在与人争执时大发雷霆,所以也比作大动肝火,肝火旺。发脾气也伤肝的,因此,无论遇上什么事不要发火生气,以免伤肝。
阴虚火旺
阴虚火旺,又有阴虚火炎、虚火、阴虚火炽、阴火等称法,是指阴液亏虚,虚火亢旺,阴虚则阳亢并生热化为虚火,以心烦失眠、口燥咽干、盗汗遗精、性欲亢进、两颧潮红、小便短黄、大便干结,或咳血、衄血,或舌体、口腔溃疡,舌红少津,脉细数等常见证候。
这些对于火的理解,都没有和《黄帝内经素问热病论》“今夫热病皆伤寒之类”相吻合,孰是孰非?没人探讨,就是照搬照抄,于是乎医理不明,用药乖错,误人误己,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有胃气则生

无胃气则死

脾胃属土

土生万物

中土金木水火转化之地

世艾乐古法艾灸传承人 潜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