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服饵,酸温法,你不知道的由来!

 新用户80382369 2020-05-28

最近经典经方出了一款非常火的茶饮,

听说是经典经方中独特的酸温法

是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那么今天我们来普及一下酸温法。

这就不得不说一下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了。

话说,我们华夏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

炎黄子孙,指的是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的后裔。

炎帝部落,擅长农业,所以又被称为神农氏”。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

发展用草药治病。

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农具,

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

可见神农氏的传说其实是汇总了华夏民族对农业的探索。

而药石本草治病,

就是这种探索的最高智慧总结。

所以《纲鉴易知录》记载:“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口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

人民有了疾病却不知道用药物来治疗,炎帝就开始探索草木药石的本性,观察它们作用人体后表现出的寒、温、平、热的性质,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组合成方治疗疾病,曾经一天就遇到七十多种毒,都被神奇的化解了。于是炎帝把他的观察和实践结果写成文书,并以此来治疗百姓,医学之道也就从此开始。

所以神农尝百草,就是华夏民族在使用药石草木治疗疾病的总结。

神农尝百草,短短五个字,其实蕴含了华夏民族数千年来繁衍生息在药石实践方面的智慧结晶

传说中,神农尝到了断肠草而亡

其实这代表着在医学探索中,多少仁人智士,

为了医学的进步而做出的奉献和牺牲。

这些药石的智慧经过汇总,形成了我们中医学最早的一本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其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是中药学理论的源泉

那么什么是四气五味

《神农本草经》:“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可见,这就是古人在药石本草医疗实践过程中对药物功效的理论总结。

这种总结是最古朴也是最简单的,但是蕴含着至深的道理。

而这种对食物、药物的认识,

已经深深刻在了我们华夏民族的基因上。

是不是经常被家里老妈唠叨!

这种菜,好寒凉噶,少吃!

唔知前日吃了什么热气的东西,现在上火了!

这其实都是《神农本草经》里面的理论,

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

 

那么汉代是中医学和本草结合的黄金时代。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宣,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经方者,用草木金石的寒温性质,度量疾病侵袭人体表里的浅深, 凭借药物的性味,因疾病感受后的症状,辨别使用五苦六辛的药物,处与水剂或者火剂,以达到通闭解结的功效,纠正身体的偏颇,达到平和的状态。

这就是经方治病的原理。 

经方用四气五味的配合,达到燮理阴阳的效果

+味化合后形成的药势。

那么四气和五味是如何化合的呢?

《素问·至真要大论》:五味阴阳之用何如?

岐伯日: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的记载,辛甘组合就可以起到发散的作用,属于阳。酸苦组合,起到了涌泄的作用,属于阴。咸味涌泄,也是属于阴性作用,淡味渗泄属于阳性作用,六味或者具有收、散、缓、急、燥、润、软、坚的作用,以药物的趋势而用之,调整人体的气使其平也。

 

所以,四气五味的化合,就是我们经方作用的本源之势。

那么酸药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许师曰:酸药补益而能泄越,敛降而能升散。

也就是说这个酸药,既有可以补益,又可以泄越;既可以收敛,又可以升散。

这真是一个矛盾的药物!

但是临床中,常常就是面对这种矛盾,

所谓两难的局面!

例如:阴虚而有湿热

湿热应该去清热化湿,但是清热化湿又容易燥伤津液,加重阴虚。

阴虚需要去养阴润燥,但是养阴润燥又容易增湿助热,加重湿热。

这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经常在病人身上形成不可调和的局面。

这种情况,其实非常普遍,

就好像世事一样,多有不可调和的的矛盾面共存的情况。

仲景在经方实践中遇到了大量的这样的情况,

所以仲景创立了酸药法要。

这颗蒙尘的宝珠,

历经了一千八百余年,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恩师许家栋先生的挖掘下,

得以重见天日,发出耀眼的光芒!

 

那么酸温法是对治什么复杂的病机的呢?

酸温法,总结起来有四大功效。

酸温治火、酸温透表、酸温化湿、酸温辟秽。

酸温治火

酸温除火指在虚寒证中出现了火证,那么我们对治这个火证就不能用苦寒的办法,需要用酸法去清这个火,用温法去温这个寒。在清瘴茶中代表就是橘皮生姜+赤小豆。

酸温化湿

化湿,我们经常使用温燥或者淡渗的办法,但是单纯的温燥和淡渗都会对于耗伤津液。而酸温法的化湿法度,可以补津液而利湿,清虚热而利湿。在清瘴茶中的代表就是赤小豆+藿香。

酸温辟秽

辟秽,就是说祛除肮脏的污浊的东西,我们中医经常说芳香除秽,芳香法则里面有过于辛温者,例如桂枝等,过于辛温解表了。而酸温辟秽是在酸温的法度里面去选择芳香类的药物来辟秽。具体体现就是橘皮+藿香+紫苏。

酸温解表

酸温解表,意思是酸温法中具有透表作用,在清瘴茶中,体现解表的组合就是橘皮生姜。

为什么临床会出现疑难杂病,原因就是这些疾病多是虚实杂夹、寒热错杂、表里同病。

这种病机的矛盾体在寒热、表里、虚实方面都表现的非常突出。

那么酸药法度,就是经方里面对治这种复杂的矛盾体的。

所以在2018年经典经方年会,恩师许家栋先生首次公布酸药法度时候以“酸药法要——顽病痼疾奇招”为题。

 

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压力巨大,

形成的现代人的体质也是非常矛盾的。

例如,夏天,本来应该热,但是现在处处寒凉(空调、冷饮)。

那么就导致出现里虚寒而伴有热的情况。

一边喊着上火了,一边吃点生冷又容易腹泻。

这种上火,就不适合用苦寒法去清热了。

反而要酸温而除火。

可见这是非常符合虚人体质的一种茶饮,真是居家旅行必备之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