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杠精”们,一言不合就“动手”——王安石、苏轼都榜上有名?

 半卷诗书一窗月 2022-01-19

楚予微茫

荆楚大地,予以文化

暗夜微茫,如希望点点

关注

作者:楼心月

楚予微茫(ID:HY-chuyu1)原创


如今,“杠精”已经成为固执己见、爱钻牛角尖的网络用户的代名词。

一场场口水战在网络的各个角落激情上演,足不出户,就能被千里之外的人气到血气上涌。

事实上,“抬杠”古已有之,并非现代人的专利。其中,最著名的“杠精”鼻祖,莫过因为一句“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便与庄子大战数回合的惠子了。

至于历史上爱好抬杠的文人,也是数不胜数。若是列一个 “杠精”名单,许多名人都将榜上有名。
 
1
人红是非多——李白、王维


盛唐时期的诗人,都有着仗剑天涯的侠客梦,李白也不例外: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侠客行》

腰佩弯刀身骑白马的侠客,斩杀恶徒于马下,矫健身手无人可挡。事成之后,挥一挥衣袖飘然远去,连姓名也不愿留下。

不为声名权势所束缚,傲然行走在天地间,该是何等的快意洒脱!可谓是侠客的最高境界了。


然而,几十年后,元稹对于“深藏功与名”的说法表示反对,既然无惧生死,何必隐藏姓名:

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
事成不肯藏姓名,我非窃贼谁夜行。
——《侠客行》

既然选择了当侠客,便应有看透生死的觉悟,要大摇大摆招摇过市,不必蒙面夜行,更不必隐姓埋名。

一向缠绵婉约的多情种元微之,写起侠客来却顿时转变风格,霸气外露、酣畅淋漓。

只是,说得这么直白,岂不是摆明了打李白的脸?幸好这时候李白已经驾鹤西去了,否则非要和他当街决斗不可。

(看客们表示:你们是大V,你们说得都对。)
 

不仅李白要被杠,和他同一时代的王维同样免不了被杠的命运。

王维曾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写道: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简单的四句诗,由眼前所见之景转到离别之情,千言万语都融入杯中酒,看着友人一饮而尽,从此踏上远行的道路,真挚的惜别之情也由此达到高潮。结尾两句,堪称送别诗之绝唱,经久不衰。

偏偏有一位南宋诗人对此表示不服:

绝  句
陈刚中
客舍休悲柳色新,东西南北一般春。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这首诗显然是立足于王维诗的基础,稍加改动,却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意味。

离别时的惆怅不舍一扫而尽,化悲愁为豁达,与陶渊明的“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遥相呼应,同时也与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诗人的心境不同,对待离别的态度也就有所不同,不必判断孰是孰非,重要的是欣赏语言的艺术,领悟其中真挚的情感。
 
2
与古人杠,其乐无穷——王安石


文化繁荣的宋代,文人的思想更加开放,“杠精”也层出不穷。首当其冲的,便是王安石。

南北朝诗人王籍曾写过一首《入若耶溪》,其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堪称写景的经典,以动衬静,岸边空旷的丛林中,有了蝉鸣与鸟啼,更增添了几分幽静。

而王安石却表示不服: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钟山即事》
 

(王藉表示:王家人何苦为难王家人!)

王安石本意是想描述山的幽静,但经此一改,反倒变成死寂了。山中缺了清脆的鸟叫声,便少了几分趣味。和王藉的作品相比,就黯然失色了。

当然,王安石此诗是在变法失利后退居金陵时所作,或许是想借山中无鸟鸣的死寂来表达自己心如止水的寂寞与孤独。


不仅如此,路过乌江亭时,他看到唐人杜牧在留言板上的留言: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顿时“杠性”大发——你说项羽能卷土重来,我却说他大势已去,不可能续写昔日辉煌: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两首诗中,杜牧从项羽个人角度出发,强调人应有青云之志,从失败的地方站起;王安石则从客观角度进行分析,即使项羽有心东山再起,江东子弟也未必愿意继续追随他了。两人站在不同的立场陈述事实,看似针锋相对,实则并不冲突。

王安石与古人杠,其乐无穷,没有想到的是,他也会有被人抬杠的一天。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3
专注杠王安石一百年——苏轼


王安石与苏轼不仅政见不合,在文学上也是针尖对麦芒。一次,苏轼拜访王安石时,看到桌上的诗笺: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轼反复推敲,发现了不合理之处——黄花就是菊花,深秋时节开放的菊花,最能经受风霜的考验,怎会被西风吹落?

他信笔一挥,写下一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看过后,笑而不语,一纸文书将他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毕竟眼见为实,不如就给他一个见识黄花的机会。

不久后,苏东坡在黄州看到菊花在风中飘落,满地金黄,才明白自己错了。只能默默表示:好吧,是在下输了。
 


然而苏轼并没有因此吸取教训,当他看到王安石写“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时,老毛病又犯了,随手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诗中的“明月”是一种鸟,而“黄犬”则是一种昆虫的名字。

英明一世的苏东坡,遇上王安石,却接连败下阵来,或许这就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吧。

当然,第二个故事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可能是后人附会,但由此也可以看出,苏轼严(爱)谨(好)认(抬)真(杠)的形象深入人心。

或许是杠出了感情,尽管两人政见不合,王安石被罢相后,还曾经在“乌台诗案”中力保苏轼,救了他一命。

(大概这就是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吧。咱也不懂,咱也不敢问。)
 
4
杠人者人恒杠之——毛奇龄


苏轼杠王安石的时候,大概也不会想到,在他离世六百多年后,一个叫毛奇龄的“奇才”横空出世,一句话就杠得他哑口无言。

这一切,皆源于他的作品《惠崇春江晚景》中的两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毛奇龄就问:

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

杠的角度过于清奇,想来若是苏子在天有灵,也只能表示:
 


虽然隔了六百年,但还是证实了那句: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杠人者,必被人杠之。
 
5
杠出水平,杠出风采——六祖慧能


当然,以上文人和接下来要提到的这个人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他不仅杠出水平,杠出风采,更得到了官方的肯定。

禅宗五祖弘忍要择定继承人,便让门下弟子各写一个佛偈,来阐述自己对佛理的领悟。神秀写下一则偈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却对此不以为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只有心怀杂念的人,才需要时时拂拭,如慧能一般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自然也就空无一物、无需拂拭了。

弘忍对慧能青睐有加,便将衣钵传给了他。

看似抬杠,实则巧妙地阐释了对佛法的理解,将难以捉摸的无上妙法化为有形的文字,也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的状态。可以说是“抬杠”的最高境界了。
 


总的来说,古人抬杠,往往不是刻意地反驳对方,而是借古讽今或托物言志,站在和前人不同的角度,抒发看法、表达观点,更多的是学术争论,而非无意义的争吵与骂战。

因此,“抬杠”并非总是贬义的,若是“杠”得恰到好处,也能够引发新的思考。若是和毛奇龄一样,杠得过于刁钻,只怕就反倒沦为笑柄了。

【作者简介】楼心月,在“半床明月半床书”中探寻自我,发现世界,本文由“楚予微茫”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